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最近,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幼儿园小朋友或许要悲伤了,因为他们喜欢的很多玩具,幼儿园不让玩了(园内不会提供)……
不光托马斯小火车、芭比娃娃、超级英雄手办之类的玩具不会再出现在幼儿园,
《托马斯和朋友们》,《白雪公主》,《小美人鱼》等动画片也将从幼儿园里消失,
小朋友们想看只能回家自己看,如果家长允许的话……
不仅如此,维州的幼儿园里,小朋友们可能再也听不到“男孩”(Boy),“女孩”(Girl)这样的词汇….
维多利亚州委员会最近对州内各大幼儿园提出了“最新指示”,
要求从幼儿园开始,让小朋友从小树立“性别平等的观念”,
从此告别那些有“性别标签”的玩具,书籍,甚至日常用语....
一切,还得从两年前说起….
2016年,澳洲国立大学的教授Naomi Priest就被墨尔本市政府赋予了一项使命:
搜集在学前教育(幼儿园等)中存在的“性别定式”(Gender Stereotyping)证据….
Priest教授和他的同行们潜心钻研,从2007年的一项关于3到5岁孩童的研究报告中找到了依据,他们发现,
“男孩的玩具”和“女孩的玩具”对于孩童的“性别成见”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他们更是找到了2011年一位美国教授的研究论据,
证明6到10岁的孩子就已经有了“数学是男孩子的活动”的偏见…
虽然澳洲国立大学的研究还没有搞完,初步的研究结果已经让维州政府急上了心头…
维州委员会认为,本地区的“性别偏见”已经刻不容缓,
这些“性别偏见”,不但对女性造成了歧视,也对LGBTI群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他们首先从成人用语入手,
发布了一份“包容性语言指南”(Inclusive Language Guide),
致力于消除“性别标签”….
里面提到,建议维州内的人,
不要使用“wife”(妻子)、“husband”(丈夫)这种“异性恋特征明显”的词语,
最好用“Partner”(伴侣)一词称呼另一半。
不但如此,维州政府还决定把老祖宗一直以来使用的语言习惯改掉….
英语里第三人称单数的He和She,维州政府建议大家用一律用Se代替,
Him和Her,则统一用Hir代替(未标注音标,也不知道该怎么读)…..
这还不算完,维州的“去性别标签化”运动甚至影响到了父亲节…
去年,在某超市推出的一款献给父亲的巧克力蛋糕上,
写的是“Special Person's Day”(特别的人的节日)。
商家给出的解释是:
使用“Special Person”(特别的人),而不使用“Father”(父亲),
既以指爸爸,也可以指其他人,避免了“性别标签过于明显”….
这股风还刮到了邻近省份,今年年初,昆士兰州举行的英联邦运动会的上,
1.5万名志愿者、工作人员和承包商收到了一本名为《Games Shapers》的指导手册,
手册中建议大家,在和运动员、嘉宾等交流的过程中,不要使用那些“性别特征明显”的词语,
以免冒犯到对方….
诸如:
统一用“parent”(家长),不要用“mother”(母亲)或“father”(父亲);
统一用“partner”(伴侣),不要用“husband”(丈夫)或“girlfriend”(女友);
要避免使用“guys”(兄弟们)、“girls”(姑娘们)、“ladies”“Ma'am”(女士们)、“gentlemen”(先生们)这些词;
尽量使用“students”(同学们)、“everyone”(每个人)、“folks”(大伙儿)、“all”(所有人)这样的词….
如果这一些还只是小打小闹的话,那么今年3月,澳洲国立大学憋了两年的关于学前“性别定式的科研报告”出炉,
彻底拉开了维州“性别平等运动”暴走的大幕….
澳洲国立大学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综合了28份有关早期教育中性别问题的学术报告后发现:
如果女孩子们从小只玩芭比娃娃这类“具有鲜明女性特征”的玩具,
就会渐渐拥有更女性化的视角,未来的职业选择就会局限在“更女性化”的范围…
同样地,如果男孩子们从小只玩“超人”,“美队”,“蝙蝠侠”这样的玩具,
在思考问题时也会出更加趋向于男性化的思维。
性别特征太明显的玩具,动画,甚至书籍,
都会让“男孩更加像男孩”、“女孩更加像女孩”….
报告得出鲜明的结论:
性别定式思维和偏见,早在幼儿园里就被大人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
最后,这份报告还对当前的幼儿园教育给出了建议:
“避免过分女性化的玩具,如芭比娃娃和布拉茨娃娃…”
“把读童话故事的时间用来介绍’性别平等’”,
“力争让性别标签最小化!”
