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杯开始一周多了,这段时间里出镜最多的,是天台。
阿根廷球迷率先在天台上占据了有利地形,然后是德国球迷、巴西球迷、哥伦比亚球迷和波兰球迷……在庞大的球迷群身后,是黑压压的一大群A股股民。
为什么世界杯会像股市一样牵动着那么多人的心?为什么我们这些国家队被排除在世界杯之外的球迷会为了别人的国家队的输赢寻死觅活?
因为赌球。
人人都有“赌性”。问题是,什么东西造就、驱动了“赌性”?
在我看来,藏在赌性里的,是“不劳而获”的快感。赌博会让我们产生一种魅惑的幻觉:“赚钱竟然可以这么容易。”
不用等到每个月的固定时候才能领到工资,不用看老板和同事的脸色,不用997的拼命,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甚至只要在手机上点几下,就能数钱数到手抽筋……“人生得意须尽欢”,还有比这更能“尽欢”的方式吗?
人人都有赌性,但并非人人都会去赌博,一方面是因为法律禁止,赌博被抓的成本高;二是因为赌博听上去很拼“运气”,倾家荡产的人听说也很多,这些血淋淋的前车之鉴,为想参与的人设置了较高的心理门槛。
赌球虽然本质上也是赌博行为,同样违法,但现在的赌球瞄着监管的漏洞,打着法律的擦边球,试图填补人人都有的庞大的赌性“需求”和被严格控制的赌博“供给”之间的矛盾所创造的市场空白。
2
不仅如此,赌球和赌博相比,更为人所津津乐道。
这是因为,大多数人赌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钱。但赌球不同,纯粹以挣钱为目的的并不多,很多人参与赌球,是为了“找乐子”,什么是“乐子”?满足、够劲、爽。简单说来,人们想在赌球中追求的感觉是:
我真tm牛逼。”
这种感觉来自于我们对赌球的直观印象——它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是“可控的”,并不像赌博那样随机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对足球的专业了解,对过去经验的全面总结,对球员临场状态的深刻洞察,甚至是对盘口的敏锐分析,来决定自己如何下注,从而提高胜率。
于是,赌球成功时,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自己眼光卓越、判断精准。因此,赌球成功更能激发人们分享的欲望,就像是成功地解出了一道很难的数学题,或是在吃鸡时打出了高分一样——这是要让旁人知道,我靠的不是运气,而是智商、见识和能力。
马斯洛需求理论里最高的三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都可以在赌球里获得。
社交:“来,我们聊聊世界杯,看我给你分析分析下场谁会赢”;
尊重:“我又押中一场,怎么样,哥我厉不厉害?”
自我实现:“我就知道阿根廷会被爆冷,我真是个天才。看,朋友圈里都叫我——神。”
这些快感,再加上能赚到些小钱的诱惑,和“输了也没多少钱”的洒脱,让很多人对赌球欲罢不能。
3
今天推荐的这本书,是孔二狗的《赌球记》。六年前出版的,放在现在读,似乎更应景。
同样是前赴后继亏钱的散户,同样是吃人不见血的庄家。唯一不同的是,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下,如今的赌球的韭菜数量大幅增长,庄家收割韭菜的方式更为便利,收割的速度也更迅捷。
为什么要把赌球者称为韭菜?不是说赌球的结果可能是“可控的”吗?
确实是“可控的”,只不过,真正可以控制结果的是庄家,而不是赌球者
玄机在哪里?赔率上。
为什么会有深水盘、浅水盘?为什么赔率在赛前会不断变化?赔率的数字是怎么被庄家算出来的?
这是一道应用题。有兴趣的可以拿纸笔模拟一下,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庄家是赚是赔。
计算很简单,答案很明显——只要双方投注额在一定比例范围内,无论比赛是输是赢,庄家都会稳赚不赔。
有人会问了,怎么确保双方投注额在某个区间内呢?
