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葡萄酒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下,很多酒庄酒厂都跃跃欲试,想要分一杯羹,但是跟着大产区之下生存总是寄人篱下,如果自己酒庄在规模或者品级方面无法做到最优,不如另起炉灶,在法国波尔多这个“百年老产区”就是如此,法国佳龙河两岸120000公顷的广阔区域都是波尔多的产区,酒庄数量更是多如牛毛,只是“阶级固化”,很多酒庄在1855年的时候并没有得到拿破仑三世的眷顾,所以在品级决定价格的产区,多多少少会力不从心,于是自立门户成为了波尔多产区内一些小酒庄的目标,画地为界,利用“特殊风土”做噱头,这些小酒庄所在的产区也成了一方诸侯。
10年前,从2009年开始,波尔多的布拉依(Blaye)、卡迪亚克(Cadillac)、卡斯蒂永(Castillon)、弗朗(Francs)和圣富瓦(Sainte-Foy)产区的酒农决定“起义”,创立“波尔多山坡”法定产区(I'AOC Cotes de Bordeaux)。不得不说,波尔多山坡产区的一千多名葡萄酒种植者还是十分富有远见的,为了不断争取市场份额和自己酒庄的知名度,将大产区细化分离,让这个产区在近十年的销售额稳步上升,产量达到了波尔多地区的1/10。
波尔多山坡产区
布拉依(Blaye)

卡迪亚克(Cadillac)
卡斯蒂永(Castillon)
弗朗(Francs)
圣富瓦(Sainte-Foy)
波尔多山坡产区除了产量的提升,在出口市场和本地市场的销售也同样喜人,在过去的十年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波尔多山坡产区葡萄酒的平均价格反而逐年上涨,葡萄酒品质也得到了许多国际大奖的认可,甚至有的酒还和世界名庄的酒平起平坐,一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自豪。
波尔多山坡产区的前世今生
公元2世纪
在这片土地上,葡萄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从公元2世纪起,罗马人就在这里种下了第一批“Vitis Biturica”葡萄,如果你相信世人奥松在公元4世纪留下的文字,那这些诗句就是那个时代最好的佐证。
公元12世纪
这片土地上的葡萄酒产业蓬勃发展起来,主要归功于阿基坦的埃莉诺和英格兰亨利二世的联姻,这场婚礼为山坡葡萄酒打开了伦敦市场。
公元17世纪
从17世纪下半叶开始,波尔多山坡的葡萄酒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葡萄酒长途运输和窖藏储存中的出色表现,备受当时英国佬的推崇,也由此运送到英国的各个殖民地。
公元18世纪
十八世纪标志着葡萄酒种植专业化的开端,但此时还没有产品产区的红白葡萄酒命名。
20世纪
法定AOC产区的创立
2009年
启用全新的名字——波尔多山坡法定产区
新征程的开始
从波尔多山坡产区的发展来看,作为曾经波尔多的一个子产区,波尔多山坡产区还是遵循了波尔多大产区的发展脉络,唯一的区别就在于其风土的特殊性,以及与波尔多大产区的一些差别,这也是为什么可以“占山为王”的根本,而在下一期,我们家着重介绍波尔多山坡到底有什么资本,可以成为新兴产区让无数酒类爱好者追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