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ca Artist CN新一季的群内微访谈---【大咖会】又开始了,我们访谈的内容不是枯燥的讲解和无聊的教学,而更强调主讲人与群友之间的深层次沟通,这种沟通通过对作品的解读,对创作的想法,对如何理解摄影与生活的融合,更像是一群爱摄影爱徕卡的朋友喝酒聊天的感觉。本期主讲人——— 陆文鹏
陆文鹏

LAC成员,多媒体和动态影像设计师。

工作生活于法国巴黎,周游于世界各地的大街小巷。 
专注于街头摄影和旅行人文摄影,一机一头,定焦拍摄。 
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影像视觉》2014年度摄影师,视觉中国2018年度摄影师。 
电子工业出版社《街色巷影》摄影书作者。
以下为2018年9月6日LAC群内访谈实录:

LAC: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LAC 群内大咖访谈,介绍下本期主的讲人:【陆文鹏】多媒体和动态影像摄影师。专注于街头摄影和旅⾏人⽂摄影,多为⼀机一头,定焦拍摄。曾出版街拍摄影书《街色相影》。
LAC:@陆文鹏LUWENPENG 陆老师跟大家打个招呼吧。
陆文鹏LUWENPENG:
先声明首先请大家不要称呼我老师,称我陆文鹏或文鹏都可以。群里自己仰慕的高手不少,甚为惶恐的。


首先感谢Leica Artist CN给我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我2016年之前使用佳能的35毫米进行拍摄,结合旅游人文和街头摄影。2016年开始使用Leica Q,也完全转向了28毫米。也越来越偏向于街头摄影。

