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留学生日报
每天优质海外新闻 
百万留学生都在关注
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父亲节。
今年的父亲节,正好赶上端午节小长假。放假回国的小伙伴,终于可以和爸爸一起搬小马扎,坐在门前包粽子了。
他们在大家的普遍印象里,是父爱如山。
他们的形象往往是沉默的、严肃的,甚至有时候有点残酷和绝情。
他们嘴里似乎总没有什么好话,拳头也是紧紧握着,更不会表达感情。
就像朱自清《背影》中描写的一样,再波澜壮阔的情感,也都融化在那几个橘子里。我们与父亲之间,渐渐的,渐渐的,似乎总是一路走着一路无话。
但其实,每个父亲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小男孩。
还记得这些年网上经久不衰的“别让男人带娃”的搞笑图片么?
现实生活中,有一些爸爸们总喜欢给自己的孩子讲一些自认为搞笑的笑话,或者做出自认为搞笑的事情,但是可爱的爸爸,你知不知道,我们“hen受伤“啊。
美国网站Boredpanda曾就总结了那些父亲让孩子哭笑不得的瞬间。

爸爸刚刚搬到东京,我让他发来一张窗外的景色。。。
图源:Boredpanda
女儿拿到驾照,邀请爸爸第一次做自己开的车。
图源:Boredpanda
爸爸将孩子的屋子送给了自己的宠物,然后发了一张照片。
图源:Boredpanda
这是爸爸发给男友的自我介绍。
图源:Boredpanda
“你们都说我不是个好爸爸,但这张照片却一直留在相册里”
图源:Boredpanda
妈妈说今年要一个小一点的圣诞树,爸爸带回来了这个。
图源:Boredpanda
中国的爸爸们有了微信之后,画风也开始不对了。
老爸和我们似乎总是不在一个频道上,但每一句中都体现了“严厉的关心”。
图源:阳光美文网
图源:阳光美文网
图源:阳光美文网
老爸有时候总是搞不清楚状况
爸爸,你还知道哪个是孩儿吗?
图源:牛大侃
图源:牛大侃
有时候,说着说着,他们就变成了话题终结者。
图源:阳光美文网
爸爸,这句话我接不了。。。
感谢微信,让我有了两个爸爸,一个是生活中的,一个是微信上的。
他不仅仅是那个只会在我们犯错时,吹胡子瞪眼的男人,也是个爱玩玩手机,如假包换的段子手。
多年以后,这些段子会变成家庭聚会饭桌上的谈资,会变成我们嘲笑他们不懂幽默的证据,还可能是在病床前,逗他们开心的万能钥匙。
“爸爸,今天换我给你讲个笑话吧。。。”
但毕竟,上面的段子手爸爸们,依旧还是稀有动物。
更多的,还是像主持人马丁一样的,中国式父亲。
马丁曾在一个节目上回忆自己的爸爸是一个“老顽固”。明明想夸孩子,却总是不会夸。如果有100句对一件事情的评价,他总是能非常迅速的找出最难听的一句送给马丁。
图源:互动百科
他说,中国式父爱最大的问题是父亲不懂孩子,不懂的如何沟通,更不懂孩子想要什么。爸爸明明想和孩子亲近,却总是鸡蛋里挑骨头,忍不住想数落你。他们对待孩子反抗的态度,并不是询问和理解,而是以暴制暴,用反抗去镇压反抗,最后换来的却是无休止的逆反。
网友小c就是中国式父爱“宠溺“成长起来的。小c说,爸爸在我心里美好的记忆只停留6岁前。
图源:电影《钢的琴》
“6岁的时候,我妈带我去报了电子琴课外班。
一开始是妈妈带着我去,每周一次,比较简单,学的也很开心。后来妈妈换了工作,周六经常要加班,就变成爸爸带着我去,并且每天晚上监督我练琴。
自从妈妈换成爸爸,我的噩梦也就开始了。由于学习的曲子变难了,我总是弹不好,我一弹不好,爸爸就要让我伸出手来,打一下。再弹不好,再打一下。越打就越紧张,越紧张就越谈错,错的越多,惩罚就会升级。
