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姿,“简艾生活”CEO, 17年毕业于Boston University传媒与经济专业。毕业后回国创立了时尚家居品牌——“简艾生活”,结束了长达8年的留学生活。在美国留学期间,曾任学生会联合主席,“燎原”北美市场VP。
猎聘海外 x 叶姿 | 非凡海外人
- Part 1 -
现在的事业,是我“折腾”出来的
编者:我们对你还挺好奇的,看你的样子分明就是小女生,没想到这么年轻就事业有成。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你自己?

叶姿:哈哈,可能因为我一直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所以做的事情比较多。我之前在美国读书,做过义工,实习过,待过学生会,也创过业。现在回国一年了,一直在做我自己的品牌,稳定一些了。
(你是“燎原”的创始成员,等同于说是“在一家创业公司做其他创业公司的孵化”,在你们品牌还没有完全建立的情况下,你是怎么打动你的潜在客户的?或者说怎么建立起信任关系的?)
一开始会很困难,但我在探索的过程中总结出三个决定性因素,了解、坚持、和沉得住气。首先,社交和合作是平等的,一点要知道对方希望得到什么。我跟学校或者企业谈合作的时候,会抓住他们的需求,“对症下药”。比如我们知道美国的大型孵化机构需要团队的加入,也希望得到更多中方或者亚方投资人的关注。这种“了解”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样才能把我们自己最有自信,最有竞争力的一面展示出来,成功谈下合作。
第二是坚持,创业本身就是一件“厚脸皮”的事情。很多时候,多尝试几次,在坚持中不断修正自己,别人也会看到你的努力和进步。这次合作不成功,还会有下次,很多合作都是在反复的沟通和交流中,突然产生了一个契机,这事就成了,这点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都适用。
最后一点对美国人来说更重要一些。中国是先交朋友再做生意,而在美国是先做生意再做朋友的。很多合作都是从最基础的开始,沉住一口气,做成第一步,去证明给对方看——诚意和实力都有了,之后就是水到渠成了。
(编者:所以你习惯于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去反思、总结。)
对。
编者:那你思考过回国这个决定吗?“回国”对很多留学生来说是需要很长时间心理建设的,因为回去之后大概率是不会再回来工作了。尤其对你这样在美国生活了很长时间的留学生来说,你在美国从无到有建立起来的一切,怎么能下决心都舍弃?
叶姿:哈哈,还挺少人问我这个问题的,因为毕竟在我这个年纪,拥有的也不多,其实谈不上“舍弃”。当然,我不是临时起意。我喜欢挑战,当初加入学生会和燎原,对我来说就是在挑战自己。我觉得人不能到了一个阶段,有了点成就,就止步不前。另外,我一直相信不是人创造了平台,而是平台造就人。学生会和燎原都是很好的平台,成就了我从稚嫩的学生到能独当一面的社会人的蜕变。
基于这两点考虑,我希望在毕业之后寻找新的平台和挑战,相中了中国家居市场的前景。中国市场竞争激烈,能给我很好的锻炼,而且相比美国,中国的经济发展更加迅猛,这里肯定是一个能让我更快成长的地方。所以在我毕业之前,我就已经想清楚了,要回国去拓展。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我看到了家居领域的机会。我因为燎原这个平台,结识了一位老师。跟他讨论时我发现,家居零售行业在很多方面都还有提升空间。行业的市场份额巨大,又存在信息不对称、效率缺失这些问题。再加上我自己也比较喜欢这个行业,所以慢慢认定了这条路。
我不觉得回国就等于舍弃在美国的全部人生的投资都是长线的,尤其是教育。表面上的那些人际关系和我在这些经历里学到的东西相比,太微不足道了。这些知识和经验,一时一晌可能用不上,但曾经有过的,在每一天的生活里都有回响,它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思维方式、工作态度,甚至是未来的人际交往
编者:能感觉得到你很豁达,和其他90后相比很多想法也很“老成”,这些是受家里影响吗?因为家里是做家居的,所以耳濡目染的喜欢上这个行业?
