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应天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个傻子。
作为圈儿里少有的乐手转型的音乐人,王应天一直到今天还在捯饬自己的吉他技术,并没有因为成为创作型歌手而就满足于自己现在的状态。
这就太不像聪明人做的事儿了。
但是王应天这个在其他方面,显得极其灵活和机敏的音乐人,偏偏在这件事儿上显得那么的不知变通和古板。
他执着于吉他积累上的那股子钻劲儿,让不懂的人都会替他着急。
幼年的王应天,住在剧团附近的巷子里,每天伴随着咿咿呀呀吊嗓子的声儿起床,随着锣鼓点儿谢幕的音儿睡着。
那缠缠绵绵的腔调,朝朝暮暮的熏染着他幼小的心灵,帮助他完成了音乐的最初启蒙。
在那些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剧目中渐渐长大的王应天,早早的就脱离了这些凡俗故事的范畴,那时的他只有一个梦想——当个大侠。
行走江湖最重要的是什么?
幼小的王应天认真琢磨了很久,觉得除了方世玉娘说过的“义”字当头,当大侠,必须得掌握一样乐器!
以便在威风凛凛出场之时,自带BGM音效!
行走江湖之人,乐器体积如果太大,打斗起来就不会太方便。
 出于实用主义,王应天选择了竹笛。
应该说这个人从小就能看出一股狠劲,他要做什么事,必须得把这事儿往精里做。
谁小时候没个武侠梦啊,哥还幻想过空山流水与狼共舞呢。
可像他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梦想都这么当回事儿,认真去实践的人,我还真没见过几个。
就冲着这个武侠梦,今年已经30岁高龄的王应天还会按时按点儿的去提高自己的马术。
毕竟除了自带音效,大侠会骑马也是起码的。
王应天的大侠梦做了许多年,就那几年我估计他们老家胡同口的其他孩子、鸡鸭猪狗也都少遭不了罪。
人这东西是非常奇怪的,有时候梦想的塑造和结束都是一瞬间的事儿。
有点类似于移情别恋,就像你初见一个触及你灵魂的姑娘,瞬间你就把之前纠结了许多年的老娘们抛到脑后去了。
所以新梦想这东西就像新的YY对象,不是旧的不够好,就怕新的太牛逼。
王应天的劈腿对象是Beyond。
一次电视点播里出现beyond的演出之后,一曲真的爱你,瞬间就把王应天的大侠梦劈到了脑后。
当电吉他的solo响起,王应天瞬间决定,我要干这个!
就这么着,命运之神帮助江湖铲除了一大隐患,却给音乐圈儿送来了一把吉他。
王应天的第一把琴,是哥哥淘汰下来的一把破红棉。
当年才15的玩一天,开始认认真真的沉浸在吉他的学习里。
在王应天所生活的那个小小的城市里。他开始组乐队,开始玩音乐。
从此,他才开始有机会接触到大量西方摇滚,越做王应天就越明白,自己是一定要在这个圈子里干出点名堂来的。
那时候的王应天无比的憧憬着自己的未来。
他的人生从那时开始,就已经没有了其他的渴望,他憧憬着能够成为摇滚明星,他希望自己能够用音乐的力量震撼江湖。
做了两年乐队之后,王应天知道这样的自己将会很难达到心中的理想,他清晰的知道路在哪里。
17岁的王应天,几乎没有任何疑虑的,奔向北京。
初到北京的王应天开始了像许多音乐人在北京漂泊时所经历过一样的困苦生活。
同许多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一样,王应天最初北京的生活,始于地下室。
潮湿酥软阴暗的地下室里,泥灰的墙面,用手轻轻一点就是一个坑,多年前武学大师的梦想就这么实现了。
这是一间只有一张桌子那么大的房间,王应天蜷缩着,抱着他那把过命的吉他,那是他全身上下唯一值钱的物件儿,在那间昏暗的小小的地下室里睡了好几个月。
还没有度过自己18岁生日的他,在没有得到家里支持的情况下,只带了100块钱就头也不回的来到了这个诺大的,没有一个熟人的北京。
只一张电话卡,就从他身上刮走了70块。
可是小小的王应天却并不胆怯。
年纪虽小,人却不糊涂。
他清晰的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想要实现梦想,只有学习一条。
那时的王应天在三个地方工作,才能支付得起他继续学习吉他的学费。
他在乐器公司卖过乐器、当过出纳,在后海弹过琴,但这一切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他的音乐梦想。
总的来说,王应天给我的印象是个聪明人,聪明人办事儿总有些总结和归纳的能力。
就拿在地下通道唱歌这事儿来说。
不少音乐人也干过这件事儿。可只有王应天告诉我,在连接什刹海到北海公园的通道里唱歌能赚到更多的钱。
小小的王应天不仅在挣钱上出尽了百宝,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动尽了脑筋。
王应天是个聪明人,在学习这事儿上却仿佛只长了一根筋儿。
他知道去大学校园里,听老师讲课学习成本他根本负担不起,他就想办法把老师弄出来学。
一开始他是课堂里的旁听生,后来他就钻到了老师身边,熟了之后他开始私下里偷偷的跟老师学琴。
他开始跟随台湾老师翟黑山学习爵士乐。
王应天从老师那里学到的不仅仅是技巧,还有灵活掌握音乐形式和使用音乐技巧。
黑山老师告诉他说“表达习惯只是曲风”
这是对于现在的王应天而言,风格只是一种表达方式,而对于音乐风格的掌握,只需要在适合的时候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所以王应天从来不被表达方式所束缚,现在的王应天正以吉他手的身份,跟随着一支后摇乐队进行全国巡演。
