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债收益率大涨
前段时间最搅动全球金融市场的莫过于美债收益率,10年期美债收益率再度突破3%的心理关口,并继续上行,一度到了3.12%,为多年来的新高,这几天回落了一点,但仍在高位。
在美债收益率的推动下,美元指数一改过去一年多的颓势,强势上涨,不断向上突破整数关口,目前稍微回落到93.9的位置。
这两个指标,尤其是美债收益率的上涨,分分钟搅动市场的神经,更何况是在美股长牛9年后的高位。短期看随后的股市反应,可以看出市场是很害怕的,不过害怕之后又小心翼翼地上行。
看道指,第一次美债收益率突破3%是4月24日,当天道指一度跌逾2个点,收跌1.74%。最近一次突破,道指又出现明显的短期反应。
那么市场如此紧张兮兮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说没道理,是因为至少从99年以来,美股的涨跌与美债收益率的涨跌同步,也就是美股上涨伴随美债收益率上行,美股下跌伴随美债收益率下跌。
说有道理,是我们仔细看上面那张图,美股见顶是伴随美债收益率高位的,而美股见底伴随美债收益率低位。
这给人的一个印象是,美债收益率上涨会导致股市下跌,而且逻辑上也是可以自洽的
第一,美债收益率算无风险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往上走会改变估值体系。现在道指的平均PE大概25倍左右,也许不算贵,但随着无风险利率往上走,这个估值就相对贵了。
第二,美债收益率是其他利率的参考,美债收益率上行,会推高其他利率。企业新债偿旧债的时候,面临更高的融资成本。有些企业可能就借不到钱了,想想最近我们这一堆企业债务危机,就能理解了。还有像07年开始的次贷危机,利率上行也是重要的诱导因素之一。
第三,美债收益率不断上行,和股息率比越来越有优势,这让美债比股票会更有吸引力,导致资金从股市流出,流向美债。
把没道理与有道理综合在一起看,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美债收益率的上涨存在一根红线,跑到这根红线上以后,金融市场的风暴将来临。
问题是,能找到这根红线吗?
2
美债收益率的红线在哪?
金融市场是个左侧市场,你永远只知道左边发生了什么,站在那个点上,你永远都不确定右边将会发生什么?
美债收益率的红线也是如此。
我们回过头去看左边发生了什么,2000年那次,美债收益率的红线在7%左右,2007年那次,红线又在5%左右。那这次红线会在哪?
在美股9年长牛,利率又在上行的敏感环境中,美债收益率的红线是许多人会关注的。
美银美林首席策略师Michael Hartnett表示,如果美债收益率升至3.5%,资金出现重新配置并不会令人意外。
而“老债王”Bill Gross此前警告,美国经济无法承受十年期和三十年期美债收益率水平超过3.25%。
有一个数据可能更有参考意义,美银美林在它的基金经理调查报告中就提到了一个投资者非常关注的问题: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升到多高的水平会刺激你将资金从股市转移至债市?
调查对象涉及223位基金经理,掌管着6430亿美元的资金,中值答案是3.6%。
有意思的是,与4月份相对比,中值提升了,上次是3.5%。
问题是,调查报告中的反应能不能反映实际的交易操作呢?并且从美林美银的调查报告可以看出,基金经理们对美债收益率走高的容忍度是会变高的。
如此可以看到:美债收益率的红线是非常难确定的,只有当崩盘真实发生,并且需要一段时间强化后,你才知道它碰到了红线。
这里引申的一个问题是,究竟是美债收益率碰到红线让崩盘发生,还是崩盘发生让某个美债收益率的数字变成了红线?
2000年有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还有2001年的911事件;2007年有次贷危机,之后演化成全球金融危机。如果美债收益率不往上走,这些危机就不会发生了吗?答案显然不是
这就表明,比起寻找美债收益率的红线,关注估值,关注经济基本面要来得更有意义。
美债收益率上行确实考验杠杆的承受能力,会压垮一些企业的杠杆,再伴随美元指数的上升,还会考验其他国家的杠杆承受能力。那么全球来看,目前存不存在一个大的资产泡沫,面临美债收益率上行的挑战?并且,这个资产泡沫破灭,会像2007年次贷危机一样,扩散到其他领域,最终演化成一场大的经济危机。
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
最近看到香港货币当局现在打响第二轮港币保卫战,以香港的美元储备,守住港币汇率底线是没有问题的,只是代价是利率上行,这会对香港房价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这个问题,我不知道。
可以给结论的是,如果不存在上面提到的资产泡沫,那么美债收益率的红线可能还远着。如果存在,那么现在是一场时间赛跑。
我们转向另一个问题,即全球的经济目前到底在哪?
