来源于公众号小树妈妈(ID:tree2050)
如果,把一对不足10岁的小姐妹单独放在森林里两个晚上,会怎么样?
近日,美国加州一对小姐妹,就因为意外,上演了一版真实的“荒野求生”:
她们一个8岁,一个5岁,未经母亲允许外出散步,走失在离家2公里多的森林里。44个小时后,两姐妹被找到。
消防员称:“两个孩子获救时‘安然无恙’,没有受伤,精神状态也不错。”而她们走失的那一带,地势崎岖,环境极端,即使是成人,能在那里生存两个晚上,也很让人惊讶。
事后,两个孩子描述:
当她们发现迷路了,就原地等待救援;
饿了,就吃随身带出来的燕麦棒;
渴了,就喝叶子上的露水;
冷了,两人就在灌木下抱团取暖;
妹妹因害怕而哭泣时,8岁的姐姐就告诉她:“多想些高兴事,想想家人。”
能让两个孩子“安然无恙”、坚持等到救援的,除了一些野外求生知识,更多的,是她们面对艰险困难时,沉着冷静、坦然乐观的信念。
这不禁让我想到最近看过的一组数据:据中国官方公开报道,几年来,中国儿童自杀率世界第一,5-24岁的自杀人数每年竟高达15万以上。
2017年9月,一名15岁女孩因使用手机和父母有冲突从19楼跳楼身亡;
合肥一名10岁的男孩,因学习压力大,从34楼坠亡;
广西一名13岁女孩,因不满妈妈唠叨成绩,从20楼跳窗身亡;
……
孩子因“想不开”而走极端的事件屡见不鲜,一起起让人惋惜的案例,让人唏嘘不已。
这个世界上,有的孩子为了生存,想尽办法克服“死”的威胁,而有的孩子,却在挫折面前,很轻易地束手就擒,向生命说“不”。
一个向生,一个向死,留给家庭的,一个是劫后余生的惊喜,一个是永不瞑目的遗憾。
面对如此巨大的差别,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孩子之间会有如此的大不同?”
1
挫折商,才是孩子成长最有力的底气
这几年,一个叫“挫折商”的词语悄然而生。
它由美国职业培训师保罗·斯托茨提出。也称为逆商,是人们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时的反应和能力。
还记得去年跳江的浙大博士吗?出事前,他在朋友圈写道:
“可能我只是不太喜欢,也不太适合这个世界,所以再也不想多做停留了。不想再假装,也不愿再撒谎,只想做我自己而已,是真的难。”
没有突发事件, 没有常人看来迈不过去的砍,高分成绩的背后,却藏着一颗不堪一击的脆弱心。生活中的小挫折,对他而言,可能还没有一道高数题简单。

相比成绩,面对不愉快、困难时,孩子的反应和应对能力,才更值得父母关注。
一位常年担任小学班主任的老教师说,孩子们的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
学习稍有困难,就自怨自艾;
人际关系有点风吹草动,要么悲观地埋葬情绪,要么情绪激烈,以极端的方式发泄;
还有很多孩子,批评不得,否定不得,承受不了一点压力,脆弱地如同一根细挂面;
……
越来越低的逆商,不但对孩子的健康和成长构成威胁,也让老师和父母在“管教”上,如履薄冰,左右为难。
2
被包办的孩子,一点点丧失人生掌控感
前两年,一则“中科院神童被劝退”的消息让人们惋惜不已。
“神童”魏永康,两岁时掌握1000多个汉字,四岁基本学完初中课程,八岁读重点中学,13岁高分考入湘潭大学,17岁又考入中科院,硕博连读。
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孩子,却在读研究生第三年被“劝退”。
被劝退的原因是:魏永康完全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他不知冷热,常穿着单衣、趿着拖鞋就往外跑;
房间不会打扫,臭袜子脏衣服到处乱扔,屋子里臭烘烘的;
他常一个人窝在寝室看书,却忘了考试和毕业论文……
最终,因适应不了大学生活,魏永康被劝退。后来,离家出走,流落街头。
而这一切,都源于妈妈对他的一手包办。小时候,除了学习,家里任何事,妈妈都不让魏永康插手,甚至在高中时,妈妈还亲自给他喂饭。
被成人包办生活,被成人画好路线,被成人指引好方向,这样的孩子,如同成长在真空的罩子里。
等他要独自上学、走上社会时,一点点疾苦、一点点颜色、一点点不愉快,都有可能成为压死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逆商》一书中,作者把面对逆境的人,分为三类:放弃者、扎营者和攀登者。
放弃者随遇而安,喜欢逃避和放弃;扎营者也曾努力,但获得一定成就后,就松懈下来;只有攀登者把人生视为长跑,永不停止探索可能,追逐卓越。
我们总说培养孩子的逆商,可一个从不被教导独立的孩子,是无从谈起逆商的。遇到困难,他们要么秒变放弃者,要么在惯性的指引下,原地扎营驻寨,等待父母继续包办。
只有那些有独立人格,并一点点真正独立起来的孩子,才能在不断与世界的磨合中,向阳而生,逆风翻盘。
3
错误的归因,让孩子悲观不自信
在培训班做辅导老师时,有个女孩让我印象深刻:
女孩很聪明,各种概念、定理,一讲就透,却总是成绩平平。
后来,我发现,相同的题型,稍微换个说法,女孩就不愿去分析、去想,直接胡乱地写上答案。
我对女孩说:“其实,你只要多想一步,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啊,为什么不愿多动动脑子呢?”
女孩的回答却让我很吃惊,她说:“我爸早就说过了,上了中学,女孩是学不过男孩子的。所以,我再努力,也没什么用啊。”
父母对孩子不当的评价,更像暗示,不但内化了孩子的弱势心理,还让孩子失去对不利事情的掌控感,这直接削弱了他们的自我价值,不愿再多努力一步。
心理学家认为:那些在困难面前容易放弃的孩子,大多被不当的内在化和永久化归因,这让他们遇到困难,悲观消极,放弃努力,不愿突破。
父母评价孩子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潜在含义”:
当孩子做的好时,表扬要聚焦在努力上。

