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原因,熊撕傅最近接触了好多编剧。自己也在学编剧相关知识,发现这行——水好深,权好大,从业者大多心狠手辣。
他们能在作品里杀死主角之外的绝大多数角色。甚至在结尾的时候,他们可以连主角一起杀了。
“编剧来了,快躲起来”编剧是太多人的梦魇
美国动画片《马男波杰克》里,艾米丽告诉她的小男朋友陶德说:“你知道《黑道家族》吗?我爸爸就是那样的人。”
两人在艾米丽父母的床上正准备滚床单,她爸爸回来了,陶德想到被黑老大折磨的惨状,纵身从二楼窗户跳了下去,从此不敢回家,才被过气艺人波杰克收留在沙发上。

青涩少男从此变成了一个废柴,长了一脸的胡茬子,而且他从此一直戴着女友的帽子。
其实艾米丽想说她爸爸是个编剧,写犯罪剧剧本的。但是陶德的恐惧不无道理,卡通人物当然害怕编剧了,编剧能随时让他们死掉。
杀死角色的时机
大多数编剧都不会滥杀角色,毕竟电影和《三国无双》这种割草游戏还是有区别的。我们看看几种常见的杀人时机:
A、结尾杀:一季的结束的时候杀掉一个人是个好主意,尤其是一些比较有观众缘、戏剧性很强的角色。

一些大胆的编剧甚至会直接杀死主角,当然事先要想好怎么把他救回来。
《马男波杰克》的编剧在第三季结束的时候,确实把从小跟着波杰克在情景剧里长大的女明星萨拉琳给写死了。结尾死的人,一般是比较重要的角色。
B.剧中杀:一季的中间死一个人。

《冰雪奇缘》里艾莎的爸爸妈妈死于海难,只是为了让姐妹俩成为孤儿为后面执掌权力做准备,仅仅是负面的激励事件而已。
《马男波杰克》里,和波杰克合作的编剧就是在一季的中间死的,编剧们连二次元世界里的同行都没有放过。因为安排老伙计死掉,才容易激发波杰克的新路变化。
中间被杀掉的人一般不会是太重要的角色。
C.开头杀:最刺激的一种。一季的开头就在死人,这往往被看做编剧暴力的标志。
不算罪案侦破片上来就死人的套路的话,我心中最凶残的编剧是《行尸走肉》第七季的编剧。
虽然在前六季当中主角瑞克身边的人基本已经换(死)过一遍了,但一季的第一集就打死两个角色,甚至让超人气韩国帅哥格伦(很多人心中的主角)被打得眼珠子爆出,实在是制造恐怖的行为。

特意挑了一张低清晰度的图
不然影响大家吃饭睡觉
这种凶残甚至让以杀人著称的《权力的游戏》都甘拜下风,原著作者同时也是编剧之一的乔治·R·R·马丁老师就曾经说过:“我不爱杀人,你看一共才死了几个?视角人物我可是都没有杀……”

《血色婚礼》是惨烈的一幕,史塔克夫人和长子都死在这一战中。和小说里不同,猫姨没有复活。儿媳和肚子里的孙子也都被杀了——编剧比小说家心狠多了,因为要考虑演员薪水问题,多杀几个人就能控制预算。类似的还有巴利斯坦勋爵,小说里好好地,剧里已经牺牲了。
有的人可以多杀几次
如果世界设定得合适,有些人可以被杀很多次,比如《权力的游戏》里唐德利恩伯爵就被杀了好几次,然后再被红袍僧没羞没臊地复活回来。
当然最牛的复活还得说是《西部世界》,剧中的许多“接待员”,一遍遍被打死,然后又一遍遍地被复活,他们在无数次的复活当中,还坚持保留了对自我的记忆和意识。

