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公交地铁,是每个北漂的日常。图/《北京女子图鉴》

《北京女子图鉴》火了,因为追剧的我们,不是漂在北京、上海,就是漂在广州、深圳。评论区里无数北京女子在讲述自己的经历,就像陈可的故事就是在讲述她们的生活,在给她们来京的岁月做一次次的复盘一样。
《北京女子图鉴》收官之时,也正是《上海女子图鉴》第一集上线之时,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指责这是在抄袭,一些喜欢抠细节的群众却发现,《上海女子图鉴》里的女主角罗海燕,正是在剧中被陈可抢了单的上海广告人。而更多的粉丝,是在呼吁广州、深圳、武汉、成都、南京等女子图鉴的出现。
一个个奋斗在城市里的女孩,都因为北京和上海的女子被“图鉴”了,而开始复盘自己的人生。
生活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只有加不完的班。图/《上海女子图鉴》
作为姐妹篇,京沪两部女子图鉴对细节都诚意满满,都是讲述一个外地女孩在大城市十年的人生,如何从刚毕业的青涩姑娘,成长为纵横职场的达人。《上海女子图鉴》里以相当多的细节描述“上海的味道”,晚饭的烤麸、夜宵的小龙虾、不停出现的东方明珠塔、每天下班点来接的上海男友,还有历史上出现过的均价每平米九千元的浦东新区楼盘。买房是两个图鉴故事里共同的情节,房价是这十年来漂在北京和上海的外地人的心头最痛,也是十年复盘里不得不提的关于城市归属感的大事。
两个故事不同的是,《北京女子图鉴》更加宏大叙事,以诸多大历史事件为背景来衬托故事的发展,选取不同年代的故事切片,有跳跃的顿挫感,也有跳跃的快感,总结而言应该是更有“图鉴感”。《上海女子图鉴》少有宏大叙事,更注意故事的完整性,日本标准的细节和美感很容易让观众带入主角角色,情节没有顿挫感,一经中毒,万劫不复。
一大一小,一刚一柔,正是京沪两地文化的差别。
多少北漂,一个人默默地奋斗。
在笔者看来,“女子图鉴”系列剧监制、阿里文娱大优酷剧集中心总经理马筱楠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是,她让《北京女子图鉴》先上线。以话题取胜的《北京女子图鉴》引发了观众的广泛共鸣。马筱楠说:“我们从来没有用话题指导过创作,都是先立人物。人物的背景是什么,她在每个阶段的遭遇是什么,她每个阶段的遭遇是不是符合当时的实情,是不是有重大的社会事件会对平静的生活造成冲击,是不是到了一定的年龄,会有阶段性的焦虑。我们希望做出时代性,写一个活生生的人过去的十年,这样一定能有共情。”
《上海女子图鉴》的开篇,导演以一场十年的同学会为引子,通过同学们的嘴,说出女主十年来在江湖上的传说,前男友最终听不下去要离开。我们上学时经常想象毕业十年的同学会。参加过毕业十年同学会的我们却发现,原来跟我们当初想象太不一样。
漂,都是为了不漂。
每一个女孩都只有一回最好的十年,从她们毕业到工作,她们去哪个城市,进入哪个行业,遇到哪些男人,将决定这个女孩的一生。女子图鉴系列故事,已经获得很多漂一代女子的共情,她们一边看陈可、罗海燕的故事,一边回顾自己的人生。这应该是一部现实题材剧达到的最好的社会效应了。
《北京女子图鉴》结局第二十集的评论区有这样一段话:“每一个故事都点到为止,生活本来哪有什么结局呢,都是过程而已。”这句话很适合给女子图鉴系列剧作一个总结,漂一代女子的故事没有ending。
欢 迎 分 享 文 章 到 朋 友 圈
作者/邝新华   排版/张家明
新周刊——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