陆文鹏LUWENPENG:
所以第一组图是佳能35毫米时期的,第二组是转入Leica 28毫米的,第三组是最近几个月的片子。
LAC:第一组来了!
Hoods:这都是佳能35L
陆文鹏LUWENPENG:是的
JM Barry Leung:香港的報到!
Rebecca:好看!这颜色是咋调出来的?
LAC:一会 会给大家提问时间的
dr.亦:真好看
LAC:@陆文鹏LUWENPENG第一组发完了,您觉得一个优秀的街拍作品应该具备哪些元素
陆文鹏LUWENPENG:
我觉得相对于人文纪实,街头摄影更加偏向于抓取时间与空间的碎片。这些时空碎片是否有形式感和故事性,是我所看重的。街头摄影于人文摄影,纪实摄影之间微妙的差异才是其中最为有趣的地方。街头摄影于人文摄影,纪实摄影之间微妙的差异才是其中最为有趣的地方。
陆文鹏LUWENPENG:
街头摄影的题材风格多种多样,无论是神情动态的,幽默的,结构的,光影的,瞬间的,侧重不同,片子的判断依据点也不同。但是我觉得有一点是很重要的。画面!让人看到不一样的世界,或者让这个世界进行不一样的呈现。画面应该具有冲击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引起愉悦,惊讶,诙谐等情绪共鸣,并在结构和手法上经得起推敲。
陆文鹏LUWENPENG:
在按下快门的时候,拍摄下来的不应该只是镜头前的街头万象,而应该是眼中抽离出来的画面。所以,在我心目中,优秀的街拍作品中应该有一两处可以抓住人的特别之处,然后以此展开,结构清晰,画面交代明确。
tim:有冲击力的画面,这也是为什么喜欢用35或者28的原因吧
陆文鹏LUWENPENG:是的,而且会有空间感
LAC:您的作品色彩浓郁、光影交织,有很强烈的个人风格,给大家介绍下您是如何把控色彩和光影的吧
陆文鹏LUWENPENG:
色彩上我会经常使用大片单一色彩和小块对比色,以及几个色块的碰撞,很多时候以原色为主,视觉冲击力比较大。光影上,我常常会使用光作为强调手段,而影则作为黑色块作为强调画面形式感使用。
陆文鹏LUWENPENG:
街头摄影有时拍摄的是一种关系,面对街头的色彩,就是寻找这些色彩之间或呼应、或对比的关系,以及这些色彩所依附的物件在镜头中组合的可能性,甚至预见可能发生的色彩关系,然后通过理顺结构将它们融合在画面中。
陆文鹏LUWENPENG:
有一种说法,你看到的是你想看到的东西。如果你刻意留意光影和色彩,就会在街头抽离出相应的场景。我喜欢形式感强的画面,偏爱强烈的色彩,光影的对比,喜欢它们在片子中相互冲突,又交织在一起时展现出的表现力,所以在街头游逛的时候,很容易会被相应的场景所吸引。
LAC:甚至预见可能发生的色彩关系,比如有了红色和蓝色的背景,等一个穿黄色衣服的人出现,这个很厉害
陆文鹏LUWENPENG:是的,要在脑子里面补上。
陆文鹏LUWENPENG:
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或者是不同的季节,由于太阳的位置不同,阳光照射的位置、角度和强度会有不同,加上城市中建筑物的遮挡,会使同一个地点会有不同的可能性。所以我会刻意在一天的不同时段经过同一地点,以便邂逅各种可能。透射光,反射光也会带来出其不意的光影效果,甚至是戏剧性的光照氛围。经过具有透明或半透明的介质,反光的材质的街头角落的时候可以留意一些。
LAC:说到街拍中的场景等候,@陆文鹏LUWENPENG您是如何选景来等待何时的拍摄时机的。
陆文鹏LUWENPENG:
增加拍摄的机会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一个是场景,一个是人物。某些地点,可能是由于色彩的关系或者是光影的效果,比较容易拍出好照片,这就是我所说的场景。就如同戏剧的舞台已经搭好,灯光也打好了,就等着主角登场表演。如果说瞬间和主体可以成为一个画面的灵魂,那么场景则绝对是一个画面的身体。
妹妹。:有些片简洁又不失厚重的感觉一大片留白结合某些突出的色彩真是赞
陆文鹏LUWENPENG:
都说决定性瞬间,虽然展现出来的是一个瞬间,但是有时前后不知道拍摄了多少个瞬间。
陆文鹏LUWENPENG:
选择场景,最主要的是考虑场景的可能性。需要考虑场景自身的结构,考虑场景景对于画面的影响,以及对于主体的影响。比如环境的结构是否会给行人的走向和位置排布带来有趣的影响;光照角度的配合是否会形成有意思的阴影形状和光照效果;建筑材质的反光是否会给经过的路人带来明暗的变化或色彩的渲染;环境的色彩和图案是否有助于营造画面的设计感;广告的画面、指示牌的文字和图标是否可以利用起来和行人进行配合等等。
陆文鹏LUWENPENG:
我篮球那个系列,拍了几个月,下一组片子里会发几张。
陆文鹏LUWENPENG:
对于场景的捕捉、探索和分析,是为了在场景中加入完善画面的关键元素,与场景产生互动,碰撞出火花,让画面活起来,我称之为加法。减法有助于提炼画面,加法有助于构想画面。
陆文鹏LUWENPENG:
好的场景由于时间、角度、路人的变化,会产生更多的可能,需要等待、挖掘、多拍几张。
等,有时就是一个发掘的过程,有遗憾,再拍。拍好了,再看看有什么其他的可能。
LAC:@陆文鹏LUWENPENG 一个场景持续拍了几个月为了等一个好的画面吗?
陆文鹏LUWENPENG:
是为了“那个”画面,总觉得不满意,可以更好。
陆文鹏LUWENPENG:
碰到好的场景,有的时候不是等不等的问题,而是等待时间长短的问题,是否结束等待的问题。我有几次刚刚决定结束等待,刚离开几步,就发现有绝佳的瞬间发生,心疼啊!
LAC:@陆文鹏LUWENPENG 对于人文街拍来说您觉得国内和国外的主要区别在哪,是否要用不同的手法来拍?
陆文鹏LUWENPENG:
我对于国内的街拍环境并不是很熟悉,观点很可能比较片面和狭隘。不同国家,不同城市,不同街区都会存在差异。不过我觉得不论环境如何变化,街拍就是一个探索周围环境并与之互动的过程。熟悉的可以更深入,陌生的感到新鲜的刺激,对于创作都会有助益。
陆文鹏LUWENPENG:
相对来说,城市越繁华越多样化,带来的街拍可能性就越多。重庆和上海是两个我很想去尝试街拍的城市。
陆文鹏LUWENPENG:
从看到的作品来说,似乎注重画面形式感的作品和摄影师不是很多。有许多偏向人文纪实类的片子。人文片和街拍片还是不同的,街拍片子更加风格化,更加肆意妄为。相对来说国外的风格多样一些,视觉冲击力也强一些,画面也更注重形式感。画面风格上,国外街拍作品干净明快的片子叫国内相对多一些,国内的画面似乎偏沉重一些。可能是拍摄风格的差异吧。
LAC:我觉得沉重一些,跟国内大环境和人们的心态有关系,很多在国内拍的沉重的人,出国以后拍的往往活跃明快。@陆文鹏LUWENPENG:在拍摄中,有什么拍摄小技巧和习惯能分享给大家吗。
陆文鹏LUWENPENG:一些自己的拍摄习惯吧。都说早晚出好片,但是非早晚,即使是中午也会出好片子。早晚的光线是好,可是对于街拍,城市街巷的地形限制,有的地方光线就进不来了。关键是配合地形,所以要在不同的时间在不同的地点多逛逛。街拍的较为适宜光线的拍摄时间段宽松很多。而越接近早晚时间,拍摄就要越果断,看到合适的场景就拍,别等着回头再拍,这个时间段光线的位置变化特别快。
陆文鹏LUWENPENG:
另外,碰到好的场景拍摄的时候千万不要停下来看片子拍的如何,删除不如意的片子。你低头看显示屏的时候往往会错过精彩的画面。这个我自己是有不少沉痛体会的。😭
陆文鹏LUWENPENG:
我还想提一提关于选片。拍摄后我会等一段时间,让片子留在硬盘中冷一冷再看。如果是在巴黎拍的片子,期间不外出的,我会把片子留在相机中几个星期,有的片子我都甚至忘了我有拍。这样会避免选片延续拍片的思路和火气。而且我有时不时翻看几个月前,几年前拍的片子的习惯,有可能会改变对于一些片子的评价和看法。
陆文鹏LUWENPENG:
还有就是打样。我会是不是挑选一些片子出来,晒印出一些小张的样片,常常是攒了一批,等价格搞活动的时候一起印。印出来的片子跟屏幕上看会有不同。我喜欢把它们摆在一起,看它们之间的关系。恩大概就是这些,我来发第二组片子吧,这组是2016年和2017年拍摄的,用的都是 徕卡q
mister 亦:文鹏,以时间主轴。您每年拍摄是根据寻找那个画面进行捕捉长此以来,遇到自己瓶颈期是怎么突破可以分享下吗

