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今日头条的用户再多,抖音的日活跃数再庞大,但是我相信,你的生活和朋友圈、你的工作,还是建立在微信的生态之上,这种社交上的强关系链才是腾讯的核心竞争力。
冰川思想库特约撰稿 | 熊志
在“腾讯的梦想其实是我PS出来的”图片骗过所有人之后,一张张一鸣朋友圈的截图,让马化腾又成了话题人物。
在这张截图里,两个当下最大的流量巨头撕起来了:庆祝抖音Tiktok Q1苹果商店下载全球第一的张一鸣发了个牢骚,“微信的借口封杀,微视的抄袭搬运挡不住抖音的步伐”。马化腾很快怼了回去,“可以理解为诽谤”。
双方你来我往。
张一鸣表示一直在公证,“材料我单独发给你”。
马化腾却冷冷地回复,“要公证你们的太多了”。
在互联网短视频整治没有结束的关口,因为抖音引发的互撕,让流量战场上的圈地运动显得火药味浓了不少。
对于被批“没有梦想”的马化腾而言,他没有回应有关腾讯只会投资、不会做产品的指控,反而在张一鸣提到的“封杀”和“抄袭”上,表现得有些不可容忍,显然这戳中了腾讯的痛处。
腾讯与今日头条的流量战争
如果我们把时间拉回到去年底的乌镇饭局,东半球最贵的腾讯系饭局中,坐在马化腾右手边第三位的恰恰是张一鸣。虽然是在座唯一与腾讯没有资本瓜葛的CEO,彼时的张一鸣,依旧作为不站队的巨头,与马化腾把酒言欢。
▲2017年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东兴饭局” 
但实际上,在内容分发和短视频两大核心领域,腾讯与今日头条的战争,一直未曾断过。
 早在2015年11月,今日头条与微信之间,就相互关闭了接口,在微信上打开今日头条的文章,或者将头条的文章分享到微信,都会出现未安装对方应用的提示。
2015年年底,张一鸣宣布推出“千人万元”计划,扶持头条号创作者。腾讯在2015年6月低调上线仿头条类算法平台天天快报,同时在2016年3月启动“芒种计划”,与头条号争夺自媒体创作者。
此后两年,二者重金砸钱,自媒体补贴变成一场烧钱的战争,而在此之间,围绕版权之间的纠纷,也没有断过。
2018年2月12日,微信发布“关于打击违规春节线上活动的公告”,今日头条通过红包、会员、优惠券拉新导量的举动被封杀。
不甘示弱的今日头条,亦发布公告,禁止推广微信、微博等第三方平台账号。
再往后一个月,有网友发现,朋友圈看不到抖音短视频内容了。虽然腾讯辟谣称,只因抖音在朋友圈的转发量触发了微信设置的阈值,不过这起风波还是被打上“微信屏蔽抖音”的标签。
2018年4月初,腾讯重启短视频平台微视。这个诞生于2013年却在2017年4月被关闭的产品,重新上线时,其产品形态跟抖音非常相似。对此,有媒体评论腾讯在试图“用抖音的方式打败抖音”。
不仅如此,腾讯还宣布投入30亿,重点扶持短视频达人,试图在火爆蹿升的竞品抖音之外,建立起腾讯的防御工事。
从腾讯的产品路线来看,张一鸣并没有说错,从天天快报到微视,至少在内容分发和短视频这两大重要领域,腾讯是在亦步亦趋。
作为BAT格局的搅局者,今日头条(字节跳动)的快速成长,割掉了马化腾的部分帝国版图。做信息流失败的百度已经掉队,主打支付和电商的阿里,更多是观望者的角色。对于张一鸣的吐槽,也难怪马化腾会耿耿于怀。
但作为最大的敌人,马化腾又不能将这种耿耿于怀转化为站队式的敌意。所以尽管战事不断,马化腾还是把张一鸣当做能在一张桌子上哈啤的兄弟。他不仅要近距离观察这个最具竞争力的流量巨头,还要避免头条落入别人之手。
就像马化腾支持摩拜卖给美团一样,在豪强争霸的互联网竞争中,多一个朋友总归不是坏事。
马化腾在怕什么?
