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个惊艳的小故事分享给你!
文 / 知乎网友
家庭教育是每个孩子人生中最先接触到的教育,对孩子的三观起着深远而持久的影响。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才是最合适自己的孩子呢?
有关调查显示,近50%的家长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甚至有人在知乎上提问:“你见过哪些父母惊艳到你的教育方法?”
我们从近3000个回答中选取了几个高票回答,都是父母教育孩子的优秀例子,希望能对您有所启发。
1
从小教孩子自己做决定
知友@呆萌萌(21000+赞同)
表嫂对女儿的教育足够令我惊艳。把她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关于她的事,都会问她的意见。
小侄女两岁多的时候,表嫂还在接一些设计公司的小活。有时候需要去公司跟人交流,小侄女又没有人照顾,表嫂会问她:妈妈要出去一趟,你是在家等妈妈回来,还是跟妈妈一起去?现在外面很冷,跟妈妈一起去,你会觉得不舒服。
小侄女有些胆小,她会说:我要跟妈妈一起去。虽然每次她都会跟着去,但表嫂还是每次都问她。冬天的时候,会告诉她天气冷,夏天会告诉她天气热,刮风下雨也会跟她讲,不管她懂不懂这些。到了公司,表嫂会说:妈妈要去跟人谈事情,你不要闹,等一下就结束。你要是表现好,就可以喝爽歪歪。表嫂说,有时候跟人谈的不顺利,就要很久,但是每次,她都特别乖。
我去她家吃饭的时候,吃饭前,她会说:妈妈,我要洗手。吃饭的时候,她就坐在儿童椅上,表嫂会问她要筷子还是勺子?勺子要蓝色还是粉色?小碗要蓝色还是粉色?吃多少馒头?喝多少粥?每件小事,都会问她的意见,她自己选择后,就不能反悔。菜必须吃光,粥也要喝干净,不能有剩饭。
那次吃饭,我真是惊讶到了,一个不到三岁的小孩子,不仅可以自己吃饭,而且还可以吃干净,掉在桌子上的饭粒她还会捡起来吃掉,真是又懂事又萌。
晚上的时候,她跑过来问我:姑姑,你可不可以陪我玩?听到肯定的答复后,她还会问我想要玩哪个游戏,并且会把游戏规则告诉我。玩了一个小时后,我说:咱们休息一下吧!她还是很想接着玩,但是还是点点头说:休息之后,再玩一会吧。
那个时候,她说话不清楚,我听不大懂,她会一遍一遍的说,直到我明白为止,尤其是游戏规则,真是一半靠猜。我想着她这么有耐心,一定是表嫂平时对她也是如此。
她有一个装玩具的大箱子,玩过之后,一定会收好放在箱子里,不会到处乱丢。去超市买东西,她会想要糖,想要买新的玩具,表嫂会跟她讲家里还有什么什么糖,上周已经买了新玩具,她就会很乖的不再闹。如果是家里没有的,她想买,表嫂就会问她想要哪一个?例如爽歪歪和酸酸乳要哪个?平时在家也是每天只能喝一瓶饮料。
从小就让她自己做决定,还要教会她懂得克制,即使再喜欢喝的饮料也要定量,再喜欢吃的东西,也要定量,不会因为你是小孩子,就要放纵你。
这么有原则的小朋友,真的是不多见,在她身上,我真是见识到了家庭教育的差别。
小侄女从很小就特别喜欢帮别人拿拖鞋,无论是爸爸回来,还是妈妈回来,她都会急忙跑过来拿拖鞋。她三岁的时候,有一次我表哥回家,她又去递拖鞋,表哥就夸她,宝贝真棒,还亲了她一下。她立刻跑过去跟表嫂炫耀:妈妈,爸爸刚刚夸我了,还亲我了,你快让爸爸也亲你一下。
父母在孩子面前,很自然大方的表达对对方的爱意,不但不会教坏孩子,反而会让孩子学会表达爱。
表哥在每个节日都会给表嫂送花,现在小侄女长大了,上小学了,她也会给别的小朋友送礼物,也会在节日给爸爸妈妈送自己做的礼物。有次跟表嫂去花市买花,小侄女要买一盆小花,她提出来这个要求,表嫂直接就答应了,让她自己选。选完付钱之后,小侄女就一直抱着她的小花,溜达了大概有半个花市,也就是十几分钟,小侄女的花啪嗒摔地上了。
表嫂看了她一眼,说你的花碎了,没了。小侄女当时有点懵。后来又看了几家,小侄女还想要买花,表嫂说:已经给你买了,你没有拿好,就摔碎了,不能再买了,因为我们之前讲好的,给你买一盆。
小侄女撇撇嘴:可是,可是,我没有了。表嫂:对呀,你摔碎了,就没有了,可是已经买过了,就不能再买了。后来就买了其他的花回家了,一路上小侄女没有再提花的事情,也没有闹,回家后该吃饭吃饭,该玩玩具还是玩,就跟没事一样。
