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过度医疗在中国有多严重?
胡大一:过度体检、过度医疗不是为了人民,而是为了人民币
目前,冠状动脉CT,
已成为体检中心和各级医院“摇钱树”。
这些机构用五花八门的形式打广告,
向公众显示谁家的CT排数最多,
设备最先进。
由于这项检查对人体“机械性”创伤不大,
很多公众也很容易被误导。
冠状动脉CT,
是冠心病的筛查而非诊断性手段。
它主要用于:
冠心病中等危险人群的风险评估和筛查。
而它的滥用问题是用于低危人群,
尤其无冠心病危险因素、经绝期前的女性。
这些患者的胸闷、胸痛、心悸、
后背痛、多汗、乏力、喜长出气、
觉得气不够用,甚至有夜间发生濒死感,
大多为焦虑或抑郁所致的躯体症状。
而现在临床普遍不重视问诊,
也无时间问,上来就开CT检查。
由于医疗信息不对称,
患者对自己是不是冠心病放心不下,
去有更多排数CT的医院或体检机构,
重复CT检查,这可以理解。
但是,作为有医学知识的医生,
也给这些患者开单再做CT,
这就是明知故犯,
不是为人民,而是为人民币!
我特别提醒中青年女性,
不要盲目做冠状动脉CT。
与同年龄的男性和老年女性相比,
做CT的必要性小得多,
而CT的射线带来一生的癌症风险要大得多。
冠心病风险高、症状典型的心绞痛也不必要,
不应接受CT检查。
如症状稳定,多年不变,坚持戒烟限酒,
合理用药,适度运动,即药物加康复。
如病情不稳定,包括新近发生的,
近期恶化加重的和心肌梗死、
支架或搭桥后一个月内复发的心绞痛,
应直接冠状动脉造影。
无必要先CT,再造影。
2
癌症早发现、早治疗立了大功?
韩启德:不应提倡健康人群的普遍癌症筛查
▲韩启德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1945年7月生,浙江慈溪人,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会长,海外交流协会会长,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
眼下,一种普遍的想法认为,
癌症治好了归功于“早发现、早诊治”;
没治好,是因为发现晚了。
早发现的能耐真那么大?
这些年,我国癌症发病率显著增高,
2013年与1990年相比,
癌症新发病例数增加81%,
其中肺癌由26.2万到59.4万,增加1倍多,
乳腺癌由9.8万到26.6万,增加近2倍,
前列腺癌增到5倍。
20多年,癌症增长那么多,
可能的原因有:
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生肿瘤的机会相应提高、
生活方式改变、环境恶化等。
韩启德则提出另一种可能性:
多数情况下,
我们是不是只是发现了更多没症状、
在原有条件下不能发现的、
进展很慢或不会增长的“早期癌症”“懒癌”?
换言之,
“双早”让我们“增加”了很多肿瘤病例,
但其中不少是十分懒惰的肿瘤——
你不发现它们,它们也不会有多大能耐,
而发现它们,对恶行肿瘤防控工作成效甚微。
医生已经在临床上看到“懒癌”这种情况。
国外研究发现,死于非甲状腺癌的病人里,
2.5毫米厚的甲状腺组织切片检查发现,
他们中有36%患有甲状腺癌,
而如果切片厚度为0.5毫米或更薄,
更多会在生前就检查出患有甲状腺癌。
在死于非癌症的40-50岁女性
乳腺组织切片检查中,
发现40%的妇女患有乳腺癌。
这些懒惰的癌症,
被称为“终身没有征兆、没有麻烦的癌症”。
全球不少研究小组,
还进一步拿出研究质疑“双早”的实际效力。
一份研究记录了1975年-2005年
美国甲状腺癌、黑色素瘤、肾癌、
前列腺癌、乳腺癌的患病情况,
30年间,
这5种癌症的患病人群都差不多增加了3倍,
但死亡率几乎不变。
而在此期间,
美国推行了大量“抗癌运动”与早期筛查项目。
开展“早发现、早诊治”后,
人群死亡率却没降低,
欧美多国研究都发现了令人气馁的结局。
“双早”的拯救力引起专家的强烈反思。
根据目前掌握的癌症知识,
早发现、早诊治有利于癌症病人并不违反逻辑,
也更容易被大家接受,
甚至已成为一种集体意识。
从医生的角度看,漏诊要承担巨大责任,
而过度诊断则减少了风险。
这成为大家都愿意垂青“双早”的理由。
问题是,这些“明星”技术尚没发挥多大作用,
却带来不少麻烦。
我认为,
首先不应该提倡健康人群的普遍性癌症筛查,
应该在高危人群中做。
要重视早期筛检技术的负面效应。
1993年-2011年,
韩国大力推行甲状腺癌早期筛查,
结果甲状腺癌病人增加15倍,
成为发病最多的癌症。
但这18年间,
该国死于甲状腺癌人数却并没有变化。
并且,几乎所有诊断出来的病人,
都做了放疗或切除术,
其中约11%发生甲低症,2%手术引起声带麻痹。
医学技术能拯救病人,
也同样可能带来伤害。
2008年和2009年,
北京市政府投入2亿多对全市133万妇女癌症筛查,
宫颈癌筛查75万例,确诊宫颈癌72例;
筛查乳腺癌57万例,确诊乳腺癌241例;
其他妇科肿瘤17例。
以此推算,
对全国妇女进行两癌筛查,国家能否承担得起?
