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新闻报道一位老人吃了一块隔夜冰西瓜后引起“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炎”,导致近70厘米长的小肠因充血、水肿、坏死而被切除。实际上,每年夏天因食用各种生冷食物诱发微生物感染、胃肠道疾病的新闻早已屡见不鲜。

高温、生冷食物对胃肠的影响

高温湿热的天气的确会抑制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消化液分泌减少、胃液酸度降低、胃肠运动减弱、胃内食物滞留、食欲缺乏等情况。
可是你也别先急着说这是天气先动的手,自己吃了什么心里也得有点数。^_^
冰水、冰棍、冰粥、凉皮、凉面、凉菜……这些夏季热销的食物是不是都是你的最爱?是不是一到夏天整条命都是空调和冷饮给的?
然而,这份清凉却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随意享受的。
大量食用生冷的食物,特别是刚刚从冰箱拿出来的食物,会在短时间内刺激消化道血管收缩,抑制消化液分泌,加快胃蠕动或导致痉挛,引起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症状,此外低温食物对于头面部位也有强烈刺激,还可能诱发“冰淇淋头痛”等心脑血管问题。
这些环境、饮食因素都是夏季胃肠道疾病高发的原因之一。

温度对食物的影响

  • 产生某些益处
食物温度的降低可以影响其营养成分、消化吸收、血糖反应等等进而产生一些益处。
比如凉面中的淀粉会因温度下降出现“老化”、“回生”等现象,产生的抗性淀粉不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因而吃凉面的血糖反应、消化率会比热着吃要低一些,此外抗性淀粉还能起到膳食纤维的作用有益肠道健康。
  • 对食品安全造成威胁
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说,夏天的潮热环境非常适合各种致病微生物的繁殖,也给食物的保存带来不小的挑战。富含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食物本身也是各类微生物的温床,如果食物制作、保存不当,则很容易会出现腐败变质的问题。
一般来说,在安全卫生的室温环境下新鲜制作的食物,最好能在2小时内食用完毕,剩余的食物要立刻放入冰箱。
但要注意的是,冰箱并不是食物的保险柜,依靠冷藏或冷冻等手段并不能有效杀死微生物,只是可以抑制部分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度。各类食物在冷藏或冷冻的环境下也仅仅只是能维持一段时间的“相对安全期”。如果放置过久,食物依然会存在变质风险
有些食物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正常,实际上致病微生物早已在里面“安家置业”了,在食用之前我们仍需
小心查探有无异味、异样,可以加热的食物最好充分热透后再食用

感觉不太新鲜的食物,宁可错过,也不要犯错。比如水果,如果发现水果已经发霉、腐烂最好直接丢弃,因为破损的水果相当于城防出现了缺口,致病微生物率领的敌军不需5秒就能迅速到达战场
即便将烂掉的部分削去,剩余看似完好的部位也并非安全区,微生物早已开始在此繁殖,毒素也早已扩散至此。
总而言之,对于存在
偏头痛、上呼吸道问题、心脑血管疾病、胃肠消化功能较弱、免疫力较低、或因其他疾病或手术
导致身体虚弱的人群还是
要小心生冷食物,至少注意一下量。
考虑到多数冷饮中还含有大量的添加糖,即便是水果,其含糖量也在5%-30%不等,不容小觑。对于患有肥胖、糖尿病等疾病,需要控制体重、血糖、血脂水平的人群也要尽量少吃或不吃含糖冷饮,吃水果时要注意相应减少其他主食的摄入。
本文经由公众号:
营养师顾中一(ID:yy4gz1)授权转载,
如需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果壳网
ID:Guokr42
整天不知道在科普些啥玩意儿的果壳
我觉得你应该关注一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