这一定给了我们一个错觉——
编剧是一个任性的职业,可以杀害无辜的角色。

这是熊撕傅当年操刀的一个封面报道
马丁老师的权力很强大
其实编剧有他们的苦衷,比如——
要给资本和观众一个交代:
美剧按季续订的风格让许多制作团队必须首先吸引收视率,获得更多的观众。
《行尸走肉》从开始到现在已经五六年了,瑞克的儿子小卡尔都已经变声成了公鸭嗓,长成六英尺的成熟男青年。如何重新唤起老粉丝的热情,拉新粉丝入坑?
必须刺激观众,让他们先哭出来,哭出来就好说了。
此外,有些角色可能在拍摄的几年间大红了,片酬实在太高,无法请他继续拍摄,下一季只好让他(她)干脆死掉。
有些熟面孔恐怕难以有故事了:
选择死亡角色的编剧们就像挑鱼的食客,最终他们决定把格伦杀掉。其实也好理解,因为格伦是剧集里的老资格,而且已经结了婚,他的这条线已经没法再有什么太大的戏了。不如就把他牺牲掉。他的漂亮妻子、农场主女儿还会有其他的可能。
但是有点可惜,按说格伦应该有一个英雄般的死。结果却非常窝囊,被人用枪制住,反派棒球棍用锁链缠起来之后打头。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是骂了一句粗话。一个大好青年就这样牺牲了。
格伦的死没有征兆,现在的新派美剧不负责立Flag,不像早年间的美国影视都有阵亡前兆,比如看老婆照片、移民加拿大、回老家结婚……
见了血的观众好好看剧,看主角怎么为牺牲的朋友报仇。
用男二号做献祭,能让观众都带着愤怒情绪团结在剧集周围,等着看反派这孙子是怎么死的。
这就是观众出于对角色的喜爱而造成的悼念现象,善用这种玩法的编剧,工作可能会轻松许多。
当然这种玩法也会有遗憾,角色毕竟是有数的,打死一个少一个,后续进来角色的生命力和人气都会偏弱。看《三国演义》就特别明显,关羽、张飞和诸葛亮这样和大家有交情的角色的死亡是浓烈的、不甘心的,电视剧里诸葛亮病死后,唱歌就唱了小半集。后面加入的诸葛瞻、羊祜、杜预,只怕普通人认识的都很少。
英雄之死
和制造突然恐惧的虐杀相比,做好足够的铺垫,然后慢慢展开一个英雄的死亡,也许是一个更戏剧化的好场景。如果编剧提前动手准备,确实格伦也可以有一个这样的死亡。
我们可以研究一下罗贯中如何写诸葛亮的死亡,“工作很累但吃得很少”、司马懿不敢决战、禳星续命失败、交代身后事等各种情节,最终以司马懿去追击,被死人木像吓跑而结束。
这种死亡情节,小说、电视剧、电影里也有。但用得最多的,其实是游戏业。游戏业这几年比较多金,很多好莱坞编剧都在给游戏写剧本。我们看《使命召唤》这样的系列,每部游戏都像是一部大片。
在武侠经典《仙剑奇侠传》里,赵灵儿和水魔兽同归于尽之前就先铺垫了她的母亲曾经因为封印水魔兽而死。

人们喜欢看为了拯救同伴或者世界而战死的人,这直接导致了许多角色被编剧多成批杀害。
“别管我!”
“快走!走啊!”
“小鬼砸!爷爷跟你们拼啦!”
“这里有一张15元的钞票,请替我交给组织!”
以上来自《英雄常用口号选集》。

