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以辩手为题,但要谈的不是辩论。
2019年的第一篇推送,让我们来聊聊人生。
《奇葩说》第五季早已落幕,谁夺了冠,谁拿了BBKing,记忆都逐渐模糊,如今想来印象最深的,是某一场不那么重要的比赛里,黄执中和马薇薇流下的眼泪。
那场比赛的辩题——“有一瓶可以忘掉悲伤的水,要不要喝?”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黄执中哭,也是第一次知道马薇薇的抑郁症。
《奇葩说》的很多辩手,喜欢把自己的故事作为观点来打。比如范湉湉一直咆哮着抒发着自己的情绪,肖骁从不避讳自己的喜好,姜思达也深情地讲述过自己的网恋故事。但黄执中不一样。从第三季加入,他上场起码有十几次了,但从来没有讲过任何关于自己的事情,从观众的视角来看,他的过去,也许很平淡。
之前以为,这是黄执中的专业体现,他总是有足够的论点,可以撑起所有辩题的立场,无需把生活和具有工作性质的辩论混为一谈。
直到这场比赛才发现,他之所以不讲自己的故事,是因为不想触碰内心的伤口。
在这场比赛之前,我很难想象,像黄执中这么理性、通透、睿智的人,会说出这样的话:“我非常讨厌小孩!我一辈子都不会要小孩!”很显然,这样的定论是武断的、情绪化的、以偏概全的。但等他说完,我发现自己没有办法指责他。
简单来说,黄执中小时候遭遇的是校园霸凌。他的同学们趁着课间他不注意时,把他带的饮料倒入他自带的午饭便当里,当他中午满心期待地打开便当时,发现的是一团恶心的浆糊。失望、沮丧、无奈、愤怒,吞噬了这个内向小孩的心,他无力反抗,他只能任由这些痛苦,在他的心上撕扯出一个血淋淋的伤口,至今无法愈合。

