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StartCareer
职场情报站 
小时候我们常常会被问到:“你长大后想干嘛?”
当面对人生抉择的时候,这个问题都会跳出来:“我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特别是到了此时此刻,毕业季过后的留学党们,更是应该考虑下自己的职业规划了。比如说,做职业规划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喜好,专长,机遇,有个长远稳定的想法,旁人的意见要综合参考,自己要有理性的决定。
一个明确的职业规划不仅仅可以让你明确自己在秋招之前,应该从哪些方向努力增加自己的实力,甚至可以决定你以后几年的发展是远超同龄人还是远远落后。而且,在面试中,你也经常会碰到面试官要求你谈谈“你有什么职业规划?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如何做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
留学生的情况和国内的大学生相比起来,可能要稍微复杂一点。一是国内行业发展趋势的陌生,比如一些在国外热门的行业放到国内行业就有点水土不服,或者在国内发展趋势来说已然夕阳产业一般。
二是如果在国外念硕士,逐渐形成自己以后工作方向的规划,但回国,发现跟之前的工作方向,其实就有点不太符合了,甚至南辕北辙了,或者更难受一点的是,出国前还是个众人向往的好专业,回国却发现这个专业已经凉透了。比如说,早些年就有从计算机专业转到出国学通信工程的童鞋,结果留学几年回来,发现通信行业的已经开始唱凉凉的趋势了,只能为了“钱途”继续做码农去了。
所以作为一个合格的留学生求职者,应该是学会着眼未来,为自己做职业规划,要在哪方面完善自己,该去学什么技能,会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否则,几年过去自己一点进步也没有,最好的是能够把自身和当下发展结合起来的。
了解行业情况和岗位职责
以前在学校里自我感觉还挺喜欢,有趣的工作,又有多少人知道是否适合自己呢?所以,可怕的是,真正从事这项工作后的我们,一旦碰到挫败感,可能自己就会怀疑自己,觉得自己不适合,觉得自己能力不行。甚至,后来可能发现,自己可能只是喜欢传闻中的这个行业、这个职位的光环而已。
你可能对四大会计事务所的光芒有着无限的期待,但万万没想到你可能要去数猪……(os:你是不是对四大有什么误解,四大其实就是做审计盘点);
你可能觉得不从事互联网就不酷,但接连去上一个月的996(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不一定下班,周六加班且没有加班工资)不把你上到怀疑人生算我输;
你可能觉得快消管培如宝洁这些大公司一进去空降管理层,但你等进去以后才发现,那些已经工作5、6年,仅仅学历不如你的的人根本从心底里就不让你管,明里暗里给你使绊子;
所以,当一个人只有经常睁大眼睛去观察周围事物的时候,他才能深切地了解一个行业所具备的真正潜力,或者了解到了整个行业的经营趋向,才能确定那是不是你想要的
了解行业情况
这个行业到底是做什么的,涉及到了哪些业务、未来预期的发展情况如何(哪些证据可以充分去表明这个行业以后会发展得很好)、这个行业顶尖的公司有哪些、你的周围有没有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他们对这个行业的看法想法是什么样的?