我属于那种逆来顺受的性格,从来不会反抗,每次我就是哭,不停的哭。我一哭,我妈就进来批评我爸。然后把我拉走,结束一天的练琴。时间久了,我爸觉得这样非常影响我的进度,就在每次练琴的时候把门锁上,还在门的窗户上挂了帘儿,这样即使屋里哭的惊天空地,屋外也只能听声,干着急。
经常,我是哭着走出练琴的房间,哭着回倒床上,哭着睡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非常害怕我爸下班回家,因为一回家就要开始练琴。我也曾怀疑过,我到底是不是我爸亲生的。
但长大后,我发现,我爸打我的时候肯定真心打,但也是真心疼。因为经常第二天早上,我爸总是会在我没醒的时候走到我的床边,亲我一下,把我弄醒,然后告诉我,他其实也不想打我,但你自己也得争气,多练练,晚上回来检查。
小时候我非常不理解我爸,为什么他就不能像别的爸爸一样,对自己的孩子好一点,温柔一点,琴弹得不好就耐心的再来两遍。后来我看到一个爸爸写给自己孩子的一句话后,我就想,哎,算了吧。那个爸爸说:孩子别怪爸爸啊,我也是第一次做爸爸。”——小c
图源:电影《钢的琴》
很多时候,我们和父亲之间因为不沟通,有太多的山水挡在中间。长大了之后,却因为无意中看到的一句话,让其中的“恩怨”烟消云散。
诗人董方玉,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父亲的日记。日记上面写满了董方玉小时候的点点滴滴后:“方方这个孩子今天不太听话,又哭又闹……”“方方今天在我怀里睡着了……”,这时董方玉才体会到父亲深沉的爱,体会到一个父亲是如何伴随他从儿童到少年,再从少年到青年。
于是他写下了《父亲的散文诗》。
庄稼,露天电影,踏板缝纫机,蓝色涤卡上衣,饼干…….这一切,不仅是父亲日记里的文字,也是他一步步成长为爸爸的印记。
做一个好父亲确实很难,但有的人却做成了典范。
电影《完美陌生人》中,有一段爸爸对女儿的暖心对话。这段对白可以被称为教科书一样的家庭性教育典范。
电影中的女儿出去和男友约会,男友要留她在家里过夜,她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她想去,但是又不是很确定,怕不去的话,男友会不高兴。于是他打电话询问了爸爸的意见。
但剧中的父亲却给了几乎满分的回答。
这样的爸爸,请给我来一打,谢谢。
无论是母亲节还是父亲节,对它们的庆祝本应是相同分量的,男女各占半边天嘛。
但根据小编这二十多年的亲身感受,相比与母亲节,父亲节更像是一个隐士,深山老林,无人问津。
更有统计显示,父亲节期间人们的消费热情,远远不如一个月之前的母亲节。孩子往往会买各种鲜花礼物送给妈妈,而在父亲节,消费者所花的钱却远远不止母亲节的一半。难道这个也来性别歧视?
爸爸们看到这儿,默默流下眼泪。
其实这不难理解。每当提到母亲,回忆起来的总是慈母,三月的阳光,烛光里的妈妈,听着就想掏出钱包里最后的10块钱,买2朵康乃馨。
但在我们的情感模式中,父爱如山,大山又怎么会说话。它的波澜壮阔只能每个人亲自体会。
父亲总是把自己的感情藏起来,总是要把好话变成坏话,总在和子女相处的失败经验中,学习如何做一个更好的爸爸。
有时候一个人的成熟与年纪无关,年轻的父亲在第一次面对新生命的时候,心里充满了兵荒马乱。
那个时代,没有人告诉他们要和孩子谈心,更没有人告诉他们怎么样才是一个好父亲,所以他们就拙劣的,摸索着,去做一个看起来,不算太差的爸爸。
图源:搜狐
终于有一天,孩子长大了,用他的成长成就了父亲的成长,但父亲也老了。年轻的时候,你没有学会做一个好爸爸,我也没有学会如何做一个好孩子。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好接到了爸爸的电话。他问我今年一个人在美国,有没有吃粽子。
其实我很想在最后告诉他,我很想他,但我还是没说出口。不过我知道,他也想我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