而当孩子做的不好时,评价要聚焦在外在的、暂时性归因上,比如:“这次你没好好用心”“下次可以更努力试试”。
父母不定义孩子,孩子才会有稳定的内心力量,愿意去努力,去尝试,去击溃成长路上大大小小的困难。
4
强大的心理承受力,源于家庭的温度
逆商高的孩子,看过、听过、感受过这个“美好”的世界,所以,他们更有希望和勇气直面挫折,挑战逆境。
电影《听见天堂》里,10岁的男孩米可,因猎枪走火,意外失明,从此只能与黑暗为伍。
在盲人寄宿学校里,校长古板、同学们浅薄浮躁,小米可的人生,似乎就要被定格为训练成熟的流水线工人了。

但一台老旧的收音机让米可树立了新梦想,他开始记录声音,并想要学习声音剪辑。
一个盲孩子,学习途径少,又反复遭校长禁止和打击,这中间,挫折一个接一个。但每到关键时刻,米可总能被记忆中父母的温暖所鼓励。
那温暖,就像一道光,照亮了米可永不停歇的逐梦路。最终,他成为了闻名欧洲的声音剪接师。
龙应台在《目送》中说:“家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段时光”。
犹记几年前,毕节四兄妹集体自杀惨案,留守的生活、绝望的童年、没有爱和温度的家,让“生”也了然无趣。
人是感情动物,唯有意义,才愿意让我们赋予肉体爆发力,从而去突破、去改变、去创造。
孩子的逆商,不是天生就有,凭空而生的,而是在有温度的家庭生活里,积攒的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力量。
一个独立的、自信的、被父母支持的孩子,遇到挫折后,很少会钻牛角尖,情绪复盘能力也更强,因为他们懂得:生活有千面,单一的否定或一时的不快,并不能代表什么。
应对绝望的路上,我们没办法替孩子扫平一切困难,唯一能做的,就是无条件接纳他们、不断给他们树立希望、帮他们习得能力、习得自信、习得人生掌控感。
而每个父母都该懂得:比起孩子健康成长来,孩子成绩好不好,距离优秀还有几步走,真的不重要。
点击下列关键字查看相关信息
食谱类:
山药南瓜双米粥
 | 
三文鱼芦笋蛋炒饭
|
蛋黄焗南瓜
|
玉米汁焖胡萝卜双米粥
|
土豆胡萝卜排骨焖饭
|
关于牛油果最全的营养辅食食谱

其他类:
婴儿感冒鼻塞|咳嗽偏方大全|宝宝腹泻|宝宝便秘|秋冬这样穿衣服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小树妈妈(ID:tree2050最受爸妈欢迎的育儿类公众号,这里有一群懂教育、懂孩子、懂心理的宝爸宝妈,你所关心的育儿问题,这里都有答案。
关于养儿育儿奶粉辅食尿裤童装搭配等的一切都在这里了,千万宝妈的育儿小助手
长按上方二维码吧关注吧!↑↑↑

专注在婴童店的发展与革命,做您开店的智慧内参
长按上方二维码吧关注吧!↑↑↑
奶粉关注,去伪存真,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奶粉
长按上方二维码吧关注吧!↑↑↑
为您解读童装行业,观点,资讯,趋势,案例
长按上方二维码吧关注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