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已获得作者授权
来自微信公众号:寻匠之美
微信号:xjzm681
历经沧桑,
阅尽千帆,
更会懂得其中的意义。
《大学问》
夏季的风燥热吹过,
裹挟着毕业学子的离愁别绪,
高考、毕业、
各奔东西、散落天涯···
几件人生大事,
好像都集中在这个六月发生,
而他们的故事也在这个夏天,  
朝着不同的未来浩荡奔去。
你的学生时代,
是怎么结束的?
是穿着学士服各种摆拍留念时,
是班级聚餐碰着酒杯说再会时,
还是在毕业晚会大合唱
一曲高昂、泪流满面时?
在这个离别的日子,
汕头大学一首  
“非正式版”校歌《大学问》
一开口就唱哭了无数人。
 成千上万名师生合唱的宏大场面 ,
360度视频投影的体育馆,
一张张青春洋溢、充满希冀的脸庞,
极具感染力的曲调,
振奋人心的歌词,
一曲未完,
很多同学便已热泪盈眶,
酸了鼻子、
哽咽了喉咙。
而屏幕外的我们,
同样也被深深打动,
不由得想起那渐渐远去的四年时光,
它见证了我们努力的痕迹,
也见证了我们探究求知的心。
学士帽上的帽穗,
从左边拨到右边,
手捧鲜花接过老师颁发的毕业证书,
一个深深的鞠躬,
一句包含万语千言的珍重,
在踏出校门的那一刻,
所有的一切就像一场谢幕的电影。
青春兵荒马乱,
我们潦草离散,
尚未佩剑,
出门便已是江湖,
然而毕业学子并不是一无所有,
这首歌就是汕头大学
送给所有毕业生的佩剑,
是一份无比厚重的生命礼物。
这是全国唯一一首   
以流行歌曲身份成为学校象征的歌曲。
没有强调感恩,
没有诉说学校的历史,
也没有要求学子功成名就,
更像是一个历经沧桑,
充满智慧的前辈给学子的教诲,
是临行前的嘱托和期盼,
对做事,做人,学习的最后教导。
《大学问》的曲子,
来自Beyond乐队黄家驹的《光辉岁月》。
在许多人的心里,
这首歌早已成为一种信仰,
一种永不言弃的坚韧力量。
1990年,
曾经香港的摇滚巨星黄家驹,
去南非旅游途中亲眼目睹了   
战争后的满目疮痍,
昔日的家园变成废墟。
他看到非洲人民   
生活环境的艰苦恶劣,
陷入深深的震撼之中,
认识到自由和和平的重要。
后来得知曼德拉被囚禁在牢狱中27年,
却坚持斗争的传奇故事,
更是甚为感动,
为了向曼德拉致敬,
黄家驹创作了《光辉岁月》,
不仅赞颂曼德拉,
更是对追求自由、坚持梦想,
不屈服于命运的人的激励。
那一年,
这首歌轰动了整个乐坛,
无数人在深夜听到熟悉的旋律痛哭流涕,
也有无数人从这首歌中,
找到了坚持下去的希望,
和精神信仰般的力量。
连李嘉诚都说:
“今天我,虽八十有七,
对黄家驹先生的歌和词,
也常有触动。
音乐的共鸣力,不可小觑!” 
正是在感于《光辉岁月》
积极的正能量,
李嘉诚花重金买下了
这首歌的版权。
2008年,
李嘉诚又邀请香港金牌作词人
林夕重新填词,
作为汕头大学的毕业校歌
此后每年6月30日,
汕头大学都会在毕业典礼上,
由师生合唱《大学问》。
截止2017年,
89岁、作为荣誉校长的李嘉诚,
16年风雨无阻地参加了
汕头大学毕业典礼并致辞,
数十年来几乎以一己之力
支持创办汕大并与之一起成长。
他把自己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人生观和价值观融汇其中,
希望学子能够在未来的海阔天空中,
坚守做人的操守
和对知识的探索精神。
这首歌,
有李嘉诚的光辉人格,
有曼德拉的理想主义,
有黄家驹的人道精神,
还有林夕的深切嘱托,
每一句、每一词,
都道尽了人生哲理。
“知道什么叫天高地厚”
希望学子们走出校门,

不要被浮华所牵绊,
也不要被名利地位所阻碍,
不自大、不自傲,
始终保持一颗谦逊的心。
“我们懂得学问没尽头,
我们懂得学习的理由。”
学习不仅仅是   
大学四年的阶段性任务,
更是终身学习的历程,
学习的理由,就是梦想,
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感知。
要不断汲取知识,
才能让自己的生命宽度变得更宽,
生命才能变得厚重,
生活也能变得更加有意义,
内心才能获得充盈。
“学会怎么做事,
再学做人的操守。”
一个人的品行,
是从他做的事情中来体现的,
只有把事情做好,才能做好人
李嘉诚先生说: 
“成人是做事的必然结果。
把每一件事情做好,
就是把人做好。”
每每听到这首歌,
我们的眼泪便会自然滑落,
历经沧桑,阅尽千帆的人   
更会懂得其中的意义,
对梦想的坚持,
对自我内心的探索,
对生活的不妥协,
就是生命最浓重的底色。
不辜负青春,
不辜负岁月,
不被生活打倒,
不被世俗牵绊,
永保青春的热情和赤子的明朗,
在理想的路上奋力前行,
这便永远的青春!
- END -
图片源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偷偷说一句,求是哥开通个人号啦:qiushibro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