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斯敦C频道 公众号HoustonC点击上面「HoustonC」即可快速关注
小编:今天向大家推荐的音频来自休斯敦时代华语广播电台2011年5月的《读书》节目,我们以此向驾鹤西去的金庸大侠致敬!
音频部分文字节选:
《江湖外史》的作者蔡恒平说:“对我来说,金庸和古龙的书,不仅给我带来阅读的快乐,带来愉悦和慰迹,而且也加深我对道路问题的迷恋——这是我长久关注的问题。《古金兵器谱》,是我对古龙和金庸书中一些人物的道路问题的一种描述。在这背后,是威廉·詹姆斯的一句话:‘人的难题不在于他将采取哪一种行动,而在于他想成为哪一种人。”(需要向您说明的是《古金兵器谱》的“古”是“古龙的古”,“金”是“金庸的金”。)
蔡恒平有一次在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说他从金庸和古龙的小说中找到了三条道路。
首先是《天龙八部》中的无名老僧。蔡恒平说:“我个人认为他走的是一条最好的路,但是很难做到。无名老僧的武功最高,但是扫地是他的工作,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把学习和事业分开。按说一个武学修养这么高的人应该当武林盟主,但是他毫不介意,这种处世态度只有内心特别强大的人才能做得到。”
他为这位老僧写下了《走过大地 不留痕迹》这篇文章。他说在1984年冬天初次读到《天龙八部》第五集,第四十三回《王霸雄图 血海深仇 尽归尘土》时,有一种不可思议的石破天惊的感觉。在回顾了这一回的情节之后,蔡恒平说 :这个无名老僧的智慧,胸襟,见识,修为,无为的求道,无名的存在,是金庸所要表现的最高境界。求道修远,不是仅仅为了生存,也不仅仅是为了荣耀,而是寻求一种更高更远的精神。” 但是,他又说:“人和人是不同的。如何让道路遇合自己的天性和心灵的要求,是一种大智慧。十丈红尘,功名利禄,经常使我们像萧远山和慕容博那样,买椟还珠。”
其次是韦小宝的道路。《尘土荣华 昔晦今明》就是蔡恒平为晦明法师——俗名韦小宝——所写的。
他说:在韦小宝之前,金庸笔下的人物不管好人坏人,一律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从不考虑钱的问题。韦小宝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一个靠本能生存的人,他的本能非常好,总能左右逢源,逢凶化吉;他是一个没有原则的人,他的生活没有原则,但也可以理解为他能像水一样随物赋形;他是一个不识字、没有灵魂和思想的人,所以他没有痛苦,也没有读书人特有的不安、软弱、犹豫、彷徨和自我的搏斗,更没有读书人那种特有的无耻、阴暗和无聊;他是一个没有理想的人,当然这是指理想主义的那种理想,陈近南或者切格瓦拉那种理想;他还是一个没有感情生活的人,当然阿珂可能曾让他模模糊糊地感觉到爱上一个人的意 味……最令人诧异的是:韦小宝是一个天生就非常了解吴思先生总结出来的“潜规则”的人,所以他做人很成功,做官也很成功,在妓院, 皇宫和江湖都能如鱼得水。他还留给我们一条宝贵的经验: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和任何人,都可以讨价还价,只要你愿意。
古龙和金庸,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难忘的人物形像。但是如果以人性的真实来讲,韦小宝应该是古金第一人。他的贪婪,狡诈,自私,无耻,是我们生而为人所固有的;他所做的那些奴颜婢膝,曲意逢迎,见风使舵,欺软怕硬的事,是我们不得不做的;而他的强颜欢笑和身不由己,更是我们几十年如一日的真实境遇。
蔡恒平猜想:金庸想借韦小宝这个人物告诉我们:虽然他知道理想人格应该是 什么样的,但是因为已经洞悉了人性和历史的奥秘,因此决定向这奥秘低头——但这不是失败的低头,而是那种如流水般随物赋形的低头。当韦小宝身处不可调和的两难境地时,他想通了一个惟一的破解之道:“老子不干了。” 
蔡恒平说:“不瞒诸位,这些年兄弟混迹江湖,每当碰上种种难题,就会想起韦小宝,并且学着用韦小宝的方式和态度来对付,结果就会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该低头时就低头,没有什么屈辱、压抑和郁闷,最多老子不干了。活到如今,说实话,我已想得很明白:倘若做不成《天龙八部》中的无名老僧那样的人,我宁愿自己是《鹿鼎记》中的韦小宝。尘土荣华,昔晦今明啊。”
第三种是陆小凤的道路。江湖上有很多事情都会去找陆小凤解决,他躲不掉。他做的时候会很努力,也会因此有小小的成就感,但他知道真正好的生活是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
关于“什么是好的道路?”蔡恒平说:好的道路就是完全符合人的本性地生活,有吃有喝,精神愉悦,但人们基本做不到。而韦小宝的天性很难复制,大家觉得羞辱的东西对他来说不是,他能够低头。所以,我们只有选择陆小凤的道路,要养家糊口和满足世俗的虚荣心,但很明白地位成就是给别人看的,偷偷享乐的时光才是属于自己的。
在《浮生若梦 为欢几何》这篇评论《陆小凤》的文章里,作者自问自答:“你愿意活得更长,还是宁愿活得更好?这是一个问题。什么是活得更好,是指生活的密度大还是说生活的质量高?这又是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焦虑?因为诸如此类的问题永难回答。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一生去试着寻找答案,不过当你终于明白的时候,你的一生也已经到头了:人生和历史一样,没办法再来一次。所以我时刻提醒自己:生活只有一种可能性,并且没有一种生活不需要付出代价。在这样的警醒之后,我可以暂时心安理得无所顾忌地生活。”
作者在书中还说到:“我庆幸自己在大一 时读了金庸。我和我的朋友们的许多做人的道理来自金庸,使我们在大事大节上不亏不乱;在个人生活中重情重义。当这些和北大的精神氛围深深融在一起后,我明白一个人要以大写的方式走过自己的一生,要独自前行,无论落魄发达,都无改内心的激越情怀和平静修远,象那无名高僧一样,走过大地,不留痕迹。”
特别致谢:休斯敦时代华语广播电台及节目主持人孙盈盈女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