黄执中,历史上唯一连续两届拿下国际华语辩论最高赛事“国际大专辩论赛”的最佳辩手,也是唯一未能晋级决赛却可以拿到最佳辩手的传奇人物,人称“辩论之神”、“宝岛辩魂”。他在辩论场上挥洒自如、振聋发聩,在微博上开导粉丝、循循善诱,他是很多人眼中的偶像、人生赢家。可是,谁能帮他驱散心中的阴影,谁能让他感受到孩子的可爱,谁能治愈他的痛苦
同一期节目,马薇薇也哭了。这一次,她没有为输赢的执着而哭,而是为友情而哭。从她和黄执中的拥抱里,我们才知道,原来她已被抑郁症折磨了多年。
“她不敢去人多的地方,因为她只要一想到底下的那些人,可能其中有一两个就是在网上骂她的人,她就觉得痛苦。”
这样一位看上去铁齿铜牙、犀利洒脱,在辩场上吊打碾压对手的女王型人物,竟然会那么在意一群网络上不知来自何处、不知是何身份的陌生人的几句评论。
马薇薇在节目播出后发出的微博上写到:“并不是脆弱的人才会生病,也并不是乐观的人就可以向上。人生起起伏伏,有些事情,我想不开。”
“我想不开”,简单的四个字,多少无奈,多少悲伤,尽在其中。
很多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羡慕别人。你看,黄执中和马薇薇们,轻松地就拿下了BBKing,开了公司,进军娱乐圈,平日里卖书演讲商演轻松赚钱,人生赢家啊。
同样的,说到创业,我们羡慕马云;说到投胎,我们羡慕王思聪;说到嫁人,我们羡慕章泽天——至少在几个月前是这样的。
这个不知真假的章泽天朋友圈截图,我看到时,没有幸灾乐祸,而是再一次深切地体会到,众生皆苦。无论外在的物质条件多么优越,无论过往的经历多么顺遂,无论展示在众人面前的形象多么光鲜亮丽……痛苦,在人生中从来都不会缺席。
无论是谁,都没有办法逃离人生之苦
有人会说,有钱人的生活你根本想象不到,真的有钱了,就会有很多享受快乐的方式。你觉得他们苦,是要刻意寻找有钱人生活中的不幸,给自己心理安慰,这是酸葡萄心理。
我有曾反省过,这是否是我潜意识里想拉低别人、抬高自己。细想下来,并不是。
我也希望能通过世俗的方法来找到解决方案,可是,越思考越会发现,有钱、有权、有势,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生的种种痛苦
身边有许多创业者,为财务自由的梦想拼搏,我敬佩他们。但我常常会想,这条财务自由之路的终点,那里有些什么,是没有烦恼,没有痛苦的净土吗?显然不是
马云曾说过:
“本来以为企业做大了,可以抽抽雪茄,逛逛街,晒晒阳光,可是我没有想到的是,公司做大以后会这么累。走上了做企业的路后,我觉得永远都活在纠结之中,永远活在痛苦之中,过去的事完成了,忘了,但下一个事儿又来了。”
陈天桥的感慨更触动人心:
“当我在30岁成为亿万富翁,在31岁成为中国首富以后,我觉得我应该可以生活在一个自由的世界里了,因为我可以得到我需要的任何物质的东西,但事实上,三个上市公司经营的压力,激烈的市场竞争等种种因素,不但没有让我感觉更自由,相反让我得了严重的惊恐症,甚至都无法坐飞机。
2010年我选择离开紧张的环境,让自己放松,甚至我完成了所有的上市企业的下市并且出手了大部分的运营企业,完全的cash out,并且给自己所为的充分的毫无压力的一段时间,我理所当然认为这会让我更加自由,但是事实上我的生活完全没有改变,我仍然会充满对生活的未知恐惧,仍然无法抵御重回过去热火朝天生活的诱惑,仍然对生活和人生的意义充满迷惑。”
追求名利之路,没有尽头。沿路会有物质财富堆积的眼花缭乱的快乐,但焦虑、压力、烦恼始终会一路同行。
《庄子·至乐篇》中说:“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惛惛,久忧不死。”
意思是,人从出生开始,烦恼挂碍就随之诞生。有人活得越久,就越恐惧不安,害怕失去,害怕死亡的降临。一生都活在无名困惑、焦躁恐慌的情绪里,即使物质条件优越,长寿多福,也没有办法享受诸般喜乐。
从佛教的角度来看,也是如此——我们人生的本质,就是苦。所谓的快乐,是无法持续、稍纵即逝的。
《掌中解脱》里提过一个很好的比喻:我们不小心被烫伤了,伤口火辣辣地疼,这时候我们用凉水冲洗伤口时,疼痛会减缓,还会觉得舒服。只是这种舒服是暂时的,一旦离开了凉水,烫伤的痛觉会立刻回来。
“凉水浇在烫伤伤口上的感觉”和“烫伤伤口的痛觉”,分别对应了我们人生中的快乐和痛苦。
我们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在拼命寻找各自的“凉水”。无论金钱也好,地位也好,都是在希望水量能猛一些,水流能持续地久一些。在追求快感的慰藉之余,很少有人会认真地思考,我们的痛苦,到底是因为“缺少了凉水”,还是因为“烫伤伤口”的存在。
佛陀告诉我们的是,不要去追求“凉水”带来的短暂的、虚妄的快乐,而是把目光聚焦在烫伤伤口上,彻底地治愈这个伤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告别痛苦。
佛陀的开示,就是告诉众生,他知道如何治愈这样的伤口,他知道如何通往没有烦恼的世界。
俗话说,佛难度无缘之人。所谓“无缘之人”,是指几种类型的人。
有的人执假为真,对名人富人痴迷眼红,对世俗的虚幻快乐心心念念,对烫伤的伤口视而不见,只希望享受用凉水浇伤口的那一个个刹那的快感。
有的人看到了苦的本质,但还没有了解佛法,就武断地认为佛没有能力治愈这些伤口。
还有的人很懒,虽想改变,但不愿行动,希望佛来代劳。
面对这些人,佛即使有不可思议的大神通,也无法帮到他们。
每个人学佛的机缘不同,目的不同。于我而言,学佛的目标之一,是要彻底地断除烦恼。
在我看来,要实现这个目标,其它的方式都不管用。心灵鸡汤不行,心理咨询不行,哲学不行,科学不行,财务自由不行,位极人臣也不行。只有佛法,真正把烦恼当成解决的对象,通过逻辑正理给出了解决方案,并有很多前人依此方案最终断除了烦恼。
从本质层面实现离苦得乐,这个看上去遥不可及的目标,我相信一定能实现。
往期文章

如果没有调伏自心,人生的烦恼无穷无尽

“看破红尘”、“色即是空”……我们对佛教的误会有多深

《西藏生死书》:当我们感到恐惧时,我们在恐惧什么?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