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妈刊
文|暖暖妈
来源:暖暖妈爱分享(ID:nnmafx)
我带着暖暖去香港迪斯尼玩,回北京过海关的时候遇到这样一件事。
香港海关一向很繁忙,队伍排得很长。我们旁边的队列中,有个差不多3岁的小男孩,突然喊着要“嘘嘘”
我循声望去,看到他的妈妈放弃了排队,赶快带着孩子到处找洗手间,前后左右张望寻找。我也下意识地往四周看了看,好像视线所及之处都没有厕所的标志。
两三分钟后,这位妈妈一脸着急地把孩子带回队伍末尾,想安抚他继续排队,跟他说:“你能憋得住吗?咱们马上就过关了,忍一忍,妈妈一会带你去厕所,好不好?”
可是小朋友的脸也涨红了,还夹着腿,一个劲儿地喊着:“妈妈,我真的憋不住了!”
我当时也替这位妈妈着急,这么小的孩子真的很容易憋不住尿,如果当众尿在裤子里和地板上就更麻烦了。
情急之下,这位妈妈把孩子拉到一个偏僻的角落,然后从包里拽出一个塑料袋,而且用自己的身体挡着孩子,让他尿到袋子里。她带孩子去角落之前,还跟周围排队的人特别抱歉地示意。
结果,就在这时,一个海关工作人员发现了,不问青红皂白就开始骂:你们大陆女人,真是不文明……
这位妈妈又急又气,但顾虑到孩子在身边,就没有发作。
只是回敬这位工作人员:“我是真的一时找不到厕所不得已,再说我没有让孩子随地小便,而且进行了遮挡,我怎么就成了不文明的人了?你凭什么说大陆女人都不文明?”
其实,我能理解这位妈妈的心情,当时真的是没有办法,又十分委屈。因为我一下子想到了发生在暖暖身上差不多的情况。
那是暖暖两岁多的时候,我带她在广州玩。在机场等出租车的时候,非常多人排队,一个挨着一个,几乎没有回旋的余地,我和暖暖排在中间,前后的队伍都很长。就在这个时候,暖暖憋不住要小便了,急得小小的身体乱扭,这也是她脱离尿不湿不久,真的是说憋不住就立马要尿的阶段。
如果带她穿过人群去找厕所,赶不上车倒是其次,关键是她肯定会等不及尿在裤子上,排队的人密密麻麻的,我都有点担心如果是那样,不仅弄脏地面,还会弄到别人衣服上。
于是我也在情急之下,把她带到一个墙角的地方。
这时候女孩子就显得比男孩子麻烦了,袋子什么的也派不上用场。
我那时挺后悔,虽然她已经不用纸尿裤了,但出门还是应该给她带一个的,哪怕包里有个备用的来接尿也行啊。
孩子的嘘嘘问题亟待解决,怎么办?我只好默默地掏出了包里乐扣乐扣饭盒……
然后,我拿出一块很大的披肩,挡住孩子,让她蹲下来解决了内急问题。
那个乐扣饭盒,就这样被扔掉了。好贵的小便。
有了这次教训,我再带暖暖长时间在外面的时候,一定会带着尿不湿,以备不时之需。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四岁半。
现在想想我和暖暖那时的情景,以及当时紧张窘迫的心情,就特别理解在海关看到的那位妈妈。
如果当场有工作人员跑来呵斥我,我肯定也会既生气又无奈。
气的是,我已经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一个文明的妈妈了,但还是要被批评,甚至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殃及“大陆女人”,这种偏见是不是有点过分呢?无奈的是,孩子在公共场合憋不住小便这种事,有时候真的不受控制啊。
我当然认同“应该让孩子到卫生间去大小便”、“不应该随地大小便”。但是一切都要分情况,毕竟谁都有迫不得已情况紧急的时候。
如果孩子家长已经尽全力做到不影响他人,不弄脏地面,周围的人是不是也应该给予他们一点理解和包容呢?
每个妈妈都有带孩子出门的时候,就算不去外地旅游,也会带孩子逛逛商场公园什么的。
我采访了身边的妈妈朋友,在带娃出门时遭遇过各种各样的窘况:
孩子饿了哭着要吃奶,但根本没有一个人少的地方让你撩衣服;
孩子累了困了变得很烦躁,你又拍又哄也无法让他安静下来;
反复让孩子提前去厕所,她不配合;一旦离开有厕所的地方,她就说要尿了;或者有时候刚刚去完厕所,她又要尿……
但妈妈们最难以承受的,还不是孩子的折腾,而是旁人的白眼、批判、指责甚至羞辱。
2015年,蓝V微博@北京往事网站发了一位年轻妈妈在地铁4号线上哺乳的照片,还在微博中极尽揶揄嘲讽之能事:
“公共场所注意举止,不要裸露性器官,你在地铁上这个样子真的好吗?这里是北京的地铁之上,不是你们村的公交车,你这么做真的好吗?”
