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黑石集团的首席执行官、联合创始人史蒂夫.施瓦茨曼是“华尔街之王”,那么“陆家嘴之王”应该是华兴资本的创始人兼CEO——包凡了。
关于包凡:
光头,戴眼镜,大耳朵,个子不高,目光犀利,西装笔挺,霸气侧漏,这就是包凡。
华兴公司里的人都叫他老大,包老大。他身上有着银行家少有的草莽气息,果敢,睿智,且好斗。包凡喜欢格斗,习柔术和泰拳,因年幼瘦小为了打回去而学习格斗,打小骨子里就透着一份争强好胜。
与史蒂夫.施瓦茨曼的“双赢”理念相同,包凡也认为“过满则亏”,他总是通盘考虑企业家和投资人两方的利益得失,而不是为了自己的佣金而一定要促成交易,并且会分享利益,自己能赚10块,那就只赚5块,剩下5块留给别人。
因此,包凡结识了许多“兄弟”,在市场上很吃得开,他的华兴资本成立虽不过12年,但已经成为了国内公认的互联网领域顶级投行。在创投界甚至流传这么一句话:如果你没听说过包凡,或者包凡没听说过你,那么说明你的业绩还拿不上台面。
跻身王者之列
长期在创投圈、投行圈工作的人,没有人不知道国内新兴投行的四大金刚:位于北京的华兴资本就是其一。而对于更多普通大众来说,华兴资本和包凡被广泛熟知,大概还是因为其促成了滴滴快的合并、美团大众点评合并、滴滴Uber合并等互联网领域的超大并购案。
但一翻开华兴资本的历史业绩就会发现,自2004年成立以来,中国互联网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一系列融资、并购、上市行为的背后,都有华兴资本的身影。
  • 2006年的当当网、千橡互动,
  • 2007年的巨人网络,
  • 2008年的暴风影音,
  • 2009年的开心网,
  • 2010年的神州租车、奇艺(后改名为“爱奇艺”),
  • 2011年的京东商城、聚美优品、大众点评、赶集,
  • 2012年的优酷土豆,
  • 2013年的百度、PPS、阿里巴巴、酷盘、奇虎360,
  • 2014年的腾讯、京东以及陌陌,
  • 2015年的滴滴和快的合并、58同城和赶集网合并、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到2016年的UBER和滴滴相互参股……
可以说,华兴资本已经承包了手机里90%的APP。作为背后的财务顾问,华兴资本也总在这些改变世界的互联网公司最关键的发展时点,帮他们拿到最合适、最必要的钱。
善于在企业家和投资人之间游走的包凡,曾被称作是“梦想推销员”。包凡认为,做投融资咨询业务并不仅仅是简单的“介绍人”或“中间人”。
“投资人的价值是发现对的公司并参与其中,现在有谁还会考虑当初投百度时是每股1 块钱还是2 块钱进入的?现在没人在乎这个事儿。”包凡如是说。
成立12年间,华兴资本已经在国内投行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在海外项目上可以与国外大投行平起平坐,跻身王者之列。
中国人自己的投行
这符合包凡要打造“中国人自己的投行”的初衷,也与包凡过往的经历密不可分。
在创建华兴资本之前,包凡曾先后服务于摩根斯坦利和瑞士信贷,曾经领导了中国联通56亿美元的海外上市,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IPO项目之一。
而他对投行最初的认识来自于曾任银行高管的爷爷。30多年前,包凡就会跟爷爷穿着他们最好的衣服,光顾上海淮海中路那家红房子西餐厅。在用餐的同时,爷爷还会给孙儿讲些十里洋场的逸闻和自己做过的事,这也是包凡对金融界最初的启蒙。
2000年,在外资银行打拼了7年之后,包凡选择离开投行,担任国内领先的IT服务和软件公司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席战略官,负责投资、并购及战略合作业务。
