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妥协,不盲从,贯穿了这支独立原创乐队的生命脉络,一路顺着血液流淌,慢慢浸透乐队成员的灵魂。
乐队名叫黑白电肆,来自桂林。
鼓手小志,今年25岁,肩负新歌的编曲重任,是乐队成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名副其实的音乐狂,整天待在录音室。除了音乐,他一无所有
人至二五,正是鸿鹄之志时,梦想混淆现实,是非黑白错乱。
于小志而言,人生就是(x+y)^2的方程式,充满了未知,或黑暗,或光明。他说:人总有劫难,我只有保持不断学习的状态,才能继续生存下去。
采访、撰文/叶先森
编辑/叶先森
3月初,我从家中返回南京,等手头工作料理清楚,便和小志取得联系。
奈何时间冲突,双方约了两次,都因为琐事在身,采访时间一拖再拖。最后一次,把时间约在了6号下午,小志在微信上说:“我可以在排练时,抽出时间来。"
临近采访的前一晚,为了不影响到小志的彩排时间,时间再次移到了上午,至此尘埃落定。
“嘟嘟嘟……“,通话铃声响起十多秒后,对方接通了,开口第一句带着点暗哑的阳刚:”你好“。
明显可以感觉到,对方准备了很久,话语生硬,且很轻。他是个性格偏内向的人。
两个人沉默一会,我舔了下有些干裂的嘴唇,率先打破尴尬:”那我们就开始采访吧,B超和我说想要点与众不同。”
半个月前,滚君发布了原创音乐征集活动,将对好歌曲第一名进行采访。之后两天陆陆续续收到了近百份作品,风格各有千秋。
耗时近一个星期后,从中选出15首歌让大家赏析、投票,拿下第一的作品叫《野罂粟》,参与人是B超。但他希望这次能够采访小志,B超告诉我:“没有他的编曲,这首歌也没那么有感染力。”
带着强烈好奇,我用刨根问底的热情,慢慢消磨小志内心稍显防备的枷锁。
黑白电肆组建7年了,乐队成员走走散散,小志是17年才进入到这个团队的,他和乐队其他成员在南宁的音乐节结识。
公务员、琴行老板、乐器老师、音乐制作人,5个人耐以生存的固定职业,构成了他们人生中的阳面。
那些人脉圈层的差异,不可逾越年龄代沟,在音乐的见证下荡然无存。
”大家就是太忙了,平日里他们都有固定的工作。“小志说的时候,稍显无奈。
他就是那个音乐制作人,唯一一个把音乐当做固定工作的人,手上积攒着四五张专辑的工作量。今天给别人编曲,制作新专辑;明天又得和大家排练。
作为一个年轻人,不做音乐的话,他还不知道自己可以去干嘛。或者说,二十多岁的他还不想被圈死。
慢慢聊起来后,他没有刚开始的腼腆。有时忙着做记录,我会跟不上他的语速,但他见我没讲话,便会停下来等我。
关于这首新歌,他是在旅馆里写的编曲。
那是一个嘈杂的环境,楼下是驻唱的酒吧,灯红酒绿,人来人往,楼上是零散隔开的小房间,唯有他独守自己内心的清净,把自己的经历融进编曲当中。
我追问到,为什么会做起音乐呢?
小志在电话的另一端陷入沉默,许是回忆起往事,他说:“以前写歌,就是想让生活变得圆满。“
”人生就是一个过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能够有张专辑、有本歌词记录下自己瞬间,那也无憾。“
如果没有小时候那台电脑,或许小志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
初中时,尚处于青春萌芽的小志,迎来了第一次与音乐接轨的机会。
那时的他,大概也就14、5岁,就开始用GTP写谱软件开始写歌、谱曲。等到多年后,当他拿起那时曲谱,连自己都能吓一跳:”好几首歌全是一个C调。"
在此之前,他只想当兵。
原因很简单,父亲曾经是名军人,在家里人的思想灌输下,他感知到了两点:分配工作和磨练意志。
最终,年少的勇士,没能选择在命运面前低头,叛逆与热血扎根在心中。
初中毕业后的某天,外面阴雨蒙蒙,他选择摊牌,自己要去学音乐。父子之间的争论一触即发,从下午三点,到晚上三点,父亲看的他眼中的倔强,选择了妥协。
谁知道,命运看似向他靠拢,却也给他开起了玩笑。
高中成为音乐艺术生,却因为唱功实在不行,被老师劝下,换成摄影。他心有不甘,却也无可奈何,唯一给予奋起一搏的机会,便是上个好大学。
很快三年过去,又迎来高考失利,再次与命运擦肩而过,上了一个普通大学,专业还是摄影。
人生就像陀螺,兜兜转转,反反复复,最终还是回到原点。
可学音乐的梦想就像跗骨之蛆,不断灼烧着他深夜不安的灵魂。
于是,他加入了学校的音乐协会,开始组建起了乐队,担任鼓手,从零开始练起。
“真不容易,那段时间你一定很快乐。"
”不是,开始是苦的,后来才是快乐的。“小志貌似点起了支烟,一阵打火机摩擦的声音传来,慢慢向我讲起那段求学的经历:
