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一般不太会和生活中的朋友聊学佛的事情,除了一些比较亲密朋友和同事外,我也不会主动和别人说起自己是个佛教徒。聊到的时候,很自然就会被问到:“你为什么学佛?”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刚被问到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并没有想清楚答案。
回溯到最初,学佛的缘起,是我在朋友圈发的一个愿。
四年前的跨年,我在朋友圈立了个flag:“羊年愿望:家人健康平安,宝宝自然生长,工作稳中有升,投资略有所悟。在奔三剩下为数不多的时间里奢望对人生的两大目标的探索能有一点点的进展:一个比较俗,拥有实现财务自由的能力;一个比较玄,找到追求人生终极意义的方向。”
我想,正是这个愿的后半部分,把我带向了佛教。
“人生终极意义”,是个哲学问题。人为什么要活着?如果死了以后灰飞烟灭,这一生的经历,有什么本质上的意义?为什么会有宇宙,会有万物,这一切的存在,有什么究竟的意义?
我一直希望能在书里找到答案。文学书、历史书、哲学书,甚至是科幻、悬疑、玄幻、武侠,我都会看。在这些不同类型的书里,我一直在寻找。
不同的书,给我带来了不同的思考,我对“意义”的理解,有了很多不同的版本,但总是觉得,似乎没有一个可以充分地说服自己。
然后,我读到了《正见》。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刷新了我对佛教的认识。比如,“佛教所信仰的是自然法则,而不是神圣的意志”;“我们不应该崇拜个人,而应崇拜此人所教导的智慧。”宗萨甚至说:“道德、伦理、慈爱、常识、容忍、素食主义——这些都不那么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智慧!”
这句话对我的冲击非常大。当时我就想,我要学佛,佛教里有甚深的“智慧”,可以帮我找到答案。
所以,我学佛最初的目的,是“求知”。
我相信佛陀是“一切遍知”,在佛教浩如烟海的教典里,我可以找到究竟的“终极”。
之后,我找到了自己的师父,归依成了佛教徒,开始了学佛的经历。
学的过程中,我对佛教既严谨又庞大的体系,生起了深深的敬畏,也不断地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和浅薄。我不断地听课、做笔记、复习,从零基础开始积累自己的佛学知识。
但在学的过程中,我也会生起疑惑。那个终极的答案,似乎是那样的遥不可及。以我的学习进度和鲁钝的资质,或许穷极一生,也无法找到并理解那个最终的答案。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了解到了“为什么学佛”的标准答案。从大乘佛法的角度来说,学佛的目的,是为了成佛。但成佛也不是最终的目的,成佛也只是手段,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利益众生”。
对这个答案,我心怀无限的崇敬,但同样觉得遥不可及。“利益众生”,多简单的四个字,多难的四个字!
我只能埋头继续学习,我不知道这样的学习会把我带向何方,不知道要经历多久,才能接近“利益众生”这般不可描述的境界。
直到最近,我遇到了仁波切上师。
仁波切在和大家聊天的时候,从不谈论佛法。他只和大家聊日常。平时遇到的琐碎的困难,生活中有什么不开心,工作上有什么不顺,感情上有什么挫折,都可以提问。
在我见到仁波切的第一天,仁波切问我:“你为什么学佛?”
我老实地回答:“一开始是为了学一门学问,之后慢慢意识到,学佛是为了利益众生。”
仁波切笑了:“你这样骄傲的人,会真的为了利益众生而学佛吗?”
在那个瞬间,我像是在大庭广众下被剥光了衣服一样,立马就脸红了。我从未见过仁波切,这第一次见面,我就被彻底地看透了,我的自以为是,我的可笑的自尊和骄傲,都被一览无余。
确实是这样。我最初学佛的目的,表面上看是为了找到那个终极的答案,本质呢?知道了这个答案又如何?还不是为了让自己知道一些别人不知道的事情,显得自己有多么的智慧,多么的高人一等。
从那时开始,我才意识到,学佛到底是为了什么。
把学佛当成学习一门学问,去试图找到某个答案,除了增长我的傲慢之外,并不会对我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我的烦恼,我的脆弱,我的邪念,我的痛苦,都不会因此而减少。与其去想“终极”这样遥不可及的问题,不如从最基本的开始——
我又学了一天佛,我的烦恼减少了吗?我的嗔恨心减少了吗?我对未来无谓的担忧,减少了吗?我的傲慢减少了吗?我对想要的东西的贪著,减少了吗?
我对家人更体贴了吗?我对朋友更关心了吗?我和同事更默契了吗?我对陌生人更友善了吗?
这些,才应该是学佛带来的真正的改变。
对我们大多数的在家人来说,学佛,先不要背负多么沉重的压力,不要想着太过遥远的目标。
烦恼少一点,生活过得开心一点,让自己的心,一点一点变得坚强。
至于利益众生这样的境界,和终极问题那样的答案,先记在心里,随顺就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