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又上了头条,继上次被“没有梦想”的天马流星拳捶晕了之后,这次众多媒体人振臂高呼“腾讯没有价值观”。这次事件的起因很简单,腾讯旗下的TOPIC基金(腾讯兴趣内容基金)投资了一家业界非常有争议的公众号的:差评。业内笑称:“没有被差评洗过的记者不算真正的科技记者”,风评可见一斑。
作为平台方的腾讯,旗下的内容基金却投资了自媒体作者心中的洗稿平台,这种巨大的角色与利益冲突无可避免的成为了舆论的焦点!
本次事件的两大主角,差评因洗稿动了广大原创媒体人的蛋糕,腾讯却投资变相嘉奖了错误的“方法论” 。自然,求捶得捶,最后腾讯公关+小马哥出来救场,差评的投资不保。但如果腾讯和差评事情就这么过去了,媒体人和吃瓜群众宣泄一下情绪那只是继续给金主爸爸送人头/带流量…
舆论热点终将过去,要穿越现象,抵达(八卦)的本质。
▌一、必然投资”差评“的腾讯
2017年顺风顺水的腾讯,好运并没有延续到2018年。
王者荣耀送来一波高潮之后,腾讯游戏的天花板隐现出来。虽然游戏这头现金牛依然牛气不减,但是盖不住中国移动游戏市场规模逐渐见顶这个大逻辑,腾讯未来的高增长很难再单单依靠游戏来拉动。腾讯2017年股价上涨114%了,股票里面的预期是要用业绩来还的,暂且不论头条系对微信基本盘(用户时长)的蚕食,摆在眼前的”变现“压力,就是腾讯必须要面对的。
这几个季度的财报,腾讯已经用数据证明了,自己的另一驾马车是投资。这些年依靠流量+资本,腾讯几乎投了半个互联网圈,随着小弟们一个接一个上市,腾讯获利颇丰。但是由于VC能获得的收益是一件极度不确定的事,腾讯只能不择路,广撒网,反映在财报上,腾讯仅仅是2018年第一季度,对外投资已经高达540亿元人民币,是其一季度净利润的两倍有余。
腾讯投资的公司有两大特性:要不是带流量的主儿,要不是有腾讯看中的产品。
腾讯投资的差评,虽然在“原创”内容上惹的一身骚,但是其商业化上不能不说“厉害”,根据36Kr的报告和数据:差评有500w+的粉丝,日活高达40w—50w, 依托于这炫酷吊炸天的流量,其在内容这个平台上孵化的出了“差评黑市“这个电商,”最新一期的产品,创造了单品24小时销量破3000,GMV24小时达120多万,现在“差评黑市”每月可达400多万流水,并预计在下半年破千万。腾讯系电商饥渴我无需多言,投资京东+拼多多让腾讯直捣阿里系的电商流量基本盘,腾讯当然不会就此罢手,差评黑市只是一道口子,可以预见腾讯在内容电商这一块会有更多的作为。
投资内容电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腾讯对”自身“流量的一种变现方式。
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整个微信内容生态的底层,头部微信公众号依托于这个底层平台利用广告等各种方式赚的盆满钵满,不同于头条,微信并不掌握流量分发大权,微信无法像头条一样通过信息流广告赚个盆满钵满,头部内容创业者在通过微信“吸粉”之后,纷纷找到电商、知识付费、定制内容、原生广告等自变现方式。
对于朋友圈、群这样的“社交通道”,微信也很难像微博那样向内容创业者收取“流量费”。微信公众号作为底层基础设施,却没有分享整个产业链条的利润。巨大的变现压力之下,腾讯必须向上游走,向内容走,参与上游的利益分配,投资就是最好的一种方式。
从商业逻辑上来说,腾讯在面临巨大的业绩压力之下,加速流量变现是必然。
投资内容电商也只是流量变现的某一种方式,也没什么问题,找到差评这种在数据上完美,火力生猛小弟也没什么问题。作为一家企业,合法合规的追求利润没问题,但问题是这家企业是同时做了裁判的腾讯!
