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夕夕的上市让历史倒退了二十年》是最近刷屏的文章。
不管消费升级有多热闹,都市真刚需永远是你想不到的东西。

拼多多上销售量排名第二的商品据说是款春药?
第一名是抽纸。
网友说,这款拼单价格为27.8元的春药,总共卖出了492万单。
据说,就是这款⬇️

我忍不住在购物网站上认真搜起了春药,发现其中大有学问。
“玛咖鹿鞭牡蛎片”
首先,商品名得听上去很猛。
有人向西餐菜名学习。
“玛咖鹿鞭牡蛎片”看上去像是一道“法式香培青豆汁浓汤”,“奶油牛肉丁番茄汤” 和“秘鲁进口玛咖精口服液”也许都可以让你在寒冬体会到一丝丹田之火。
得直白,得霸占眼球,得看上去就阳气上升。
这些名字还能让你获取新知。以下是我看过广告后,记在小本本上的“科学知识”
海狗的精力、肾活力、性能力堪称“世界之最”;
羊淫藿的名字来源,是因为“西川北部有淫羊,一日百遍交合,盖食此草所致,因以为名。”

还有一些令人沮丧的、不知道从哪儿里来的数据:
96%的32岁男性,性能力只有他们20岁的五分之一;
76%的女性对伴侣表现不满意。
在这些介绍中,让我费解的是,有些保健品在服用期间不能吃醋,难道醋除了可以蘸饺子,还能灭嗨吗?
评论区也很热闹
每个购物网站的春药板块都很热闹,他们被正经地划分为保健品,用户留言却大有看头。

拼多多上买家的评论言简意赅、不愿意多说一字:“好”,“有效!”
京东用户像在写小黄文,比如这条:“效果还行,唤醒速度加快了,不像以前耷拉个脑袋爱理不理的。”——评论写得如此认真,想必购买时是耐心地货比三家才下的单。
比起直接说疗效,淘宝买家更愿意描写生活片段,他们分享喜悦,充分诱导“共情”。A男说,自从吃了这个药,老婆总是偷看我,看得我心都酥掉了”。
留言翻了几十页,一千条评论里藏着一千个劫后余生的故事。每一个网名背后都是一个因重振雄风而获得拯救的家庭。
这么说不过分,今年正月初八,湖南湘阴就因为“阳痿”发生了一起“灭门”案件。
老汉朱元文和老婆、二女儿、小儿子4人被杀死在家中,行凶者次日就被锁定为二女婿钟某。钟某性格暴虐的原因,因为生理缺陷阳痿导致占有欲极强,媳妇想离婚,却惨遭灭门。
还有人在评论区认真地说“没效果”,这类评论通常十分严谨,过了44天,一位大哥又回到京东追加了评论,“真的一点效果都没有”。
字里行间都是沮丧,能想象,这四十多天他过得不容易,可能经历了从希望到失望,从失望再到绝望的跌宕。
厂商保证绝对不让
前台妹子知道你买了什么
难怪他会失望,这些药的广告看起来可太劲爆了。
“粗”、“硬”、“强”这三个字一定会出现,字体加粗加大,强调视觉冲击,最好能冲得人丧失理智。

柱状物体频繁出现。鹿鞭能用原形就不会用加工后的圆片儿,黄精要用野生图,绿生生的小圆柱看着就可人。原料里没有圆柱体怎么办?那就做效果图,比如用一只青筋暴起的手,攥根香蕉,打算戳破宇宙。
广告模特都是外国人,仿佛疲软这事跟国人无关。最后的收官图,多是穿着内衣的模特幸福相拥,耳边自动响起付笛生夫妇的《知心爱人》。
广告只有两句话,但信息量很大
虽然挺套路,但隔着手机屏幕,我还是感受到了一股暖流。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现在商家承诺保密配送,绝对不让前台妹子知道你的外强中干。
现代人有秘密,购买春药可以隐姓埋名上网。古代人就不同了。仇英画的《清明上河图》中,青楼对面的商业街有间大药房,招牌上写着“男女内外药室”,实际上卖的是春药。青楼对面卖春药,这服务不是一般的周到。