根据BOSS直聘的调查,国内行业中,互联网行业又一次成为人才最紧缺行业,其中起代表性的三个细分领域,像在线教育、互联网金融和企业服务的人才稀缺程度是最高的。
根据数据表明,各产业间平均薪资水平的分化进一步加剧,排名第一的互联网行业,排名末尾的食品/饮料行业的平均薪酬的1.79倍。
互联网行业依然在众多领域当中名列前茅,而同时的教育与物流行业异军突起2018年求职旺季,最高五个行业的人才流入率中,互联网和金融行业依然稳居前两名。而在新兴行业冲击下,传统行业也正在面临愈发严峻的人才危机。
了解岗位要求
不同的人,即使站在同一个地方,透过各自的人生,看到的风景也有所不同。
这句话,也可以放到我们工作岗位上面。比如,你在互联网行业从事程序猿的岗位,我在房地产行业或者金融行业从事程序猿的岗位,虽然我们同属于后台岗位吧,但,值得一提的是,你可能作为程序猿是互联网的心脏,但我顶多在我这个行业算一个可有可无的器官。
所以,你需要了解这个岗位要求哪些工作职责,对这些应届生的工作要求掌握有哪些,大致的薪酬待遇幅度岗位在哪行业里最受重视的,在哪个行业是最不受重视的以及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理性了解自己的职业需求
找工作是一个理性驱动的事情,绝对不能以我爱这一行我就试试,我不爱这一行了,我就尝试改改其他的。如果不是你已经到了这份工作我已经尝试过了,而且觉得可以赚不赚钱都可以做一辈子了,才可以如此佛性(os:强烈不建议对工作佛性!)。
而且,很奇怪又很普遍的是,大部分人对于找工作的态度,其实是非常的两极分化的。要不就是觉得自己什么都可以做做,什么工作都合适自己,要么就是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怎么找得到工作嘛,甚至连个人简历都写不满两行。
更通俗易懂一点的话,就是去学会了解自己:1.要弄明白,现在的你拥有什么2.未来的你,想要拥有什么房子车子票子,还是就像混混沌沌过一生
千万不可把“我已经拥有的”单纯看做我在校内外的经历或者是牛不牛掰的学校背景。它包括
个人的价值观:你觉得哪些东西,是对我们非常重要的,是值得我们去守护的;
个人的天赋:哪些方面,你玩的贼轻松,用的就是比别人腻害那么一点点。比如参考多元智能理论;
个人的性格:去参考参考一下MBTI性格测试。了解什么类型的职业适合自己,比如自己喜欢小孩子,是否自己可以去当老师;
个人的资源:包括曾经学到的知识、掌握到的技能、经历过的事情、拥有过的人脉等等。
当我们把自身特质给梳理完成以后,我想我们该向曾经迷茫择业的自己说一声拜拜了。然后,开始有方法的择业,就像挑选男女盆友一样,按照自己提出的条件,画出大致范围:
行业是否合适自己
清菜,是否入味,只有自己的嘴知道;鞋子,是否合适,只有自己的脚知道。多去尝尝自己感兴趣行业的口味,与自己的口味是否合适,我想,选好行业这一步,你不会在犹豫万分了。
薪资是否合适达到个人心理预期
薪资的合理预期,一般以只考虑给出多少K以下,你无论如何都不考虑为依据,可能是比较符合毕业生的心理预期的。但不能太着眼于薪资了,比如有些大公司在给出薪资以外,会提供包吃包住,那么相对于不给出包吃包住的工作来说,是稍有一点优势的。
根据boss直聘的调查发现,从法国留学回来的留学生在国内工作获得的实际平均薪酬最高,达到9,124元,德国其次,为8,713元。
公司相关背景
优秀的公司背景就相应代表着工作经验比较好积累,基础可以打着比较扎实,将来如果跳槽的话,也有大公司作为背书。但不是每个毕业生都能进入最顶级的公司,所以选择一些好的独角兽公司也是一个不错的考虑方向
地理位置离自己的住处远与近
在哪儿上班,有些人刚刚不觉得很重要,但在北上广深上班久了,你会发现,在哪儿上班真的可能比你想象的更加重要。比如,有的人可能觉得超过一个小时内的通勤时间都不能接受,有的人则挺希望去闯一闯。特别是留学生,还牵扯到底是回国就业还是留在留学当地就业的问题,那最好,可以现在就从你家开始,考虑多久的通勤时间以内的工作你能接受。
除开上面的要求能接受到百分之六十以上,剩下的要求,可能真的要看个人特殊性了。比如,跟同事相处融洽度,公司有些时候喜欢偷看你个人的隐私,还是老板就是个你接受不了的人。(os:你碰到了什么样的老板,请自行吐槽)
找工作,跟找对象一样,你面的公司你喜不喜欢,了解透彻不透彻,千万要了解到底。能分手的千万别等到离婚,等面试问清楚问题千万别等到离职。
职业规划不知道该怎么做?
不知道怎么选公司?
不知道这个公司就业前景?
扫描下方二维码
备注“职业规划”
小助手来告诉你
在线职业教育平台

职前培训 | 背景提升
项目实战 | 名企内推 | 私人定制
▲ 关注StartCareer, 精英之路从这里开始
Ref:本文为StartCareerUSA原创,
部分素材取自于BOSS直聘
图片来源:Rawpixel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