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作为金融科技领域最重要的四大科技手段之一,深刻影响着证券基金经营机构的方方面面,在程序化交易、智能投顾、智能客服、智能风控、股票账户异常交易监测、投资者画像等等业务、管理领域被广泛应用,并已取得了突出成绩。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将取代人类”、“十年后50%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取代”等等说法被很多大V频频谈起,闪耀在各大媒体,这无形中也将经营机构、监管方的领导引入一个误区——“既然已使用人工智能,那就不需这么多员工,不减人就不错了,为什么还要我加人?!”。作者认为,那些大V其实只说了让人绝望的前半句,没说给人希望的下半句——人工智能,将需要更多“人工”,尤其适用于当下的国内证券基金行业,当然,这里的”人工”有更高的能力要求。

人工智能目前没有权威概念,作者相信未来也不会有,因为这个技术涉及的太广太泛,除了计算机人在搞、自动化人也在搞、生物学人也在搞、数学人在也在搞,甚至哲学人也在搞,这么多人搞而且也都搞出了名堂,每个领域都有权威,不可能就概念达成一致。庆幸的是,“人工智能”比”区块链”这个概念强太多,至少可以简单根据字面意思,通俗的理解为模仿人类智能(感知、思考、推理等)的各种科学技术。人工智能概念在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上被首次提出,之后发展曲线接近邓小平同志的曲折人生了。2016年,AlphaGo对阵世界顶级围棋高手李世石再次将人工智能推向风口浪尖。
人工智能由数据、计算、算法三大要素构成。数据是人工智能根基,得益于互联网、移动设备、传感器的发展,海量数据得以快速积累;计算力是为了处理海量数据,得益于一种很牛的芯片(GPU)及云计算技术。算法就是如何从数据中找出价值信息,算法种类非常之多,从简单的专家系统解决“如果xxx就.....”问题;支持向量机解决“输入xxx给出....”问题;贝叶斯网络解决概率问题;遗传算法解决资源调度类问题等等,到复杂的卷积神经网络、递归神经网络等等。(拗口知识点太多,抽空专章介绍)。
    除此之外,作者认为场景应该是人工智能第四大要素,该要素对人工智能现实应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证券基金行业老牌IT服务商纷纷瞄准特定场景推出了针对性人工智能产品或解决方案,比如恒生电子从证券交易系统入手,在智能投顾、智能投资方面分别推出BiRobot和iSee机器人;同花顺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商优势,向投资者提供智能选股问答平台——“i问财”。作者看来,之所以外部优秀的人工智能开发商难打入证券基金行业,其最大的障碍就是场景,而场景需要以对业务需求的深入理解为前提。

      一、人工智能将促进人类劳动方向的调整而非简单人机替换
     类似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人工智能将优化劳动资源配置,促进人类劳动方向的调整。这种调整,首先表现在替换,即人工智能将先取代当下效率低下、冗余的工作种类,这是不争的事实。近期,国外投行相关的“丧钟为谁而鸣:AI步步逼近,华尔街23万人将失业”、“花旗用AI取代投行部8000员工”、“高盛裁员”等新闻频频爆出,验证了这点的同时也直扎业内人心。其次,这种调整表现在新增,即人工智能将会催生出很多新型职位。人工智能与其他科学技术一样,将进一步细化社会分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比如现在很多经营机构新设了量化投资岗、算法岗、风控模型设计岗、高频交易研究岗、首席数据官等岗位。人与其他物种最大的区别在大脑,人类技术发展的趋势是进一步发挥大脑的“长板”优势,人工智能将解放体力、技能类劳动,增加创新类劳动。
     值得分享的是,作者研究生期间也曾在多家知名外企实习过,深知外企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岗位设置以及难以在公司内部完成工作方向转换的无奈。这让外企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也习惯了裁员、新招的人员替换方式。而国内大多数企业因管理不够明细或本着长得越帅责任越重等等原因,常常一岗多责,内部转岗也就相对容易些,因此劳动方向调整也较平滑些。