民国时经常出没于北京天桥一带的小商贩,有卖春药“金枪不倒丸”的,八大胡同里有家上林仙馆,主要经营“二药一纸”。所谓二药,即春药和麝香。
90年代,中国第一家性用品店“亚当夏娃保健中心”在北京赵登禹路开业,有时候早上开门发现玻璃上写满了“淫店”、“大流氓”这样的字迹。不好意思去店里买的人,就去古玩市场买春药,我同事说他见过。
穿山甲快被吃绝户了
几天后,我把“拼多多上卖得第二好的商品是春药”这个消息,发到了好友群,居然有不少人响应。他们的讲述里都有“一个朋友”,那个朋友为了给伴侣惊喜,吃错了药,半夜被送进了医院。
医嘱都十分恳切,“药不能瞎吃,有的假。”

“别瞎吃”这句话算是白说。从古至今,只要有疗效,人就什么都敢吃。
印度僧侣写的《卡马经》,里面把毒醋栗形容为有股马的味道,结果因为翻译问题,邻国有人误解为马尿的味道,捏着鼻子喝过一阵。
古代的民间春药市场,卖家生拉硬拽的本事简直想给鼓掌。
他们会卖角斗士的汗水,会卖木乃伊的粉末,前者是强硬男人的象征,后者是永恒不朽的证明,可能也是一种简单粗暴的缺啥补啥心理。

时间走入新纪元,人们对催情的迷信并没有因为科学的进步而有什么改变,穿山甲仅仅是因为爱钻地爱打洞,就被引申出了壮阳的作用,已经要被吃绝户了。
有人甚至相信味精兑可乐能当春药吃,专家说了,喝完后的心跳加速,叫“味精中毒”。
“我不给,我不交,我还要”
经历了几千年胡吃瞎吃,万艾可的上市终于科学地解决了男性勃起障碍这个扎心之痛。中国人翻译为“伟哥”,很是信达雅。
伟哥本来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5-磷酸二酯酶抑制药而进入临床研究。首次试验后临床效果不好,但当医生打算收回剩余的药时,男性患者的反应是:“我不给,我不交,我还要。”

这种药虽然缓解不了患者的心绞痛,但却能让男性患者感到再次兴奋。研究伟哥的辉瑞公司改变了研究方向,蓝色小药丸——伟哥诞生了。

它上市后的第一周,每天开出1.5万张处方,当年就卖出了一亿多颗。
纽约有一个七十多的老头,吃了伟哥之后感觉自己可以焕发第二春了。他跟63岁的老婆离婚,要在剩下的岁月里重当猛男。
一开始,伟哥未被批准进入我国,在中国的黑市市场,10美元一颗的伟哥被炒到300元一颗。千禧年之前,牛肉面才三块一碗。

2000年,伟哥正式进入内地市场。这之前,伟哥的临床试验先在北京和上海等六家医院进行,还召开了评审会,大会上有人说:“这会不会引起性犯罪率的上升?”
2004年,伟哥获批在药店销售。当时很多药店都留出自己家张贴广告的C位,敲锣打鼓地贴出了四个大字:伟哥到货!

人民网
在伟哥进入中国十周年时,写过一篇回忆文章,里面说北大一院男科中心副主任医师张志超曾经有一个病人,半年都来医院一次,只开一粒伟哥。每次过性生活的时候就拿出来舔一下,张志超说:“这就是心理问题,舔一下连糖衣都没化开呢。”

在《伟哥的崛起》一书中说,“伟哥和迪士尼乐园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之处——耐心等上一小时,尽情娱乐两分钟。”
但人性是贪婪的,是没有耐心的。
第一例由于过量服用伟哥而引发的案件,是一个男人吃了12片伟哥——结果他的妻子死了。
52岁男子来迪拜旅游,过度服用性药物致死。
药物的快乐是短暂的,换不来持续的快乐。
直面自己的欲望是通往快乐的第一步,
只是欲望有其复杂性,过之为恶。
有个问题比以上关于欲望的探索更值得被提出,它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那些羞答答的用户们,在拼多多上团春药时,到底是怎么在朋友圈找人杀价的呢?
互动
告诉我你最成功的一次砍价?
我们将给点赞过200的留言送出
Aha视频定制茶杯
(图片来自网络)


- 我们还有更多精彩内容 -
(点击图片观看)

你失业的时候,最有事业心 | 这4个人干了你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新工作

为了赚钱去救人,有什么错 | 72小时解救深陷传销的大学生

“我们的空调和你前任的心一样冷” | 路边横幅消亡史

现实比虚构更精彩
微博:@Aha视频 | 微信公众号:ahavideos

如需转载或合作,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