嗯,我觉得孩子能做到这样,挺好,家长平日里肯定没少下功夫。
2
贫穷和懒惰的关系
知友@怀念(9800+个赞同)
上小学的时候我妈带我去吃牛排。现在想起来这种名字玛丽苏的改良西餐厅真是尴尬,小时候却极喜欢。我们坐在二楼餐厅的软座里,听着轻音乐,喝着柠檬水等待牛排。
这时,楼下出现了一对风尘仆仆的母子,母亲从包里拿出来面饼,儿子啃着刚买的鸡蛋灌饼。我妈说你看楼下的阿姨,很辛苦吧。我说是啊,你不会又想说我们老师说的不好好学习就要干体力活受苦,想买什么都没钱的那一套吧。
我妈说,很多时候贫穷并不是因为懒惰造成的,或许别人没有和你一样好的教育条件,又或许没有好的机遇,所以不要轻易指摘别人的生活。
但是你们老师说好好学习是有意义的,将来你不但可以自己吃牛排,还可以让这个世界更美好,更多的人吃上牛排
3
同时掉河里先救谁?
知友@敬文(17000+个赞同)
女同事 40 不到,女儿读初中。为了简单点,我就改用第一人称了。女儿问我:“如果我和爸爸都掉进河里了,只能救一个,你救谁?”我说:“我会救你。”
她很开心,但是还没等她说话,我又说:“其实不是我会救你,而是爸爸不会允许我救他,对你爸爸来说,你的生命比他自己的生命更重要,所以爸爸会要求我救你而放弃自己的生命,妈妈也是一样的。”
同事说,当时也不知道怎么想的突然说了这么一堆话,女儿听完就哭了,说爸爸真好。她自己也差点哭了。我听完真的记了好久,太惊艳的答案了。
另外多啰嗦几句,已为人父的我深感教育孩子时的无力,常常把他的突发奇想当做无理取闹,把他的好奇当做麻烦,把他的提问当做和尚念经……因为不正面回答到他满意,他能复读机一样重复提问十几遍。所以每次想起这个回答,我都会感到惊艳。
虽然掉水里先救谁这个问题有些无聊。但问题和答案本身都不重要,突然面对孩子的一个随意提问,回答上升到教育他学会爱人、让他知道家庭成员之间超越生命的关爱、让他学会无私、学会奉献,才是完美的教育。
4
不陷入受害者也有错自责的圈套
知友@我是一只小萌刀(6600+个赞同)
班里一个女生家里穷,但长得好看,被同校一个混混缠上了,后来纠缠中被教导主任发现,便把两人都训了一顿。
女生性子直,宁死不认错误,相反男生却知道这种事就坡下驴就好,结果女生被请家长。
女生父亲来了,她父亲是个憨厚的人,大家都知道主任在欺负人,但是万万没想到这个大叔也耿直,死活不认为是女生的错。
教导主任便说出了一句我听了无数遍的话:
一个巴掌拍不响。
他为什么不找别人?
据回来说当时情景的班主任回忆,女生的父亲想反驳这句话,但嘴巴笨,支支吾吾说不出来,教导主任露出了满意的微笑,突然女生的父亲仿佛下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他打了那个混混一个耳光,不知哪里来的勇气问:
你说,响不响?
那个男生当时就蒙了,大家都蒙了,之后再也没人敢欺负这个女生了。
以往我总怵一个巴掌拍不响这句话,因为我不知道怎么自证清白,我不知道我也不用自证清白。
但她父亲这一巴掌惊醒了我,原来这个局可以这么破。一旦知道这个道理,便再也不会陷入受害者也有错需要自责的圈套了
我们这前段时间发生了女孩自杀跳楼,原因就是大家都觉得一个巴掌拍不响。
教导主任,老师,同学,校长,甚至父母都觉得一个巴掌拍不响。
女孩子不知道怎么解释,其实她不需要解释,可是她郁结于心,最终选择了自杀。
5
懂得取舍
知友@嗨阿迪 (2100+个赞同)
作为父母,教会子女懂得取舍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互动
爸妈们~
你们都是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养娃攻略

孩子的“毒友谊”,比早恋更可怕

中国家长的一天!简直太形象了,看完笑喷......

3岁前这样养孩子,3岁后省心100倍!

- End -

PS:内容来源知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征稿启事
优妈征集原创稿件啦!选题涉及亲子关系类、家庭婚姻、女性情感、社会热点等领域,请添加妈妈网稿姐(mmwgaojie)为好友,将稿件以word文档发送,一经采纳,必奉上优厚稿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