后来在舆论压力下,他们删除了微博并道歉。但这件事仍然引发了关于“公共场合到底该不该哺乳?”的热议。
还真的有不少反对者,认为:乳房是性器官,当众裸露有伤风化,是不知羞耻的行为,要喂奶就该躲起来喂!
还有网友建议在外哺乳的妈妈,能穿哺乳衣或随身携带哺乳遮巾,避免尴尬,也更加优雅文明。
这个我同意。但是,如果妈妈出门忘了带哺乳巾,或者像有些妈妈们跟我诉苦的那样,他们的孩子根本不让用哺乳巾,一用就哭,那该怎么办?
孩子和大人不一样,大人饿几个小时挺一挺也就过去了,但孩子饿了就会嚎啕大哭,饿久了还有可能导致脱水。这种时候,妈妈们可能根本顾不上考虑太多形象问题了。
我想说的是:可以建议妈妈们用哺乳遮巾,但不应该强制或勒令。如果一个社会,连母乳妈妈们随时哺乳的权利都没有,还要遭受被拍照、被羞辱的尴尬和委屈,那才是真正的不文明吧。
还有前几天发生在高铁上的一件新闻:一名男子嫌一个2岁的小孩吵到了自己睡觉,便怒斥和辱骂小孩妈妈,还扬言说要把孩子从高铁上给扔下去。
在评论里,还真的有很多网友认为,乘客们买车票不是来听孩子哭闹的,在车厢里哭闹就是不文明的行为。
可是我觉得,我们可以呼吁高铁开设小宝宝专用车厢,但不能因为年幼的孩子哭闹,就给他和他的家人扣上“不文明”的大帽子。
一个真正文明的社会,并不是这样的。
所以,请社会给带着孩子的妈妈们多些体谅、多些善意好吗?
毕竟每个人都曾经是孩子,也将会有自己的孩子。 
当然,我说我能够理解上文中无奈的妈妈们的举动,但也希望家长们带娃出门时,能尽量遵守公德、行为文明、体谅他人。
前不久我在蓝色港湾逛街的时候,亲眼看见一个三四岁大的孩子,就在人来人往的商场大门正中间,不管不顾地尿尿。而他的妈妈就在旁边,也不加以制止或者引导。
这种父母的思维大概就是,孩子还小,做什么都没关系,都应该被别人体谅。
但他们唯独不会体谅别人的感受。
即使孩子真的憋不住,至少也该找个人少的角落,保护一下孩子的隐私,而且用瓶子等接一下,不给路人添堵,也不给清洁工添麻烦。
像这样无视别人,随地小便,真的不是一句“他只是个孩子”就能得到大家谅解的。
而那些有公德心的父母,也自然会得到别人更多的体谅和宽容。
前一段时间,有网友遇到带小宝宝坐飞机的父母,提前准备好了小糖果和耳塞,分发给给邻座乘客的父母,请大家谅解小宝宝可能因为飞机上的不适而烦躁、哭闹。
由于他们在一开始就做得很周到,后来孩子哭闹的时候,周围没有一个人表现出不耐烦和反感。
(左边为小卡片,右边为耳塞和糖果)
这样的新闻听起来就很温暖,也是非常好的行为示范。
真正文明的社会不就应该是这样的吗?
每个人都用极大的善意去理解别人、对待别人。
当事人不自我中心主义,在遭遇不得已情况的时候,也最大限度地做到遵守社会准则,不给其他人带来麻烦,也尽量不破坏公共秩序和环境。
虽然我一直是提倡家长们遵守社会公德,但是如果真的在情急之下发生了万般无奈之事,如果妈妈尽了一切努力,还是无法完美解决,我们也可以试着去理解他们的啊。
而旁观者也请不要站在道德高度随意去批判别人,想一想对方的处境,多给一点理解、体谅和包容。
这样的社会,才足够文明、温暖和美好。
 作者简介
 暖暖妈,北大硕士毕业,原世界顶级咨询公司咨询顾问。公众号:暖暖妈爱分享(ID:nnmafx),原创分享了大量科学育儿、亲子教育,旅行攻略、女性成长的研究文章。著有《哪有女人天生会当妈:0-3岁科学育儿指南》等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