注意,英雄之死不是正面人物的死,不一定死者是大英雄。一个反派如果有了干脆的觉悟,也可以出现金色的英雄之死。
比如《天涯明月刀》里的反派燕南飞。古龙做编剧和小说作者的时候,对角色是非常滥杀的。经常是死一个主角,又死一个主角,好久了真的主角才出现。但是很奇怪,他还是要让燕南飞像个英雄那样死去。
燕南飞道:"你借我一年时光,让我去做我自己想做的事,现在一年已过去,我……"
傅红雪道:"你是来送死的。"
燕南飞道:"不错,我正是来送死的。"
古龙喜欢这种高贵的死法,承诺比性命更重要,同时这种高贵也会打动行刑者,傅红雪已经把燕南飞当朋友了。
燕南飞忽然仰面而笑,道:"大丈夫生于世,若不能锄强诛恶,快意思仇,就算再多活十百年,也是生不如死"他在笑,可是他的笑声中,却带着种说不出的痛苦和悲伤。
在《天涯明月刀OL》的游戏里,傅红雪最终没有杀燕南飞,但燕南飞仍然被反派补刀杀害了。理由很俗套:“失败的人没有必要活着。”
燕南飞一死,好多玩家都在抱怨,希望游戏给加一个回顾功能,因为还想念燕南飞这个角色。

大侠傅红雪都想交这样的朋友,这人,不会错。
人类玩家把这个NPC角色当做活人、当做朋友。尤其是当收到燕南飞的信的时候:
燕南飞把剑托付给了自己的朋友傅红雪。
蔷薇剑,过去有毒,后来没有了的上等宝剑,就这么孤零零地插在坟前。那是燕南飞的墓碑。
探索到燕南飞的墓碑,缅怀一下这个豪迈的反派人物。这是《天涯明月刀OL》的一个成就。
玩家最开心的当然就是解锁成就,但这次不是。
有玩家说:“一方面想去看看燕南飞的墓,另一方面,去了,就再也没法见到燕大哥那张金城武式的面孔了。”
“我觉得有人会把蔷薇剑拔走,在后面的剧情里。”
“所以,这个拿走宝剑的是谁呢?”

那把红色的剑,将是一坐墓碑,代表着江湖上一段血雨腥风的日子。

那上面应该有一段始终没有写上的墓志铭:
“这里深埋着傅红雪的朋友燕南飞,他生前做的坏事多过好事,但临死前,他的忏悔让人生重新清白。”
燕南飞没有因为剧集续订而横死,没有因为演员要求加薪酬而被编剧杀掉,他为了一个英雄死法的剧情而走向死亡,这点来说,比格伦、史塔克夫人都要幸运得多。
为成就角色而死,就死得比泰山还重;因编剧发泄而死,就比鸿毛还轻。

*首席码字官*
熊太行(官方认证的仕图君)
前杂志主编,腾讯大家专栏作者,心理咨询师
危险的职场,你需要一个得力军师
微信公众号:仕图。微博:仕图熊太行
*值班挑错官*
夏周一,仕图临时工
*喜欢请尽情转发朋友圈,点赞也是一种支持
内容合作、转载、互推、商业合作请联系微信shi4tu201
敲黑板,如果你要学古龙体,傅红雪和燕南飞是一个经典:

傅红雪忽然道:"你来了。"
燕南飞道:"我来了。"
傅红雪道:"我知道你会来的"
燕南飞道:"我当然会来,你当然知道,否则一年前你又怎会让我走?"
傅红雪目光重落,再次凝视着他手里的剑,过了很久,才缓缓道:"现在一年已过去。"
燕南飞道:"整整一年。"
傅红雪轻轻叹息,道:"好长的一年。"
燕南飞也在叹息,道:"好短的一年。"
一段典型的古龙对话是这样的结构:寒暄——装腔——破解装腔并思辨——一起感慨。
比如如果把北京人民的生活古龙化,就是这样:
二大爷道:吃了么?
赵三叔道:刚吃完。
二大爷道:我知道你会吃的
赵三叔道:我当然会吃,你当然知道,否则一天前你又怎会问我同样的问题
二大爷目光重落,凝视着手里的蒲扇道:已经一天过去了。
赵三叔轻轻叹息道:好长的一天
二大爷也在叹息道:好短的一天
赵三叔道:如果你开出租,就觉得这一天很长
二大爷道:等到你退了休,这一天就变得很短了
你错过的,我们给你找回来了:
长按识别二维码,和数十万有趣的灵魂相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