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如松 
来源:如松 
原标题:大清怎么印出“十年繁荣”
甲午海战之后,清朝又进入一轮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时期。特别是1901年慈禧颁布新政后——相当于承认戊戌变法的措施正确,直接带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大发展。这个周期一直持续到清朝灭亡,也就是史学家所谓的“繁荣十年”。
这个时期清政府做了很多事情,修葺园林等事不必赘述,军备上最为典型。北洋水师在中日甲午海战惨败后,首只近代海军舰队不复存在,大清帝国似乎没了“近代海军”这个军种。
但事实并非如此,大清于战败后的次年(1986)又开始了重建帝国海军之路——
1896年5月,总理衙门指定许景澄向德国订购的3艘穹甲巡洋舰中的最后一艘“海琛”号军舰北上驶抵大沽,另外两艘“海容”、“海筹”已分别先期驶抵大沽。
1897年夏天,在英国订购的“海天”、“海圻”号大吨位巡洋舰到达大沽,按期到达的还有德国实硕厂制造的鱼雷艇。5艘巡洋舰、4艘鱼雷艇,使海军实力猛增。
1909年,在日本订购的14艘小型舰艇全数到达。
除此之外,大清还大肆编练陆军新军,从1895年到1904年,新军规模就已经达到18万余人。由于是新军,武器装备大部分是从国外采购的新式装备,政府支出浩大。
此时的大清,不仅经济腾飞而且武备强大,用“盛世”来形容似乎并不为过。
但是,这种“繁荣”从财政上得不到证实。
对外战争中不断地战败,大量的白银外流,仅仅马关条约,赔偿金额就是2亿两白银,加上利息和其它支出,清朝需要赔偿3亿两以上。清朝也迅速由财政盈余转为了财政赤字——
从康熙中叶开始,每年财政盈余约500万两,乾隆中期以后年均结余也在1000万两左右。
鸦片战争之前的年度财政盈余也超过500万两,到鸦片战争后的1847年,财政结余约380万两。甲午战争前的1893年,国家财政结余约760万两。
清朝财政赤字的真正起点是甲午战争之后,1896年赤字高达1292万银两,1899年为1300万两,1903年的赤字高达3000万两。
此后的清朝廷债务缠身,一直到1911年灭亡之前仍然如此。
清朝实行银本位。尽管白银无法印刷,清政府却有独到的招数——用铜钱来代替白银。
前些年,安徽凤阳曾挖出十来斤铜圆,发行时代是宣统三年,直径2.9厘米、厚0.11厘米、重量约9克。清政府宣布铜元成为法定货币后,这种机制钱从1901年前后大规模出现。此后清朝的繁荣,和印“钱”直接相关。
可是,古代实行贵金属货币制度,铜钱面值也需要与白银价值相对称。比如,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千文;道光二十年,一两白银可以换制钱一千五六百文;咸丰时期可以换到两千两三百文。但不管比例如何变,老老实实铸造铜钱或许可以盈利,但不能解决清政府的财政问题。
但清政府有创造性:上述9克重的铜圆,实际价值为三文,面值标注为十文,清政府就实现了7文的利润。虽然大量白银赔偿给外国人,用白银来衡量出现巨额的财政赤字,但这种财源滚滚之下,依然可以支撑大规模军备等财政支出。
这就是戏法。
但这必须有一条支撑,那就是管制兑换,否则完成不了这个戏法。清政府所开具的各种票据,无论以白银还是以铜元为单位,都不能实际兑换白银,这相当于“外汇”管制。
清政府从19世纪后期就规定,无论英镑、美元、荷兰盾,一旦进入大清市场必须按规定牌价兑换成大清银票和铜钱。这相当于,白银这种硬通货只能归政府,用于对外支付。
仅有这一条还不够。在出口发生的情况下,国内印铜“钱”导致出口成本不断上升,可是出口商品的价格是按真实的白银标价(金本位),产品出不去清朝对外偿付能力也会枯竭。加之印钱导致通胀不断发生,出口商大量破产会出现大麻烦。
清政府的办法就是——“强制结汇”和财政补贴。强制结汇毕竟不能持续,清政府的铜圆随便印,可拿出一部分直接用于鼓励出口。以茶叶为例——
英国商人肯出100英镑一箱,按当时的国际汇率折合800两白银。可是,清朝茶叶商人的成本就达到了1000两白银(以清朝印的“钱”折算),他得卖1100两才行。
此时,清朝出马:100英镑归我,我给你相当于1100两白银的银票。此时,英国商人、出口商人、清朝政府皆大欢喜,只是市场中又多出300两白银的“假钱”。
不欢喜的,只有面对通货膨胀过不下去的穷人。
1910年,金融危机开始,上海道台蔡乃煌等人紧急上奏朝廷救市。财政有的只是假钱(印出来的票据)没有真钱(白银),股市交割却需要货真价实的白银。
此时的清廷又想出一个好办法:将民间筹资建设的铁路权收归国有,筹集的大量真金白银也就归了清朝。怎么收归国有呢——当然不是拿真钱收购,而是发行国家股票,给那些投资修建铁路的人。
但投资人不傻,您拿纸换我的真金白银,还将路权也拿走,和抢劫有什么不同?于是,湖南、广东、四川三省就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四川告急,清廷抽调湖北新军入川维稳,空虚的武昌阴差阳错爆发起义。
于是,一个全球最有钱、军力空前强大,用“假钱”催生繁荣的清政府,一夜之间土崩瓦解。
当然,最终的结果也很清楚,“假钱”催出来的繁荣灰飞烟灭,连印钱的“银行家”也不得不关门大吉。
「征稿启事」
借着复刊之际,我们开放征稿啦~“中国经济学人”每天精选众多经济大家的观点进行分享,就是志在为广大经济学爱好者提供信息分享与交流的平台。我们尊重原创、鼓励原创,只要你勇于分享你的观点,将有机会像经济学大家们一样,为其他人的思考带去一点光。
*所有被录用的稿件,都可以加上作者本人的赞赏码,自行收取打赏。
期待你的作品!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推荐关注中国经济学人新启动的专栏号
经济学杂谈|读懂社会和生活
扫码关注▼
ID:aboutECO

感谢阅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如觉侵权,请于后台留言,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欢迎加经济学人小助手为好友,加入微信群,建立更深度的阅读连接
经济学人小助手▼
丨近期热点丨

美国的衰落,因为特朗普放弃了善良

中国楼市空置率究竟有多高?

张维迎:理解和捍卫市场经济

名家精彩观点、社会民生热点、深度全面思辨……,中国经济学人带你一起用经济学思维面对时代大局,点击“阅读原文”,与百万中产一起观点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