大家四五个人,一起租了个排练室,父亲花800元给我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套鼓,虽然简陋,却也足够支撑起前期的学习。
那段时间,自己时不时听到队友的抱怨:“你的鼓不行,完全不在节拍上……。”
如果回到5、6年前,桂林的一所专科学院,你会看到一个男孩坐在阳台。楼下的情侣牵着手,从学校这头走到那头,他挥舞着手中的鼓棒,从笨拙到熟练,反反复复在练习垫上敲下密集的鼓点。夕阳西下,男孩的身影逐渐被拉长,身旁椅子上的时钟,慢慢记下这青春与时光。
那个时候,无论刮风还是下雨,阳台上的男孩都散发着光。
在大学,摄影专业课没有给他带来任何乐趣。大三,他和乐队在桂林到处演出,高校比赛、商演,层出不穷的邀约蜂拥而至。
以至于出学校后,当第一份摄影工作受挫,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音乐。
小志喜欢拍人文,用相机记录别人的生活状态,但纯商业模式的摄影,让他感到不适。学了这么多年摄影的执念,终究还是爆发。
毕业那年的冬季,离职申请的最后一道手续走完,他有些失落和茫然。广西桂林的冬天刮起了冷风,天气寒凉,但他心里却突然火热起来。
既然已经无所畏惧,那何不彻底追求音乐呢?
他走进一家酒吧,开启了鼓手演奏的生涯,有的时候,也会去教小孩们上课。
“酒吧的生活很累,每天都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心里压力很大。”
他知道,这些苦难都有因果,已经决定踏上音乐征途,总会找到适中的临界点。
“活着就得好好做事,开弓没有回头箭,一旦搭上箭矢,便需要全神贯注,面向对象。而走到25岁的自己,不再有少年心气,只有今天、昨天、与明天。”
去年,小志开始参与专辑制作,也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自此,彻底结束了那段嘈杂、疲累的酒吧生涯。
现在,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忙着给朋友做专辑,时不时以鼓手身份登上音乐节。
”你喜欢现在的生活状态吗?“
“挺好的,每天能够睡个好觉,有壶好酒,能够安心玩音乐就足够了。”小志对现在的生活感到很满意,这种成长来源于灵魂上的冲击。
上个月,他过完25岁生日。刚度过两个轮回,他下意识的发现,自己不能在玩下去了,是该规划自己之后的人生道路。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你的人生,你觉得哪个更适合?”我扶了下镜框,翻开笔记本,迫不及待的追问道。
“我觉得,我还不足以用词来形容。”小志稍显惆怅,自从25岁之后,他越发坚定的看着前方的道路。
他不希望用词来定义自己,然后被条条框框锁住自己的思想。更精确的说,他更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
今年的三月格外繁忙,小志除了手上几张要做的专辑的外,还受邀了苗山人乐队的全国巡演,担任鼓手。
关于那个(x+y)^2的方程式,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去解,是理想,还是现实?
但我们都该知道,一天24小时,一星期7天,24除以7却永远除不尽。
小志在采访中,曾这么聊过现实:”多挣点钱,吃喝不愁,小孩不愁…… 。“
我没有答话,意味深长的笑了笑。人生就是如此,奈何你万般抵抗,你总要试着和现实打好关系。
今年的2月28日,小志25岁那天,他看了一部电影《时间规划局》,感慨万千的说到:“我25岁了,不该再玩了。”
他告诉我时,语气很重,颇有斩钉截铁之感。能想象到电话的另一端,离我几千公里的桂林,小志眼神坚定,散发着光芒。临近中午,外面阴晴难测,吃完饭后,他要赶去排练。
排练室很近,位于酒吧街,在他曾经的驻场周围,步行过去只要5分钟。
下午三点左右,他会提前出发,穿行冷清萧条的酒吧街,那里两边店面大门紧掩,行人三三两两。再过几个小时,酒吧街华灯初上,从遇龙河回来的游客,慢慢涌入夜色,煞是热闹。
此刻,25岁的小志,正在排练室内热火朝天的敲鼓,鼓点跳跃间,汗水渐渐湿透全身。几分钟后,他放下鼓棒,点起一支香烟,烟圈层层缠绕,年轻人在烟雾中越来越模糊。他知道,未来不会远。
本文封图来源于视觉中国
叶先森 | 策划
叶先森 | 编辑
仙贝王 | 排版
听说点击下方好看的人,都会越长越好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