叶姿:家庭因素当然有,商机是一个因素,但我觉得决定性因素是我发现做这件事有价值,对我来说,在美国看到的,学过的,在燎原获得的工作经验都可以在做这件事的时候运用起来,给这个在中国被认为是传统、老化、不受年轻人喜欢的行业带来价值。对消费者来说,我做的事情能给他们传达一种正面、阳光、向上的生活态度,对他们来说,这件事也有价值。
我在美国搬家的时候,花在家居用品购置上的钱,经常比房租还贵!我常常在想,其实不是我多需要或是它的外表多吸引人,而是在购买的时候,我想象出它在我家里出现的场景,我跟朋友分享它的场景——这些场景带给我愉悦感和舒适感,帮助我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家就是这样一个给人安全感、满足心理层次上的美、和表达自己需求的地方
这种概念在美国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了,“家居”早已不是基础需求。而在中国,消费升级之后,能帮年轻人打造有生活特色的家居品牌和平台还是凤毛麟角。所以我希望能够在给自己创造价值的基础上,做一些能帮助“同道人”的事。
编者:那“简艾生活”的核心理念是什么?或者说,让它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
叶姿:我们的核心理念有两点吧。第一,年轻人的生意,让年轻人来做。我们的团队最能读懂年轻人对家居、设计和价格的需求,更懂得如何去运用自己的优势填补中国对于“年轻人去哪里买家具”这样的一个市场空缺。第二点是我们的整合能力。我们拥有来自国内外300家供应商和品牌资源,能够快速地整合、输出、销售,半年间每家店都可以做到上百万的流水。这两点也是简艾生活的独特性,是我们需要不断去巩固的。
简艾生活馆
编者:一支年轻的团队,你们的创业是靠信念还是热情呢?刚开始就抱着一定要成功的心态吗?
叶姿:其实论创业,不管是光有信念还是光有热情,好像都挺难成功的。我们刚开始真的是凭信念和热情,还有对资源和行业熟悉程度的优越感。后来事实证明,创业这件事对我们的要求,远远超出了我们已有的能力——无论是零售,物流管理,品控,供应链管理,都是我们整个团队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但这也并不影响,我们可以学习。
现在大家创业的速度都太快了,对我们来说,发展要快,但做生意,做企业,还有做事情,要慢,要厚积薄发。我知道简艾生活如何去打动消费者,成为他们心目中独一无二的时尚家居品牌,这些目标我烂熟于心,现在不一定有,但每一步,一定都是朝着那个目标前进的。
至于成不成功,我不强求。因为我们现在坚信的,过几年可能会被市场验证是不成功的,用户不需要的。那时候一定要舍得,敢于承认错误和放弃。在适当的时候放弃意味着还有机会用经验去调整和创新。所以我的信念是要做一个成功的企业,也许不一定是现在这件事。
- Part 2 -
因为热爱生活,我成为了“工作狂“
编者:跟你沟通的时候,我们发现你真的是随时在线,我们和你12个小时的时差好像对你来说不是个事,你是工作狂吗?
叶姿:哈哈,可能有一点,我还是挺享受工作的。我选择的每一份工作和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自己喜欢的,这是我的动力。
(我能理解你在做喜欢的事的时候会有热情,但除了你的兴趣还不够吧?你的动力还来自于什么呢?)
做事的过程中,我会all in,要求细节和极致。如果有一天我失败了,最难过的不是失败本身,而是我发现自己没有尽全力去尝试,让我不知道失败的原因。这种all in 的状态,也是我们整个团队的核心,做一件事情就爱一件事,而且必须要承担这件事背后的责任。另外一点就是我一直说的价值,在我这个年纪,我很大一部分人生价值、社会价值,我对自己的肯定、自信,都来自于工作。我的生活是不是充实,在工作中可以被验证。
编者:那如果前一天工作到很晚,第二天又要早起见人,你还是会化妆,把自己捯饬好吗?
叶姿:打扮自己是肯定要的,我们做的是时尚家居,团队要有时尚感,而且女生嘛,形象要注意一下。我对自己的时间管理有很严格的要求,不管多忙,都要运动,保持健康。
编者:其实简艾的母公司是你的家族企业,你把自己摆在一个什么位置?公司的员工会背后议论你或是不服吗?你是怎么应对这些的?
叶姿:简艾家居确实是一个半家族企业,虽然集团会给我们输出资源,但我们更多的是独立运营。在公司运作上面,当然集团和爸爸妈妈会给很多意见,但我其实有很多自己发挥的空间。
很多人也会问我家族企业中会不会有人不服,这个肯定有,但关键是怎么消除这些不认同。我的经验是要有同理心。我觉得不管在家族企业还是在任何其他企业,想要被别人信服,最重要的是和他们保持相同的步调,理解别人的同时也让别人理解你。做到这点,团队里不会出现大的分歧,小的商业讨论总是可以通过交流去协调的。
编者:父母作为过来人,对集团有更多了解,会给你一些公司经营的意见,你从他们身上肯定学到很多。这其中,对你影响最深的是什么?
叶姿:说出来有点俗,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每个年轻人都有很多梦想,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其实离我们非常远;但我们做的事,就像脚下迈出的步子,是需要踩实的。我能做什么,想做什么,能做好什么,在迈出每一步的时候都要想好。还有就是,只有活下来才能看到梦想实现的样子
编者:那在沟通过程中,有没有你自己最初的想法和父母的建议有冲突时候?该怎么处理这些分歧?