▌ 二、出了BUG的底层生态规则
现象级的事件,永远只是某种矛盾的一环!
张小龙主导的微信产品,某种程度上其实是在用一种去中心化的方式在玩转整个游戏。小马哥信仰也是:“我们把基础建设给做出来,大家自己玩,腾讯要成为的是连接者 !”这在早期也没什么啦,毕竟,不管是黑猫还是白猫,抓到老鼠的才是好猫,更何况鹅厂的总部在深圳呢。
微信公众号最开始不做流量分发,使用门槛低,聚集着大量流量,对创作者极其公平友好,可以说是微信公众号激活了内容创业的风潮,微信公众号也确实成就了无数的大V,让用户获取了资讯和信息,那时候的微信公众号是受到所有内容创作者尊敬的。
但是,去中心化如果缺失游戏规则就是不作为。
不做流量分发的另一面是对流量的去向不加以引导和管制,结果是流量很快向头部大V聚集,很多优质的长尾原创公众号享受不到微信的流量红利,而就内容创作来说,一篇优质的原创稿,需要花上作者大量的积累和精力。即使能够形成整个团队来运转,保持高质量的持续原创创作来日更,难度也是极其大的。而很多长尾公众号,还是单枪匹马的战斗,当年的南方都市报,每个字两块钱不是没道理的。
而目前整个商业社会的的核心规则是:对流量进行嘉奖!
这样的导向引发的是,大量的头部大V因为产能和成本的原因,洗劫有原创力的中小内容生产者成了一条捷径,用低成本的方式产生优质内容维持流量。于是我们看到了洗稿,抄袭,不经授权引用转载成为一种风气。媒体工作者知不知道这样做法有问题,知道!阅读量这利剑悬在脑门上,一切的主义要向生意让道。
微信公众号的月活跃账号数达到了350万个,能够实现盈利的只有53%,所以差评这样月流水接近千万公众号绝对是其中的 0.01%,可以说绝对有实力来进行原创,但是依旧洗稿。腾讯微信公众化因为“去中心化”的设定,在这扭曲变形的产业链中,无法有更多的作为。
可以说洗稿,是腾讯内容生态底层早已注定的一环,这种土壤孵化出了差评,被腾讯投资部门看上,也就是迟早的事情,做投资的能看数据咱就不看主义了…今天深陷舆论的漩涡,是腾讯早年种的因!
腾讯除了是一家独立的商业实体,它另一个身份是: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构建者!
现在的AT,它们作为一种技术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基础建设者”,它们除了把生意做的好,同时也在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就拿微信和淘宝(+支付宝)来说,它们几乎对用户日常生活方式的产生了翻天覆地的改造…
腾讯作为中国互联网中的带头大哥,它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权重决定了腾讯必须肩负一定量的责任。享受了流量红利的微信也必须正视自己的义务!在崇尚商业自由的大洋彼岸, Facebook 都得跪在现实面前,让技术在隐私与数据之间重新找平衡点。当年的百度因为音乐侵权事件,引发热烈关注,使得业界重新定义音乐版权…腾讯眼前的义务与责任推不开。
段子说的好:知识改变命运,颜值改变桃花运。规则的改变必然引行为的改变,如果微信能修改底层规则,让当下抄袭作弊的成本 < 维权成本的现状得以改变,笼罩在知识(信息)上空的“抄袭”洗搞“出现的浓度也能改变  。
茫茫多的内容创作者也只是整个大生态中的参与者,必然三教九流鱼龙混杂,这是一个生态的必然分布,但是好的生态存在着一个一种游戏规则,让正值者上,让卑劣者下,而不好的游戏规则则是让卑劣者通行无阻。
如果生态的管理者不意识到这个问题,打着不干预的无为而治的管理态度,那就如自由市场经济一样,必然会酝酿一次大的经济危机。恰巧,最近又有人翻出微信当年刚出现时的截图,转眼也就7年了,也该开始痒了…
▌ 三、商业观vs 价值观
腾讯投资差评事件之后,很多圈子里朋友感叹腾讯的价值观!