不管腾讯有没有梦想,可以肯定的是,它的野心足够大。从这个层面来看,马化腾和张一鸣互撕,不只是流量层面的担忧。流量背后的技术,才是未来的趋势所在。
今日头条和抖音的崛起,让马化腾等一众鹅厂人豁然发现,数亿日活的QQ和微信流量版图,竟然能够如此轻易地被撬动。
事实上,不只是腾讯,贺树龙在《门户的悲哀里》里也写到,搜狐网易新浪在新的算法推荐模式下,“地盘日益收缩,到最后只剩下了新闻聚合”。
腾讯的被动,门户的衰落,对应的是今日头条、快手、拼多多的火速增长。
在内容分发层面,今日头条和快手,以千人千面的算法推荐,让传统门户毫无还手之力,甚至连拼多多都将搜索的入口放在次要位置,做起了个性推荐的商品流。
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在手随时触网,大量没有目的性的流量涌入。今日头条开启的算法技术,在此基础上将内容喂到读者嘴边,让喂养形成习惯,圈住用户。
腾讯用微信公号设防,坚守去中心化的战术,不干预内容的分发,在天天快报增长乏力,腾讯新闻门户式微的前提下,实现了完美的防御。但抖音的火速崛起,让短视频取代图文成为新的更符合用户“惰性”的“杀时间”工具。
日活上亿的抖音,对微信公号的竞争效果很明显。就像韩洪刚在文章《下一步,离开微信公众号?》里提到的,广告主那只看不见但至关重要的手,“正在调转方向”。
▲3月份的抖音日均独立设备数(数据来源:艾瑞数据)
▲3月份的抖音月度独立设备数(数据来源:艾瑞数据)
可以说,在改变用户习惯的技术创新上,腾讯掉队了,而且在用户的逻辑上,产生了偏差。
原本以为流量做到了极致,将触网用户一网打尽,结果发现,头条、快手、拼多多和趣头条们,在互联网下沉的四五线城市和农村边缘人群上,耕作得不亦乐乎。尽管这些流量,让今日头条等产品显得有些low,但是它却撑起了互联网新贵们庞大的用户市场和估值。
显然,“五环内人群”的马化腾们,无法理解五环外人群的世界。等到鹅厂真正意识到这块新大陆的重要性时,张一鸣已经通过内容分发和短视频的产品矩阵,形成了全面包抄。
▲今日头条的产品布局图(图:网络)
错失了诸多技术风口的马化腾,前一天还因此被批没有梦想,时隔一天,正好又看到傲娇的张一鸣指控封杀和抄袭,难免有情绪啊。
马化腾张一鸣真的会打起来吗?
话说回来,虽然马化腾和张一鸣在朋友圈互撕,在吃瓜群众看来,热闹得很,但腾讯与今日头条之间的战争,未必打得起来。至少不会像过去那样,真刀真枪、赤膊上阵,以至于神仙打架,用户遭殃。
今天的腾讯已不再是3Q大战时的腾讯了。彼时的马化腾,一气之下让用户二选一,从此开启了口碑滑坡的一段黑暗历史。《狗日的腾讯》雄文腾空出世,则成为标志性事件。
如今互联网巨头们的战争,能在饭桌上解决了的,就争取用资本的方式,化干戈为玉帛。
在这点上,腾讯虽然被指没有梦想,但确实很精明。就像快手,这个悄无声息之间做到一亿日活的产品,马化腾的竞争方法论是,领投3.5亿美元,让它的身上流淌自己的血液。快手CEO宿华,也成为马化腾乌镇饭局的座上宾。同样的操作路数还有趣头条和拼多多。
当然对于今日头条来说,选择不站队,甚至被传拒绝了阿里的投资,这种自己做巨头的野心也许会让它和腾讯之间保持距离。
从产品的定位来看,目前头条的用户边界与腾讯存在交叉,但是,在我看来,今日头条还没有真正切入到社交领域。
哪怕今日头条的用户再多,抖音的日活跃数再庞大,但是我相信,你的生活和朋友圈、你的工作,还是建立在微信的生态之上,这种社交上的强关系链才是腾讯的核心竞争力。
正如共享单车在一两年之间的潮起潮落,在产品和互联网项目创业周期无限缩短的当下,腾讯也没有精力去打这场仗。这意味着,马化腾会更多地把张一鸣当做威胁自己技术先行者地位的弄潮儿,而非敌人。
话说回来,这个世界上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当年吐槽“有什么业务是腾讯不做的吗”的美团CEO王兴,现在不也成了马化腾身边的新贵了么?
而且,对于互联网整治的窗口期,内容领域的两位老大哥马化腾和张一鸣,都面临着某种天花板式的困局。在这点上,他们必须惺惺相惜。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觉得文章不错,就打赏一个吧!
最近更新
汇聚思想,分享锐见
公号ID:ibingchuansxk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
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
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
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
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
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
本文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
欢迎权利人与我们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请于后台留言。
点一点广告,心情会更加愉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