除了学习的时候,在乐器公司里他不仅卖乐器,还兼任过出纳,后来他教过琴,也开过乐器店。
不管初到北京的王应天为了生计在做的工作是什么样的,在自己的内心里他深深的知道,我是来做音乐的。
像所有的聪明人一样,王应天的生活极有目标。
对于王应天而言,来北京之后的日子里每隔三年就是一个新阶段。
第一个三年他在生活,第二个三年有了更多的音乐基础积累的王应天开始真正的乐手生涯。
对于那时候的王应天而言,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来北京是干什么的,所以即使当时那家琴行运营已经上了轨道,盈利非常顺畅,为了自己的乐手生涯,王应天还是连眼都不眨一下的把琴行卖掉了。
他去了通州。
刚到那儿的时候,他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还不是个纯粹的乐手,所以他如饥似渴的吸收着自己在这个圈子里的学习和演出的机会。
他跟辉子、文林等许多前辈共事过。而后者为他带来了白举纲,这个由快男出道的音乐人。
他开始跟随乐队做重型音乐。
哥俩在一起做过两张专辑,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演出。
时间流逝,不知不觉中王应天觉得自己长大了。
渐渐的他觉得,现在的自己已经不适合用这种音乐形式来做情绪上的表达了。
人生有的时候就是这样,曾经并肩战斗也曾共同成长,但是对于人生路的理念和理解不同,因为对于音乐上的不同追求,他离开了之前的乐队,但心里从来没离开那帮一起熬过的哥们。
对于音乐的理解虽然不再相同,可是曾经并肩成长的经历并不会磨灭。
在第2张专辑成功上市发布的那天,王应天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第3个三年,来了。
这时的王应天终于对自己想做什么样的音乐在心里有了大概的雏形。
但,他已经清楚的知悉这和他现在在做的音乐形式完全不同。
人生就是这样,曾经同路,必将各展鹏程。
在众人欣喜的雀跃着举办了发布会的那天,王应天离开了他人生中的第2个三年。
发布会当天的演出,也成了王应天和人生第2个阶段告别的演出。结束后王应天就离开了,他却从未忘却过这帮给过自己温暖、机会和成长的人们。
人虽然在分开成长,但在他之后的音乐道路上,老白给了他很大的支持。
27岁,王应天开始做自己现在想做的音乐。
从第一首歌开始,王应天的音乐就充满了他自己与自己的对话。
这样的风格延续到了现在。
由于王应天的吉他手出身。他的音乐中吉他的比重都比较大。
王应天希望当前奏一响起,听众就能够从他的音乐里听出,吉他部分是被琢磨过的。
不同于很多音乐人对于情感和喜悦的表述。王应天的音乐中,更多的充斥着悲伤和奋斗的过程。
在三年前的冬天,他写出了一个人的篝火。
不同于大部分人,王应天的创作中,没有纯粹的情歌,基本都是对于自己内在的认识和发掘。
他的音乐中常常充满了现实中的自己和理想中自己的冲突。
他在歌中唱道:我常常祈祷你和我未来的日子,都不是今天犯下错。
不懂王应天的人可能会认为这是一首情歌。事实上这只是他与自己理想的那面影子的对话。
王应天的这份坚持得到了太合麦田的欣赏。有一张专辑中原本只准备收录他一首歌曲,却在与他的音乐接触之后增加到了4首。
就像前文所说的,他的音乐是许多年轻人活生生的18岁。他的音乐唱出的是18岁时我们在生活中挣扎往复痛苦着,寻找理想和现实之间平衡点的自己。
唱尽了在没有钱也没有能力的时代,那些被冷落,被忽视的日子。
过去生活中所有的经历,都将在你的身上留下光阴的印记。
成长所经历的一切,都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抗。
他的歌中吟唱着,恐怕现实生活的打磨会将那个理想的唱着歌谣的天真的自己消去,留下饱经沧桑的那个他。
也害怕那个曾经敢作敢为的自己,因为生活的磋磨而变得唯唯诺诺。
他的歌声里也有过对于曾经大神的朝拜。可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那些吸引他魅力的光环渐渐的消失了。
卸下光环之后的舞台,就像霓虹关闭之后的城市,满目疮痍。
但即使是这样,他的歌声中也仍然讲述了对于滚滚红尘的热爱。
是啊,只有在经历过、放弃过、疼痛过之后仍然敢爱,才是真正的勇气。
他的音乐里,有着对于红尘烟火气的沉溺,也有着对于音乐深深爱慕着的诚意。
对于这样呕心沥血的歌曲,王应天却认为,歌一旦写出来,就不再属于自己。
这是歌者与听众之间的默契。
不管你从他的歌中间听到了什么,那都是你一个人的秘密。当你爱上这首歌的那一瞬间,这首歌就不再属于他,而只属于你。
这个从15岁开始就立志要成为一个音乐人的孩子,仿佛比其他人更会去平衡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又仿佛比其他人更会去平衡音乐与听众之间的关系,也仿佛比其他人更会去平衡痛苦与热爱之间的关系。
其实,走到今天他一直在做的只有一件事。
他说,选择勤奋才是真正的聪明。
他说,选择知识,就是选择了生活。
不只是说说,看着他一路走来的轨迹,你发现他是在不停的学习着他所从事的,他所热爱的。
不停的去储备,才是他对自己所热爱着的音乐做出的最大的努力。
他的挣扎,只存在于音乐中。
人生的道路上,只有坚挺。
潇羽 | 策划
潇羽 | 编辑
小糖人 | 排版
听说点击下方的人,都会越长越好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