3
全球经济地图
到5月份了,一些经济体已经公布了一季度的GDP数据,来看几个主要的。
先看美国,一季度的GDP同比增长2.86%,是2015年三季度以来的新高,经济继续在走强中。
美国的失业率进一步往下走,到3.9%。
再看中国,一季度增长6.8%,与去年四季度持平,也是不错的。累计发电量同比来看,也在增长中。
香港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7%,是11年以来的最高增速。
日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0.9%,增速放缓比较明显,环比下跌0.2%,是2015年第四季度以来第一次为负。
英国、法国、德国2018年一季度增速有所放缓,2017年的经济增长情况基本上是不错的。个人觉得,这也是2016年经历两起黑天鹅后(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欧元2017年强势走强的原因,经济数据表明欧洲经济并没有那么差。一季度尽管有所放缓,英国央行副行长表示“不担心第一季度经济暂时放缓的压力”,“国内通胀压力正在走强”。
复盘发现,欧洲的股市不知不觉都已经摆脱了今年2月以来的全球调整,英国收盘价创了历史新高,法国创了09年以来的新高,德国也基本走出了今年2月以来的暴跌。
从这几个主要经济国家的经济数据也可以看出,全球经济还在增长中,另外佐证这一观点的还有贸易数据,相比14年、15年、16年主要国家的出口同比是下滑的,17年、18年已经转为正增长,并且增速在上移。
这样一来,就不难理解利率的上行:在经济逐渐上行的环境中,全球货币总舵主美联储出于两个原因有动力推高利率:
第一是预防经济繁荣可能带来的通胀;
第二是让利率正常化。
一个正常的经济体利率不可能一直停留在0的位置,毕竟资金借货是让渡了资金的使用权,这不应该是免费的。我们可以看到15年、16年美联储分别加了一次利息,2017年加了三次,2018年已经加了一次,预计今年至少还有2次。
美联储的加息成为全球流动性的大拐点,是美债收益率上升的主要推手。换而言之,经济向好是美债收益率上升的主要推手。这样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股市的涨跌会有利率的涨跌步伐一致?两者背后有个共同的推手是经济向好。
那么这轮经济增长什么时候结束?利率上行到哪反过来制约经济的增长?这个问题还真的回答不了,有个指标倒是可以关注,即美联储的加息
在目前没有明显通胀的威胁下,美联储不用被迫加息(上世纪80年代美联储在通胀的威胁下被迫加息,无视经济的萎靡),那么其加息的行为可以视为未来经济的信号。它继续加息,表明经济至少是还过得去的。
4
结语:应对比预测重要
你知道,现在美债收益率上行,美元指数大涨,还有石油暴涨,还有中美贸易战,是可以衍生出各种各样的预测的,并且它还可以衍生出一系列阴谋论,比如美国要割全球韭菜了。
然而,这些预测对我们投资又有什么帮助?有一句话是,我们努力寻找系统性风险,但现实是,往往是它先找上我们。
对投资来说,应对来得远比预测重要。在一个利率不断上行的环境中,安全比收益要更重要。控制好自己的仓位,控制好自己的风险。
然后,比起各种预测的戚戚惨惨,有个问题要有意思的多,那就是,如果崩盘发生了,你准备好了捡哪些资产吗?
在过往的农业文明里,光合作用决定着整个人类的经济天花板。而在现代文明时代,人类的天花板是人类自己的知识。这是因为,自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的生产力与人类自身的知识完美的挂钩了。只要知识可以继续被创造出来,技术进步就不会停止,生产力就会不断提高。知识是可以传承的、积累的,在理论上也是无限的。
这也决定了,每一次的崩盘都不会是世界末日,除非你认为我们已经到了技术边界已经无法扩大。

【作者简介】
Jessie | 格隆汇·专栏作者
宏观经济研究员,投资最终投大势
【精华推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