“ 2020年,人工智能将会带来工作岗位增长,创造230万个工作岗位,'干掉'180万个工作岗位。2025年“净”工作岗位将达到200万 ”--Gartner十大IT预测

     二、人机共舞时代会很长
     近期,作者被“小胖机器人”等类似广告轰炸至头晕的同时,也意识到我们已处在人机共舞时代。这个时代,更多的是将人类从冗余、繁杂的单项工作中解脱出来。目前的人工智能也叫弱人工智能,只起到某个领域专才的角色,还远远做不到通才,需要人工参与机器功能开发,处理人机、机机协同等。作者认为,人工智能本次崛起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完全人工智能尚有很多障碍要克服,比如硬件限制、对象参数化等等,人机共舞时代将长期存在。对于国内证券基金经营机构来讲,人机共舞不仅是技术受限原因,有时也是法规要求,比如我国当前《证券法》不支持股票账户全权委托,经营机构也就无法开展股票全智能投顾业务,当然也不是说半自动就不好,在美国智能投顾领域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的嘉信就是半智能投顾公司。
    三、人工智能将提升证券基金行业竞争平台的高度和宽度
    人工智能是先进的生产力,为整个证券基金行业赋能的同时,将各经营机构强硬拉向一个更高、更宽的竞争舞台。传统的二维报表、关系型数据库、CPU计算力、集中式架构等等面对海量数据为基础的人工智能应用,变得越来越力不从心。这类似于马车到赛车的转变,经营机构首先得购买赛车,才有参加竞赛的资格,除了赛车,还需要搭建一个赛车团队,赛车比赛马贵的多。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要在金融科技时代取得竞争优势,首先要在格局上意识到以人工智能为代表金融科技手段对行业的巨大变革、对企业的难得机遇;其次要在公司层面建立人工智能应用生态,人工智能应用不应该局限在单个业务范畴;最后要维护好人工智能应用生态,加大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力投入。这个更高、更宽的舞台需要更多人工智能背景的人员,尤其是复合背景的人员参与。
     四、经营机构将持续增加人工智能或相关领域员工
一方面,证券基金经营机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增加人工智能相关领域人才是内需。作者前几篇金融科技文章中已指出,目前经营机构对外部开发商依赖程度较高,是一种畸形的状态。虽然很多经营机构在未来还是主要依赖外部开发商,但一些大型经营机构已走在自主研发、自主掌控的道路上了,比如某些券商或基金公司已将APP视为公司统一服务平台,完全自主研发,摆脱了传统几家软件供应商的限制。作者相信,在金融科技的促进下,更多的经营机构会走上自主研发的道路或在自主研发、自主掌控方面走得路更宽,毕竟最懂企业的是企业自己,而非开发商,在这种趋势下,从事算法模型设计、数据处理、场景设计等人工智能相关的人员数量将会快速增长,同时拉开经营机构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近期证券业协会公布了98家证券公司50项业务排名。其中“证券公司信息系统投入金额”、“证券公司信息技术人员薪酬”、“信息技术投入金额”等信息技术相关考核指标体现了金融科技时代的监管导向,这加速人工智能场景落地,从而需要更多人工智能背景的人才。

“到2021年,40%的IT部门员工将成为多面手,出任多个职位,其中大多数与商业而非技术有关。”--Gartner十大IT预测

    五、监管需要更多人工智能背景人员参与
一方面,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将经营机构强硬拉上一个更高的舞台,监管对象在新兴科学技术武装的前提下开展业务;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将重塑证券基金业务生态,同时引入新型风险隐患,存在利用人工智能等先进科学技术手段,藏匿非法、不合规业务的行为。综上,监管对象倒逼及新型风险隐患对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大量人工智能背景人员、甚至复合背景人员支持监管。
     “你凝视着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尼采
                                               第七篇预计七月初之前发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