除了耗费与效益评估,
更难的是查出后怎么办——
如果进行早期干预,
比如切除早期病灶或基因调控,
但其中很大部分最后并不演变为重症的人,
等于“白挨刀”。
如果随访观察,
长期多次CT等检查对人体会带来伤害。
更要命的是还有心理负担这个难题。
一些癌症会潜伏10年甚至20年,
而早期筛查出来的人带着“癌症”的帽子,
将背负难以预知的心理阴影,
这也可能诱发机体病灶发展、变化。
3
体检、防癌套餐能查出哪些癌?
叶森:事实是一个都不能!
我们每年进行的常规体检,
主要是为了衡量一个人的整体健康水平。
一般的检查项目包括:
身高、体重、血常规、肝功、肾功等等。
这些检查能帮助大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
及重要器官的运行情况;
也可以诊断出常见慢性病,
比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等。
但可惜的是,
绝大多数癌症在早期的时候,
并不会影响到常规体检时,
医生检查的这些生理指标。
癌细胞总是先静悄悄地潜伏,
再慢慢发展壮大、长成肿瘤,
它们不会在比较弱小的时候就搞事情。
因此,普通的健康体检,
并不能帮助我们找到早期癌症的蛛丝马迹。
那“专业防癌套餐”呢?
当下盛行一时的“专业防癌套餐”,
号称可以精确测量一系列肿瘤标记物。
更豪华的防癌套餐中,
还有 PET/CT 医学影像检查,
也是说有助于精准定位早期肿瘤。
推荐关注公众号:假装思想者
然而事情的真相是:
这些防癌体检对普通大众不会带来任何好处,
甚至还会带来伤害。
其实,肿瘤标记物检查并不十分灵敏,
有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
也就是明明没有癌症,却谎报军情,
给我们带来不必要的精神压力和后续检查;
或者明明患癌了,
却没检查出来,耽误了宝贵的治疗时机。
4
宁可错杀一百,也不放过一人?
韩启德:这是过度诊断的轻率举动!
对早期发现的“癌种”,不能采取:
宁可错杀一百,也不放过一人的轻率举措。
鉴于现代科学手段能早期发现
在乳房、前列腺、甲状腺、肺等器官上的变异,
这种变异并不一定发展成为癌。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一个顶尖工作组
在2013年《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发文,
呼吁能有一个21世纪的癌症新定义。
他们的出发点是:
第一,消除人们心理和身体上的负担,
第二,避免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
医学决策不能被数据绑架,
医学诊治指南来自客观数据,是依从概率,
但具体到患者个体,还需要综合多方面情况,
由医生根据经验作出判断。
这种判断极其复杂,不可能完全避免出错,
而且需要在诊治过程中不断调整。
面对“双早”现有的局限,
着力推进相关研究必然是方向,
不过有更多专家谈到,
对肿瘤等慢性病本身的反思也需要普及。
比如,认识到医学的复杂性,
认识到医学面对的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同一类肿瘤生在不同人身上,结局千差万别,
在这点上,技术仅仅是医生的帮手。
不管怎样,癌症防控技术如何进步,
面对医疗圈里
“五年拿下肿瘤”“十年攻克癌症”的狂言,
加强癌症科普教育与健康素养不可遗忘。
 这是与医学哲学更密切的话题,
我们都要承认,衰老是癌症最重要的原因,
衰老不可避免,因此癌症不可能消灭,
随着老龄化进程,
癌症病人增加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我们要坦然面对衰老、癌症与死亡。
5
徐文兵:多少中国人在按西方的血糖、血脂、血压指标苟活?
▲徐文兵 厚朴中医学堂堂主,曾受著名主持人梁冬之邀,作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讲《重新发现中医太美之黄帝内经》;著有《字里藏医》等。
我们现在都是泛科学化了,
都在相信仪器。
其实韩非在两千年前就说:
宁信度,无自信也;
我宁愿相信尺子也不相信脚。
我们现在宁可相信仪器对自己的检查,
也不相信自己的感觉。
现在出现一个特怪的现象,
一个人浑身不舒服,到医院查啥都正常。
我们为什么不是根据人的感觉去治,
而是要根据指标去治呢?
为什么西方人制定出来的
血糖、血脂、血压指标,
要套到我们中国人身上呢?
有多少人按照这样的指标在活着?
你要是相信老天爷造我们的时候,
给我们匹配了很好的觉的体统,
那请你呵护它、关心它,不要糟蹋它。
多少人一头热汗,一盆冷水就上去了;
多少孩子满头大汗跑回家,
拿杯冷饮“咕嘟咕嘟”灌下去,
这都是潜移默化害人的广告。
我们要觉到气,至少要练到你的手是热的。
所以鉴别真假中医有个标准,
就是给你号脉的时候大夫的手是热乎乎的,
因为什么?气能过来。
所以我希望大家能恢复觉,
在觉的基础上去体会中医讲的气。
再高一个层次,感。
就不是低级的神经反射了,
完全是触动了我们的心神。
这种感我们称之为通感,
是全息的,是一叶知秋,窥斑而见全豹的,
甚至可以穿越时空的,
再往深了说就有点封建迷信了。
也就是说通过只言片语,
通过一点点你提供的信息,
我可以知道你这个人的全态。
这不是第六感,是人的本能,每个人都有。
只不过经过几千年的进化,
我们把后天的意识培养得太强大,
把先天的本能丢掉了。
本文参考资料:
《韩启德院士:不提倡健康人群的普遍癌症筛查!》(文汇教育)
《韩启德:癌症筛检和控制疾病危险因素能减少疾病吗?》(知识分子)
《普通体检能查出哪些癌症?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丁香医生)
《胡大一:说说过度诊断过度医疗》(胡大一大夫)
《徐文兵:有多少中国人在按照西方人制定的血糖、血脂、血压指标活?》(中医学习笔记)

高质量延伸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