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瞧波城”关注公众号
      10月3日晚5点,由麻省理工(MIT)半径论坛(Radius)举办的中美贸易讲座在MIT惠特克学院(Whitaker College E25)内举行。MIT物理学家陈敏、MIT访问科学家吴慧妮以及MIT经济学教授达伦·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glu)为现场100多位听众讲述了贸易战在关税方面之上的理解。


 陈敏讲座现场
      陈敏在讲座中指出,就生产链来说,贸易战会影响到生产链中可移动的组成部分和不可移动的组成部分。例如美国向中国加收关税,那么外企则会从中国撤离其工厂,这虽会影响中国的经济,但对美国经济影响不大。但对于那些不可移动的组成部分来说则是两败俱伤。例如贸易战影响到的中国的太阳能出口,从长远角度来看这可能会加剧全球变暖;同时贸易战导致中国向美国出口的燃气管道大幅度减少,从而导致美国燃气公司管道库存不足等问题。此外,陈敏表示虽然2018年美国第二季度(Q2)GDP从2%增长至4.1%,但联邦赤字也从2.2%增长到了超过4%,若持续贸易战,该数字很有可能在2019年增至5.5%左右。因此,他表示,没有最优化的生产链其实是不利的。

      吴慧妮则从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和理念出发讲述了贸易和平以及贸易
自由的重要性。她表示,中华文化向来崇尚“对他人慷慨,对自己严格”的理念,并举例世界上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中国义乌到伦敦的丝绸之路,表示中国的慷慨以及对贸易往来的践行。最后达伦·阿西莫格鲁则从民主制度的角度来剖析贸易战,他的研究表示,民主制度对国家的发展和GDP的增长有一定的作用。中国,作为一个经济政治体制与西方完全不同的国家,在建国以来有着突飞猛进的增长,也在为其他国家树立着一个新型的模范。

      讲座结束后,现场气氛火热,观众纷纷提出问题。在回答关于“
中国应当如何与美国建立相互信任?”的问题时,陈敏表示中美两国应互相试图站到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长按二维码关注
瞧波城
公众号

美食、活动、资讯,一网打尽
投稿及广告合作请加小编微信
 版权归【瞧波城】和《侨报周末》所有,转载请注明。【瞧波城】是《侨报周末》波士顿唯一认证原创公共微信号。联系地址:[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