叶姿:如果作为只是企业高管,他们的意见我更多的是参考和服从。跟爸爸妈妈的关系,像朋友,也像战友。作为项目的leader,是很孤独的,我需要很多意见和信息,但很多时候又需要果断,不能陷在两难里出不来。所以父母的意见,不管跟我相不相同,我都会听、会思考,但如果不能认同,我会选择勇敢,即使错,也没关系。商业上不可能永远有爸爸妈妈站在背后,团队是需要我果断的。我敢于承担这样的责任,因为其实没有人知道这个决定的对错。爸爸妈妈的建议固然是好,但如果想坚持自己,又有决定权,就选择自己。
编者:你14岁就出国了,思想应该很西化。美国人又很关注工作和生活的界限,但在国内做创业公司,不可能做到这点。工作和生活经常完全混在一起了,你会觉得不舒服吗?会想要改变这种状态吗?
叶姿:至少我现在不会想把它们分开,因为人不能太贪心,好工作和好生活不能兼得呀!比别人少工作两个小时,可能就少赚了20万。时间上我觉得自己现在平衡得还好,因为也就是少睡点觉而已。我想做的事情非常多,我想要的生活体验也非常多,但一下子都做完是不可能的。这可能就是人生美好的地方,永远有想做的事情,有期待。这也是一个自我管理的过程,我虽然工作很忙,也会抽出时间去运动,基础的生活品质要保障。
我其实觉得工作和生活融在一起不是什么坏事,我现在还在学习,可能未来的十几、二十年都会在学习,这个过程最快乐的是能跟志同道合的人交往,所以很多时候我会因为工作而有了生活中的朋友,会因为工作而获得了生活。这种感觉让人很上瘾,变得更加“工作狂”。
- Part 3 -
    “二代“给了我机会,
但抓住机会的是我自己的双手
编者:聊工作的时候感觉你像花木兰一样,有信念和坚持。那生活里你是什么样的人?会跟工作里完全不一样吗?
叶姿:特别不一样!我基本上把自己所有的逻辑和智慧全都用在工作里了。生活里我很随意,而且神经大条,除了对时间管理有要求之外,其他都无所谓,比如房间是乱到不行才收拾。哈哈~
工作、运动、做一个尽责的铲屎官,这就是我生活的全部了。我喜欢把每天都安排得很满,去哪不一定,但一定要在外面,我呆不住,要尝试新鲜的东西。
编者:这听起来跟大部分女生没有差别。那你有被叫过“富二代”吗?你是怎么看待别人加给你的“二代”标签的?
叶姿:肯定有,但我不觉得“二代“是个坏词。很多顶着这个标签的人,正在向这个世界证明,它甚至是一个好的标签。其实我觉得金钱的差距和家庭背景,不应该被放大。这些幸运或是不幸都是命运强加在我门身上的,改变不了。人生来就不平等,我能出国,当然是家庭给我的机会,我无法否认。但我觉得人们应该更多看到”二代“们在如何使用他们得到的东西,如何发挥价值。我很自豪我爸爸妈妈是优秀的人,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这些。我也很骄傲我能充分利用我身边的资源,让我自己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我想成为巨人,而不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小矮人
编者:你周围的人呢?他们大多跟你差不多的家境吗?这些所谓的光环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又让你失去了什么?
叶姿:其实我什么样的朋友都有,家里关系认识的,做义工认识的,工作伙伴也是朋友。我会去了解他们的想法,话题是因为共同点展开的,但真正维持住关系的是发现我们有契合的价值观。比如我的老朋友,初中同学,我们之前可能只是聊吃喝玩乐,但当我因为工作找他们做了方案,有了工作上的交流之后,我们的关系就更近了一步。交朋友是精神的交流,无关家境
我觉得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会有遗憾。我拥有的东西让我站得更高,给我带来了事业和视野,但也因此,我对生活和感情的顾及变少了。但任何事情都存在物理平衡,得到一些必然失去一些。我羡慕别人,可能别人也羡慕我呢,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编者:作为前辈海归,能不能给即将毕业的留学生一点建议?你觉得毕业回国是好的选择吗?什么应该带回来,什么应该在这个过程中舍弃?
叶姿:哈哈我已经是前辈了吗?只能说给点建议吧。一是要坚信之前的经历和学到的都不会浪费,它们都会成为你的优势,可能要过很久你才会发现,但你要相信这些会让你变得不同。二是回不回国无所谓,要发现自己喜欢什么,自己的价值在哪。学生时代最诱人的就是你可以不断去尝试,与其焦虑,不如去试错。把时间花在看剧和八卦上,不如去发掘自己的潜力。
从我们90后是幸运的,选择太多了,但机会多不代表容易成功,如果你不能证明自己能做好一件事,更好的机会是不会来的。要抓住机会,再创造机会。
- 往期回顾 -
-END-
点击“阅读原文”发现海归职位信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