“诱盘”。随着赛前赔率的上下变化,自然有“聪明”的赌球者们会靠着自己的专业、经验、洞察和分析,投注到庄家希望你投注的那一方。
个体的行为或许无法控制,但群体行为的驱动化、低智化,是庄家稳赚不赔的坚实保障。
很多人看到比赛出现冷门,就认定庄家们在操纵比赛。当然,操纵比赛的事情是很有可能存在的,但庄家是否必须通过操纵比赛才能获利?显然不用。只要在赛前调控好双方投注的比例,庄家根本连比赛都不用看,躺着睡觉就行了——无论比赛是输是赢,庄家都是赚钱的那一方。
(应用题解不出来?没关系,请在文后留言,笔者可以公布答案。)
4
有人会问:即使庄家稳赚不赔好了,但是只要我投注投得准,我作为个人还是赚的,何必管其他韭菜的死活呢?
恭喜你,答对了——其他韭菜们也都是这么想的。
《赌球记》里就讲了这么一个韭菜中的高手的故事。
一对夫妻,高智商、严谨、理性、技术一流。靠着多年的跟庄经验和刻苦的钻研,搞出一套赌球体系,连战连捷,鲜有失手。
看起来,持续赚钱这个广大赌球者们的终极梦想,似乎已经实现了。但实际上,这个感觉并没有那么酸爽。首先,这种体系只能自己藏着掖着,得偷偷赚钱,没法分享(炫耀),前文所提到的“自我实现”的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其次,这种体系受到无情规则的限制,每次能赚到的数量并不多,所以即使赚了些钱,也完全不嗨,满足温饱尚可,财务自由就遥遥无期了。
这个无情规则,是套在所有投资(赌博)者们脖子上的枷锁:“风险和收益成正比。”
这对夫妻建立的这套体系,之所以赚多亏少,是因为他们通过组合、对冲的方式,降低了风险,因此收益的幅度有限。
说起来,这对夫妻的心智还是很坚定的,即使是这种低收益的枯燥操作,也坚持了很多年。直到某一天,两人想着,都已经赚了那么多年钱了,早就厌倦了,不如,放纵一次?
就一次,让自己能享受一下普通赌球者们的乐趣,嗨一把,来次痛快的。
确实就一次,但一次,就足够堕落了。
这对夫妻第一次放弃了自己的体系,凭着自己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洞察力,在世界杯的某场比赛上下了大注,结果呢?
你可能会以为我要说:亏光了。
恰恰相反,他们押中了,大赚特赚。
很多特别惨的悲剧的起点,往往是喜剧。起点越高,摔的越深。如果第一次就亏惨了,这对夫妻可能就老实地回归到自己的体系中去了。但大赚了一次,就没法收手了。
股市也是一样。那些亏的特别惨的股民,一般都不是熊市进来的,而是在牛市进场的,赚了几倍,以为自己是股神,然后在熊市里亏得一塌糊涂。
无论是什么投资行当,所学的第一课,且终生的必修课,都一定是:敬畏。
回到这对夫妻的故事上来,之后的发展大家估计也能猜到:赚了几场,开始亏钱,调整策略,继续亏钱,到最后亏光了,还想着借钱再翻本。至于之前的体系?赚钱太慢了,享受过一场入账一大笔钱的感觉之后,就再也回不去了。
高智商、严谨、理性、技术一流的韭菜中的高手,当内心被压抑的“赌性”被释放出来后,便迅速堕落成为普通韭菜的一员。
这个过程,只需要一次放纵。
5
常有人说:“小赌怡情”。
真的“怡情”吗?回忆一下,赌了球以后,是押中时兴奋的时候多,还是没押中时郁闷的时候多?赌球时后看比赛时的心情是更兴奋激动,还是更紧张焦虑?赌球之后,是不是更容易骂黑幕、骂庄家、骂球员?
如果全面总结自己的情绪,给正面、负面情绪打分汇总的话,赌球这件事儿,在“找乐子”上是个很低效、很内伤的方式。
不仅赌球如此,股票也是如此。所有成功的“投资”,都是反人性的。你想要赚钱,肯定要经历、忍受很糟糕的情绪;你想要顺应人性去追求爽、嗨、刺激的快感,抱歉,那绝对是会亏钱的。
简简单单地看球,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有钱没处花的,布施出去,给自己积累点功德,让自己的善心得到些满足,比赌球这样的“怡情”,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