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英国这个社会,人们都熟悉“王室”、“贵族”、“中产”、“工人阶级”等名词。那么,哪个群体算“普通人家”?
英国教育大臣嘉斯婷·格林宁表示,希望英格兰地区的所有学校,包括计划中的新一代文法中学,能做更多工作帮助"普通人家"。
她说,"教育系统应该帮助支持那些有困难的家庭,而不是少数特权阶层。"
原来如此,“普通人家”指的是那些疲于应对生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家庭。说英国的“普通人家”与贵族豪门相比大概算是“寒门”,应该不算过分。

阶层

教育大臣的此番讲话,重复了首相特里莎·梅就职演说的理念。2016年7月特里莎·梅上台第一天,便强调要让英国变成一个更公平的社会。
她说,英国保守党的全称是保守和统一党,她领导的政府,将为广大的人民谋福利,而不为少数特权阶层谋好处。
她说她懂:如果你来自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你的生活比政治圈的很多人所想象的要难得多。
中学大部分阶段就读文法学校(Grammar School)的特里莎·梅大力推广文法学校的复兴。文法学校成为英国当今教育改革的重头戏,也是现任政府希望帮助更多普通家庭子女就读的学校。再套用一个熟悉的说法,这就是希望教育改变命运,“寒门出贵子”。

文法中学

所谓文法学校是英国公立教育系统中择优录取的中学,年满11岁的学生需要参加考试筛选获得入读资格。
1998年,英国工党政府停止开办更多文法学校,理由是这种学校鼓励社会分化,只会让条件较好的学生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
文法学校由于生源好、家长重视、教学质量高,成为很多富裕家庭在选择私立学校之外,为子女获得更好教育的另一个选项。
由于这些家庭有钱为孩子成功考入文法学校聘请补习教师,很多来自中低收入家庭的孩子竞争力不够,被分数拦在了文法学校的门外。
根据英国政府新的分析数据显示,现有文法学校中的绝大部分学生来自更加富裕的家庭。于是,特里莎·梅领导的政府决定增开文法学校,使更多学校可以择优录取,让更多有天赋的“寒门子弟”受更好的教育。
何谓"普通家庭"呢?
"普通",当然不是"穷困",收入不是最低,而是有"一定的收入",不一定生活在伦敦市区由政府提供的廉租公寓大楼内,也可能生活在伦敦以外的郊区或者海边小镇。
英国教育大臣格林宁周四在BBC4台《今日》晨间节目中表示,“普通人家”的孩子可能并不够格享受学校免费午餐,但是他们在低于中等收入的家庭中长大。
按照她的说法,这样的"普通人家"年收入应该在33000英镑左右。
教育大臣划出的这个普通家庭年收入水平,实际上低于英国政府数字显示的中等家庭收入。
最近,英国劳工及养老金部门提交的数字显示,家庭人口的多少影响经济水平,也决定一个家庭究竟是处在中等收入线以上还是以下。
拿中等收入来说,单身者如果年收入达到16800英镑,即可算中等收入人士;无子女的两口子则需要25100英镑年收入才算中等;有两个年幼子女的家庭必须有35100英镑年收入才能进入中等收入行列。
如此看来,所谓"普通人家"指的是中等偏低收入家庭。根据英国政府的统计数字,英格兰地区共有35%的小学生,即大约250万儿童生活在这样的"普通家庭",因为他们的家庭收入尚没有低到享受免费午餐的程度,却又不够中等收入水平。
英国官方今年3月公布的数字还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贫困儿童生活在工薪家庭中。在这样的家庭中,至少有一位家长有工作,但收入仍然不足应付不断上升的生活费用。
帮助这些生活困难,但又无法享受社会福利补贴的工薪家庭的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成为英国目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

书中自有黄金屋?

英国现任保守党政府计划开办更多的文法学校;教育大臣表示,这些新的文法学校将"向所有人敞开大门",接收更多来自工薪家庭和弱势家庭的学生。
教育大臣格林宁说,这些学生将是英国和英国经济的"脊梁",他们"需要更多好学校"。她同时要求所有文法学校改变招生标准,让贫困家庭孩子有优先录取资格。
英国执政保守党以文法学校为重点的教育改革计划,从始自今争议不断。
主要反对党——工党和自民党都批评认为,这是保守党精英教育的延续,只会加深英国社会的分化。
自民党领导人提姆·法伦说,“政府想的不是把所有的公立学校都办好,而是花更多钱再搞一次意识形态试验。工薪家庭的孩子又被这样的教育计划给涮了。”
工党则认为,保守党政府的教育改革,把"普通家庭"作为扶持重点,是故意把真正的寒门子弟排斥在外。
英国教育慈善机构萨顿信托基金会(Sutton Trust)总裁李·艾略特·梅杰则表示,最穷困儿童占了穷困儿童总数的三分之一,文法学校完全没有为这三分之一儿童提供教育。
他认为,现有的文法学校"精挑细选家庭背景和学习成绩",如果政府希望文法学校能推动英国社会的流动,现在根本做不到。
文章来源:BBC
英国妈妈群、置业安居群
私校教育群、欧洲海淘群
吃喝玩乐群、英国签证群
入群请加居哥微信号:propertyuk 注明群名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