也正是在亚信集团的那4年,包凡接触了许多中国本土的高科技创业公司,同时也建立了自己的企业家朋友圈。这些公司有着百分之几百的高成长速度,但并没有人从投资银行的角度给他们提供帮助,创业公司这种现实的需求使包凡萌生了创业的念头。
于是,包凡在2004年离开亚信,创业成立了华兴资本,主营业务就是帮助一些创业企业进行小规模的融资交易,进而帮助他们吸引风投的注意。据说,一直很喜欢Renaissance(复兴)这个概念的包凡,先为公司取了英文名China Renaissance,而后译为中文“华兴”。
“华兴资本在刚刚创办时的日子并不好过,毕竟要直接面对那些大型投行的竞争,”包凡曾经在摩根斯坦利的同事邓肯.克拉克(Duncan Clark)说道,“但很快他们就发现帮助那些小规模的公司做大做强实际上有着非常可观的收益。”
在12年间,华兴资本从最开始的FA(财务顾问)到精品投行,扩展到如今的全业务投行业务,业务线也从天使轮投资一直到上市的融资和并购交易。这其中不仅有中国企业的现实需求,更多的还有包凡的拼劲和魄力。
2012年,包凡做出转型全业务投行的决定,在香港成立华兴证券,拿到了香港证监会的牌照,正式进军IPO和公开市场并购交易。随后的2013年,华兴资本又获得了美国的券商牌照。
2013年6月,兰亭集势赴美IPO,华兴第一次扮演承销商的角色。随后的2年,华兴资本就承揽了中国大部分IT企业赴美IPO交易。除了京东、聚美优品、陌陌,这张名单上还有途牛、乐居、神州租车……
华兴资本已经超越了数家华尔街的金融大鳄,在中国企业赴美进行IPO选择承销商时,瑞银排在第一位,第二位就是华兴资本,超过瑞信和美林。
在包凡的理解中,做投行从根本上说就是做品牌。摩根和高盛今天之所以有这样的市场份额,当然有许多其他因素起了作用,例如资源和人才,但归根到底靠的是金字招牌。“中国那么多的民营企业上市,老板可能从来没去过华尔街,他为什么会知道让董秘给摩根、给高盛打个电话或者找人介绍一下?就是因为品牌。”包凡总结道。
显然,赶上中国互联网经济的浪潮,包凡的华兴资本已经在国内互联网领域的投融资、并购业务和海外上市业务上奠定了品牌形象。而伴随着中概股的回归,包凡也将眼光收回到A股市场。
去年4月,中国证券会核准设立华菁证券,这是根据《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补充协议十批准设立的第二家合资券商。在华菁证券的股东中,华兴资本占比49%,这也意味着,在香港、美国拿到证券牌照之后,华兴资本又收获了A股牌照。
业内人士认为,资本市场是越往后期量级越大,利润也越丰厚。更重要的是,有了牌照,“华兴资本从承销保荐、交易经纪、咨询到二级资管都可以做,方便客户,也可以提高自身竞争实力。”
至此,华兴资本将形成上下游打通的一站式闭环金融服务,包括私募融资、IPO、再融资、并购重组、债务融资等。包凡距离“金融帝国”的梦想更近了。
创投梦工场采访包凡时发现,他的野心很大,他希望能以华兴的成功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他以一个投行人的方式对投行这一行业的未来做了一些定量分析。他说中国资产证券化的比例 ((股市+债市)/GDP)只有40%,而美国这一比例是120%;中国直接融资(股权融资)的比例为20%,美国是70%;中国投行的收入大约只有美国 投行的十二分之一。这样比较下来,中国的投行还处在萌芽期,未来的发展前景不比互联网行业差。“最近监管政策的改革与开放给这个行业带来了很多创新机会, 不过,未来中国投行能真正做大的,一定包括以华兴为代表的创业型的金融服务机构。”这一次,他的胜面应该还是很大,因为专注是他最可怕的力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