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上上周,极限男人帮走进学校,让参加高考誓师大会的高三同学们站成一排,接着,向他们抛出了残酷的六连问:

残酷六连问
1.你的父母都接受过大学以上教育吗?
2.你的父母是否为你请过一对一家教?
3.你的父母是否让你持续学习功课外的一门特长且目前还保持一定水准?
4.你的父母是否让你拥有过一次出国旅行?
5.你的父母是否承诺过你要送你出国留学?
6.从小到大是不是父母心中的骄傲?是否一直在亲朋面前夸你?
对于每一问,回答“是”便可前进一条线,回答“否”则原地不动。
6道问题问完,最终有1位女孩站到了最前,但仍有4位同学留在了起点。
按当时距离作为各自起跑点,可见,已有不少学生比同龄人领先不少。然而,他们之所以比别人站在前面靠的是父母创造的优势。
每个孩子的家庭都会为TA提供生活、经济、教育环境等等的一切,这就是人生赛道上的助力,助力寥寥无几的孩子,注定要通过艰辛的努力去改变这一现状。

学生们跑完后,发生了逆转,很多跑进前20名的同学,起跑线并不在前面,他们用自己的努力,超越了对手!
节目最后,黄磊说:
我们有一句词叫:赢在起跑线上。凡是赢在起跑线上的都是短跑。人生啊,一定不是场百米赛,一定是场马拉松,是个长跑。这世上从来没有一个马拉松是在起跑线上赢的。前面那6步,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其实就是最小最小的一毫米。
节目点燃了网友们的情绪,很多人哭成了狗,回忆起一幕幕艰辛奋斗的画面,感叹努力是多么的重要
家长正在忽视孩子的努力
关于“努力”,也许这些公式是最好的鸡汤料包:
这揭示了地球人都知道的深刻道理:
每天坚持多努力一点点,终会形成强大的优势积累!
这样一种理念在教育上就是成长型思维模式
成长型思维模式:一个信念系统,认为通过坚持、努力及专心致志地学习,一个人的智力将得以成长或发展。
然而,很大一部分家长,天天在用一种错误的方式夸孩子:

孩子,你真聪明!
想想看,这是不是家长在自夸?夸自己的基因多么优秀,完全忽略了孩子的努力,无形中在给孩子塑造
固定思维模式

固定型思维模式:一个信念系统,认为一个人有着先天注定的智力、技能或才华。
因“聪明”而被表扬的孩子,不知不觉中相信,他们遇到的每一件事情,都在考验他们是不是真聪明,为了避免努力尝试产生失败,只选择更容易的方法。
这样,家长“思想向左,行动向右”的错误,就会导致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孩子的差距。
家长正在对孩子错误的奖励
小孩在很小的时候,哪怕在原地转圈也可以笑个不停,即便是摔跟头,只要不疼爬起来照样继续玩,这就是世界万物带给小孩的新奇感,人类大脑对新奇事物高度敏感,新奇感触发了探索和学习的动机,这就是为什么小孩子容易
自得其乐

自得其乐,“autotelic”(自得其乐)是由“auto”(自我)及“telos”(目标)两个希腊字根组成的。所谓“自得其乐的活动”,即指该活动本身就是目的。
但是,慢慢地,大部分家长因为缺乏耐心,在对小孩管教过程中,运用了立即凑效的奖励和处罚,并乐此不彼,在这一点上,与用食物和棍子训练宠物没有本质区别,就是胡萝卜加大棒。天生自带驱动力3.0的孩子,从此被强行装上了驱动力2.0系统。
驱动力1.0:生物驱动。
驱动力2.0:寻求奖励,避免惩罚。

驱动力3.0:内在成就感驱动。
——丹尼尔·平克《驱动力》
考100分是为了得到个玩具,帮妈妈洗碗是为了得到零花钱,画一幅画为得到一个奖状……这样逐步习惯了通过
外在奖励
驱动学习,失去
内在奖励
带来的心流,形成了短视思维。

外在奖励:通过另外个体或资源,比如金钱、证书或奖品,提供给一个人的外在诱因。
内在奖励:完成某事时一个人感觉到的个人满意度。
家长让孩子与失败为敌
孩子考试考的不好时,有的家长会脱口而出“是不是没长脑子”,或者以扣零用钱的方式惩罚孩子,在做家务做的不好时,家长又会说,“想当年,爸爸七岁就会做饭了”……这些让孩子觉得自己很笨,能力差劲。
另一些家长,时时刻刻关注孩子,孩子还没跌倒前立马抓住他们,做题有出错迹象时立刻纠正,想帮助洗碗以容易打碎的理由婉然谢绝。
从此,失败开始成为孩子的敌人,孩子开始害怕失败,一旦遭遇上了,将会手足无措。家长完全忽视了,对于孩子来说,成功和失败的真正价值
成功和失败不应该当成奖励和惩罚来体验,而应该当成信息来经历。
——认知心理学家 罗姆·布鲁纳
送给家长六一节礼物
在上面找到座位的家长们,从今天开始,是时候弥补下孩子了,请领走以下工具箱,给孩子重装驱动力3.0:

“正确表扬”工具箱
1.表扬孩子的努力和采用的方法,而不是天分。

2.把表扬具体化,具体告诉孩子什么事情做得好,什么值得表扬。
3.表扬要在私下进行,作为信息反馈,而不是颁奖典礼。
4.只在有原因的时候才表扬,要么真诚,要么闭嘴。
“趁早犯错”工具箱
视频来自:焦糖猫育儿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