这份报告的出炉,让维州政府感到形势“无比严峻”,性别平等”任重道远“,
光在成人里纠偏是不够的,消除“性别定式”,必须从娃娃抓起!!
说干就干,
除了委员会推行的废除“托马斯小火车”,“芭比娃娃”,
以及不符合“性别平等”要求的书籍外...
维州各大城市的委员会也积极拿出了自己的具体措施,比如:
墨尔本的委员会要求老师们不要使用“男孩”、“女孩”这样的词汇,
更不要刻意划分“男孩”、“女孩”,不要按性别给他们分组…
Manningham城市委员会则要求老师们,
不要称呼女孩成“honey”、“sweetie”(小甜心、小可爱),
也不要叫男孩“you guys”(小伙子们),
同时还全面检查,学校和图书馆的书籍中是否存在“性别成见”的内容。
Maribyrnong城市委员会要求各图书馆选择“提倡性别平等”、“挑战性别定式”的书籍...
Darebin城的委员会建议老师们,不要选择具有性别色彩的玩具,
更不要使用类似“男孩始终是男孩”(boys will be boys)这样的表达….
这一系列“平权教育”一经媒体报道,在网上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许多网友都表示了强烈的反对和抗议:
“这是在割裂我们社会!世界上只有两种性别:男人和女人!!让孩子们做自己不好吗?!”
“你们(维州委员会)真的认为不说‘男孩’和‘女孩’就能让他们不玩自己想玩的玩具了吗?
我还小的时候,我就是个假小子,爬树,开卡车,
但我现在依然是个女人。
别搞那些蠢事,你们才是让孩子们迷茫的人。
另外,我们选你是让你把国家变好,不是让你把它变蠢!”
“在未来,这世界会变成一个诡异的地方。
每个人都穿得一样,长得一样,想的也是一样,或许就跟机器人一样!”
“政治正确应该停止了!!
你生来就是男人或女人。
你选择怎样的生活或者想被社会认为是什么性别也取决于你自己。
那些所谓的专家就别搞那些莫名其妙的事了!!让孩子好好当孩子不好吗!”
“从心理学上来说,基本的性别条件是这个社会的支柱。
性别平等并不是说男人和女人应该做同样的工作,而是要互补和尊重。
新的一代已经很脆弱和玻璃心了...我说完了。”
“别再胡搞了!我有一个2岁的女儿(嗯,我是根据她出生时的自带器官判断她的性别的),
她喜欢汽车、火车、拖拉机,也喜欢芭比娃娃、洋娃娃。
她还会发挥她的脑洞,假装自己是在做饭或者是一个医生。
让孩子们做自己吧好吗。”
好吧,虽说目前这些呼吁和政策还大多没能得到全面的落实,
但平权与理解包容,确实是当下社会的主流呼声……
做到这种程度,你们觉得呢?
Ref:
http://www.news.com.au/lifestyle/parenting/school-life/victorian-councils-auditing-childrens-books-on-gender-grounds/news-story/ffeeb0c76090f2461e9babc895e7da61
https://startsat60.com/news/gender-quality-barbie-thomas-the-tank-engine-victorian-councils
--------------------------------------
吃凉皮要加面筋:这也就英语。要换成法语俄语这种全都阴阳性名词分的很清楚的语言要怎么办。重新造字吗?
谁摘星星手打断:???说不上哪里不对但是感觉很可怕,应该由孩子自己选择而不是直接禁止吧???
Jelly_Yoon960824:之前看过一个国外的科学研究,什么男孩子适合理科,更加活泼,而女孩子就应该安静,数学差文科好,都是从小周围环境强加的刻板印象,无形中给了小孩心理暗示,另有研究表明,没有那些乱七八糟刻板印象的小女孩长大后,数学能力真的666
恼恼邢先生-Zwei:无法正面对待性别差异的人永远不配谈性别平等,小孩子在最重要的认知阶段都没法对性别差异产生初步的认识,只能对将来的生活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槲叶:平权不是抹杀一切区别,而是尊重一切区别。大家想做什么人就做什么人,矫枉过正也挺恶心的
曦望在明天2015:是建立在性别差异上没有错,但是仅仅是生理差异,其他差异更多是社会构建的,而真正的平等是去性别化,自己的性别不受社会影响,从根本上消除社会构建的差异。
-善意第三人-:公共厕所怎么标?
皮皮的老婆WilD:我觉得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总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

事儿君有品,
专为大家准备英国的各种值得推荐的好产品~
英国直邮,包邮包税~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