陆文鹏LUWENPENG:
@mister 亦 我感觉一直在瓶颈,我会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尝试拍不同的东西,这样会有新的体会,也会对原有的东西加深认识。

mister 亦:感谢,从佳能转徕卡后感受到拍摄画面更加给力,色彩也更加沉稳。
Enning☕:请问陆老师,使用q这样自动对焦相机,拍摄时用陷阱对焦还是自动对焦呢?因为用徕卡手动后用自动经常会抓不住想要的瞬间。
陆文鹏LUWENPENG:
@Enning☕我大部分是使用自动对焦,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不过场景等待时,我会找好对焦点
adesos:陆老师,旅拍通常时间较为紧迫,想问一下如何平衡拍摄等待时间。
陆文鹏LUWENPENG:
@adesos 其实是可以平衡的,我一般对于很多景点不感兴趣,逛一逛就好,一般中午和阴天回去博物馆和室内的地方,留下上午和下午拍街头。其实碰上好的场景就很幸运了,拍久一点没有关系。
Hoods:我想问的很简单想问一下您是用感性拍照还是理性拍照或者说都有哪个多一点简单说是跟感觉走还是思考再三再去拍摄
陆文鹏LUWENPENG:
@Hoods 我有一句话送给你:用眼思考,用心观看。我觉得拍摄两者都需要
妹妹。:想问个小白问题,这些颜色真的太赞了!那片子的后期会局部调颜色吗?
陆文鹏LUWENPENG:
我会调整体的白平衡,饱和度,曝光和对比,但是不会局部调颜色。
leokwok: 陸兄的作品多用日光強烈對比光影,如陰天會否影響創作思路
陆文鹏LUWENPENG:
@leokwok 其实有一段时间我阴天是不出门的,呵呵。不过现在不是了,阴天的时候我会刻意关注片子的结构,街头的细节,色彩和人物本身。
照相师傅📸王洋:陆老师,我看到您的片子场景的选择十分用心。如果遇到特别“平”的场景,比如没有什么色彩或者线条,您会如何突破呢,或者说根本不会选择去拍。
陆文鹏LUWENPENG:
@照相师傅📸王洋 我不会去拍,这种时候就会将注意力从场景转为关注瞬间和人物
万户侯:陆老师,您看到合适的场景照片的故事性是发生在按下快门前的提前预见还是人物到达场景的那一瞬间另外您最喜欢在城市的哪些地方进行创作的呢?
陆文鹏LUWENPENG:
@万户侯 是人物即将到达前,其实很多时候脑子里面已经有构思。或者就是在看到场景的时候,同时也看到有趣的人物正在走过来,立刻意识到可能的画面。我比较喜欢人流比较多,环境比较多样性的街区,那样可能性高一些
Merci汇长:@陆文鹏LUWENPENG  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纠结…就是每次将拍摄到的照片整理好以后,自我感觉都还可以,但发报照片以后又觉得一般了…请问你有没有这种情况?
陆文鹏LUWENPENG:
@Merci汇长很正常,所以我会等一段时间再看片子,也会常常看以前的片子
梦  飞: 文鹏兄好,请问您比较喜欢哪几位摄影师的作品及拍摄风格?并怎样看待这几位摄影师拍摄方式的独到之处或深层次您所看到的不为人知的设计之处的分享
陆文鹏LUWENPENG:
@梦  飞 我很喜欢Steve McCurry, Alex Webb, Harry Gruyert的片子,因为他们的色彩和结构。我还会看很多目前活跃的新锐的片子,他们的片子很有锐气,很有新的想法
再发下第三组,也是今天访谈的最后一组片子,都是我最近创作的一些作品。
LAC:人物比之前的要多一些更复杂一些.
陆文鹏LUWENPENG:
是的,我在不改变对于形式化的大风格的前提下,想尝试更复杂的东西。今天的分享和交流就到这里吧,感谢LAC,感谢大家一个多小时的陪伴和支持!
END.

关于我们:Leica Artist CN成立于2013年,是目前影响力最大的华人徕卡相机用户社群,致力于带动国内徕卡文化,助推国内摄影水准向国际主流接轨。主要交流形式是线上微信群+线下各大城市落地活动。所有入群都是邀请制,如果您想加入我们,请发送10张以上徕卡相机拍摄的作品,投稿最好包含1-2张人像作品(每张1M左右的小图)到[email protected] 并注明使用器材和微信号,作品不错的话会有专人给您发送邀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