跟踪了整个事件发展过程之后,感叹的是腾讯在执行层面的能力强,决策在数据(KPI)的导向下迅速执行,但是曾经高举的价值观旗帜被稀释了…
熟悉腾讯历史的人是知道的,3Q大战之后,腾讯对”抄袭“二字是极其敏感的。那场大战不仅仅引发的是腾讯整个战略层面的360度大转变,可以说腾讯的整个价值观都在经历那次事件之后,进行了重构!上次《腾讯没有梦想》闹的动静更大,小马哥都沉默着过去了。这次体量很小的一个部门闯了祸,小马哥却出来低头扛锅,也足以见腾讯上层并没有好了疤忘了痛。
那为什么会发生这次的事故,小年轻们出了什么问题?
首先,能进腾讯的人,综合素质肯定是没问题的。把小马这张图放出来遛遛,可以再次说明一些东西,关键词在于效率。效率是战斗力的重要一环,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下,效率为先?
腾讯为了保持竞争力,内部采取的是"赛马制度"这种赛马制,它不是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而是自下而上基层独立创新,几个团队都做同一款产品,相互竞争,最后PK出那个最好的投入市场。比如说腾讯当年开发微信的时候,就是三个团队跑一款产品,最后负责广州的张小龙胜出。王者荣耀也是这样做出来,胜出团队100个月的奖金事件就发生在去年,还上了热点,相信大家还有印象。
这种PK制度之下,胜者得到嘉奖,失败的团队就地解散。其中激烈的战况可想而知...此次出事的TOPIC基金,覆盖50个内容赛道的创业项目,包括短视频、图文、音频三大内容形式,其业务团队同样面临着这样高负荷的”绩效"压力。
高压力与巨额奖赏之下,执行层面的人会不会用些非常手段?价值观会不会排在利益之后?
腾讯的价值观是:正直,进取,合作,创新。排在第一位的正直,其本意是做人以德为先,坚持公正、诚实、守信等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如果腾讯内部以KPI为第一要义,奖赏的标准也全部围绕绩效展开,没有其他基础条件和修补机制。即使上层的价值观没有问题,执行层面的人必然会在绩效的刺激之下,将腾讯的价值观稀释掉。
赛马制无可厚非,但是腾讯要做的是尽量平衡这种制度带来的破坏力。筑城者除了兴建堡垒,还有义务要修路,路是什么?通向目的地的方向和规矩!做事的方式可以灵活多变,但前提是底线不能丢。腾讯在这一点还有待加强。
在统一内部思想价值观的手腕上,阿里可能是全互联网界最有党性的,组织部挂帅,价值观先行,当年马云言必称愿景,言必称价值观,往大了说有“春晖事变”,往小了说有“月饼门”事件,通过雷霆手段,彰显价值观的重要性,让整个组织紧紧的跟随执行带头大哥的意志。
毫无疑问,以KPI为导向能构建出一个大公司,但是缺乏价值观,会让公司大而不强,价值观也不仅仅是一把手自己的信仰,也必须是组织的信仰,一以贯之才能落到实处,要不只有一个强大的躯干没有强大的精神,终究也走不远,君不见:
当年“贴吧门事件”之后,李老板的回应中:我坚持认为我们的价值观是好的,是高尚的。
吃瓜群众中,有谁信?
▌ 结语:
绝大部分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新发明、新创造、新作品,都是建立在创造者巨大的付出基础之上的。
人,要生存,所以创造者一定是只有在确定他在付出巨大付出之后,能够取得与付出相对应报酬时,才肯持续的去创造。因为创造出来的新东西,有无穷的边际效应,普通人都可以享受他们创造的红利,搭上他们的便车。从电灯、汽车、iphone乃至宫崎逡的动画片莫不是如此。
如果我们去嘉奖错误的行为,相当于是在做空整个社会的进步,也在做空自己的未来。
生意要做,主义也要谈啊…

【作者简介】
雨人| 格隆汇·专栏作者
美股老油条一根
心心念念要去人傻钱多的地方
【精华推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