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米筐投资
1
养老金调剂落地
最近,养老金统筹终于有了大动作:
国务院6月13日下发《通知》,今年7月1日起实施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具体来说,在现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基础上,建立中央调剂基金,对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进行适度调剂,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中央调剂基金,就是让地方省市上解部分资金,为养老金缺口大的省份进行补充和支持。这是省级层面的调节,说白了,就是“富省”救济“穷省”。
而各省份上解资金是这样计算的:
某省份上解额=(某省份职工平均工资×90%)×某省份在职应参保人数×上解比例
以广东为例,2017年城镇私营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3347元,全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5847.27万人。如果按此计算,广东省一年要上交的金额为930亿。
对个人来讲,你的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不会改变,只不过有一部分被上解,支援其他省市了。
养老金统筹一直是大难题。早在1991年,中央就呼吁要提高基础养老金的统筹层次,但目前大多数省份还停留在县级统筹和市级统筹,也只有北京、上海、天津和陕西等能达到省级统筹。
实现全国统筹难题重重,最难解决的,就是地区之间的不均衡。
▲点击查看大图
以2016年数据来看,全国养老金累计结余3.69万亿元。其中,广东累计结余最高,7258亿元占全国的19.6%。结余超千亿的有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四川、上海、山西、安徽这9个地区,占全部累计结余的70.6%。
而有7个省份已经收不抵支,分别为黑龙江、辽宁、河北、吉林、内蒙古、湖北、青海。黑龙江更是累计结余穿底,也就是说,黑龙江不仅把所有的养老金花光了,还背上了320亿的债。
撑得撑死,饿的饿死。
收支不抵的省份,上解的中央调剂基金自然也会比较少,而广东、北京等省市上解的数额就大多了。经过中央调剂,结余较多的省份(贡献省),上解的养老金就转移给了“穷”省(受益省)。
对贡献省来说,羊毛出在羊身上;对受益省来说,大部分羊毛却出在别的羊身上。
2
东北的人口大坑
而这一切的背后,凸显的是人口难题。
部分地区年轻人大量流出,导致老龄化趋势明显。交养老保险的主力都走了,而领保险的人还在增加,养老金自然入不敷出。
2017年,人口净流出的省份有上海、北京、天津、辽宁、黑龙江和吉林。
尤其是东北三省,人口已连续多年净流出,2017年黑龙江常住人口减少10万人,吉林则少了15万。这也直接导致东北的老龄化加剧,2014年,辽宁老龄化比例就达到了12.1%,黑龙江省则是10.1%,都超过了国际老龄化警戒线。
更悲催的是,在东北人口老龄化提速的同时,生育率却在下滑。以吉林为例,1982年吉林省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84,到了2000年下降到0.84,2010年进一步下降到0.76,已经是超低生育水平。
造成的结果就是,东北三省的抚养比迅速下滑,已经到了1.5:1,相当于一个劳动力供养一个养老人员,可见压力之大。
反观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最明显的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地区,年轻人口的聚集,带来了经济活力,降低了老龄化比例,也奉献上了养老金额度,马太效应愈加明显。
显然,养老金的中央调剂,最大的受益者仍然是东北。
就在3个月前,国家出台振兴东北的对口合作方案,以中国最强的三个省份广东、江苏、浙江,和四个经济强市北京、上海、深圳、天津,来拉动东北经济。
但在抢人大战的当下,东北显然毫无吸引力,除了沈阳其他城市基本没动静。人口不来,东北这个“大坑”怎么填?
3
财政支付转移
作为“调剂”各地方不平衡的制度,财政转移支付早已实行多年。
财政转移支付,由财政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构成,是为了弥补财政实力薄弱地区的财政缺口,均衡地区间财政差距,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均等化,中央财政安排给地方财政的补助支出,由地方统筹安排。
分税制改革导致的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事权分化,使得中央对地方的各种支付补贴也逐渐提高。2017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6.5万亿元,增长4.5%。要知道,2017年中央财政预算收入才8万亿元。
那谁获得的补贴力度最大呢?
从转移支付总量看,四川、河南、湖南获得的拨款最多,然后是云南、黑龙江、湖北、河北、安徽、贵州、新疆等几个省份位居前十名。
很明显,前十名均是中西部与东北省份,就经济发展水平看,这些地区是明显落后与东部地区的,而广东、浙江、北京、上海这些发达省市获得的转移支付,就排在了末端。
为什么四川、河南两个排名第五、第六的经济大省获得补助最多?别忘了,这两个省份是人口大省,需要的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更多,人口数量或许另一个参考标准。
更重要的是,最近几年,四川、河南、湖北等省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对资金需求量也相对较大,中央财政在拨款时考虑到具体省市的经济情况,酌情配比也是可以理解的。
4
“劫富济贫”还是“以德报恩”?
无论是养老金调剂,还是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都是想治一治“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病。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绝对的地区均衡。无论是美国、日本,还是欧洲、非洲,受制于海权经济时代的扩张,沿海地区经济水平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中国也不例外。
而国家内部的地区不均衡、城市之间的竞争,正是国家经济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你有一个新制度很好,我也要学过来不能落后;你有一项新产业,我也要学过来甚至产能要超过你……在这样的“攀比”氛围中,经济水平就逐渐起来了。
这也造就了更大的地区不均衡。
中央财政转移性支付、养老金中央调剂,难免都会被认为是“劫富济贫”。而每次谈到这个话题,“贡献省”的朋友们就叫苦连天,“为什么我们交的税都给了其他省?”“这简直就是六省一市赚钱养全国啊!”
比如广东、江苏等省份,心里肯定也是有意见的。这些地区应当是财税与养老金双重输出的地区,虽然家底厚,但连续大强度的“贡献”,难免会打击积极性。与此同时,这些发达地区也是人口高度聚集区,目前人口结构比较年轻,但未来老龄化加剧后,也存在巨大的养老金支付压力,担忧还是有的。
但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看问题。
如果没有中西部大量人口流入,没有这么多廉价劳动力,东部发达地区绝无可能成为制造业中心;如果没有广阔腹地的制造业,没有可承接的广阔市场,也难有沿海的航运中心和贸易中心。
▲转移支付较多省份与养老金结余省份与人口增减有紧密相关性
从这个角度看,发达地区反而是“受益者”,中西部省份是“贡献者”。
作为大国经济的一员,发达地区享受了改革红利带来的好处,自然也要承担一定的发展责任。不管是通过给外来人口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还是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都是承担责任的体现,是“以德报恩”。

版权声明:“商学院”所推送的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联系方式:15210618901,商务合作请加微信15210618901。
获取商界新鲜资讯、聆听大佬领导“心经”
揭秘大公司里的“未可知”
直通全球22家知名商学院校
这是一座开在你身边的《商学院》
《商学院》已经入驻以下平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