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 者 按 
大学本该担负的社会使命,是培养社会优秀的人才,完成毕业论文目的不仅是为以后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是检验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标准。
但如今的大学教育反而培养了一批缺乏科学研究、缺乏思辨的懒惰患者,学生不再求知,对学术精神的追求也都渐付流水。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写论文还有意义吗?
作者:黑眼豆豆
来源:黑眼豆豆写字的地方(ID:heiyandoudou2016)
“凌晨两点,我还开着灯,望着满屏幕飞舞跳动的论文。我心里有多苦,我自己多清楚,实在想不出,目录该怎么分,老师又说我的论文结构不完整,我为什么必须要写论文,又为什么要被束缚灵魂,写到天昏地暗,写到头脑发昏……”——歌曲《不想写论文》
煎熬、挣扎、焦虑,论文从开题到放弃……这种状态在写论文的学生身上如影随形。
随之诞生的论文抄袭、洗稿、代写产业链,也一直在中国学生的论文故事里不断上演。
10天完成一篇论文
上周看见朋友的表弟在朋友圈发了条“改了七遍,论文终于定稿了”的动态,便好奇地询问他花了多长时间,他回答——10天不到。
听完我很是震惊。
他接着说,其实不难。首先要定好自己的选题,然后去知网下载50篇同一主题的论文,其中包括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然后找出几篇写的比较好的文章,每篇摘抄几部分,然后自己网上找找最新的数据,修改一下,凑在一块,这样一篇论文差不多就完成了。
当我质问他这种大量“引用”他人的论文,然后重新组织语言是否算“洗稿”时,他却很坦然地说:“应该是吧,但是我们也没有办法,身边人都这样,不然呢?”
“你想想,一个在校生,要写一篇几万字的论文,还要要求有新意、独创性,这太难了。而且只要查重过了,不就算完成任务了吗?”“有些题目实操性很强,免不了会出现变相的“复制、粘贴”。一篇论文里有多少是原创的,大家都心知肚明。”
和他聊完后,我不禁深吸一口气,这就是当今的高等教育培育出来的学生吗?
在“洗稿”名目下的剽窃
关于“洗稿”,国内传媒法专家魏永征教授此前写了一篇名为《在“洗稿”名目下的剽窃》的文章。
文章称“洗稿”一词出于香港新闻界,洗稿是新闻工作者的一种由来已久的工作方式。但他们所说的“洗稿”是对于某个新闻事件,本人没有到现场采访,就会从网上或广播电视的报道里获取已经事实,然后写成文稿。有时同行之间会相互交换文稿,同类事件好几个,大家就分头采访,各人据别人报道的事实在本报写稿发表。
在香港媒体语境下的洗稿不涉及版权问题,“版权保护只及于表达,不涉及思想等”,这是版权的国际公约规定的一项基本原则。
而在当下 “流量为王”的时代,自媒体平台上鱼龙混杂,抄袭、洗稿、刷量乱象频出。
将别人的原创文章调整语序,删减几个字,然后替换几个近义词,最后标上“原创”二字,一篇属于自己的原创文章就完成了,这就是所谓的自媒体“洗稿”方式。
去年一篇《内容红利下的“做号江湖”:一天20篇、每篇5分钟、月入5万……》文章,更是揭秘了在内容红利下,一群游离于读者、平台的边缘隐秘群体。
他们前期通过注册大量的自媒体账号,然后利用抄袭、洗稿、伪原创等各种低成本生产内容的方式,再通过各大平台渠道分发出去,获得大量流量,从而赚取广告分成。
据文章作者透露,完成这样一篇文章整个过程不超过10分钟,做号者每天最少写20篇多则100篇,一篇篇稿子就是这样野蛮生产出来的。
而在学术界,洗稿行为也由来已久。
如果抄袭指的是简单的复制粘贴,那么洗稿则是将他人的论文拿来,对其中的研究课题、标题、结构框架、中心思想、表达方式等进行加工和修改,变为自己的原创论文。
另外,学校的查重规定也“刺激”着学生的洗稿行为。
不同高校对毕业论文的查重有不同的标准,有的学校要求比较低,只要查重在30%以下即可;
而有的高校规定的重复率必须在20%、10%、甚至有些变态的要5%以下,面对这么严格的重复率要求,学生绞尽脑汁在尝试“花式洗稿”,甚至“移花接木”。
大学生写毕业论文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
  1. 对学生大学期间所掌握的知识能力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
  2. 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校让学生写论文的初衷是为了培养学生能力,而现实中许多学生却在攀比谁的文章洗稿洗得白,谁的查重率更低。对于论文的质量、深度,他们漠不关心。
除了去知网等学术论文网站查找相关论文以便自己洗稿外,还有部分学生通过身边的学长、学姐,甚至直接在上一届毕业生的基础上,直接进行洗稿。
如把城市替换,把研究范围扩大或缩小,增加几个案例……就可以开始自己的论文洗稿之路。
随着技术进步,剽窃、抄袭手段越来越高超,“洗稿”可以规避一些查重平台检测,不轻易被发现。
结果我们看到的论文就是,明明可以用学术的语言表达,学生却将本来能好好说的话倒装起来,读起来非常尴尬。
每一届的学生都在如此循环往复地进行论文引用、抄袭、搬运,这也导致近几年高校毕业生整体论文质量不断下降。
互联网的确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红利,但在此之上催生的大量负面产业,确实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由论文代写催生的灰色产业链
“有需求必有供给”,这是经济学上永恒的原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的规定,“不论是本科学位、硕士学位,还是博士学位的取得,都要求提交相关的毕业论文”。这也就意味着,完成毕业论文是授予学位的必经程序。
而面临毕业季, “查重太累”、“导师要求太高”、“没时间写”、“数据难找”…….各种缘由,让毕业论文成了很多人的心头痛,同时也催生了论文代写灰色产业链。
现在,在网上随便搜索“论文代写”,便能看见各种五花八门的代写服务。
淘宝上,虽然目前已经屏蔽了「论文代写」搜索,但是还是可以通过搜索「论文」,找到一些代写机构。
比如我在淘宝网搜索页面,输入「论文」后,页面上仍显示了许多代写的网店。
我随机点开了一家代写网店,询问是否可以代写一篇20000字左右的X主题的毕业论文。客服表示需要询问下写作的人,随后告诉我15天之内可以完成,收费标准是最低价1千字160元,且不退不换。
随后我查看这家网店到目前为止一共完成了1070次订单,平均1500元一篇,销售额达到160万。
而根据央视此前曾曝光的一个论文代写、期刊代发的灰产工作室一年的单量,按平均一单两万元,一年4688单就是近1亿左右的流水。
目前整个论文市场已经形成一条成熟的产业链,涵盖了网店、线下等多种商业模式,包括了前方客服和后方代写人员等。
而这些人,有的是高校毕业生偶尔兼职代写,有的是专门从事代写工作,每月固定要完成订单数,获取一定的工资。
学生们大量的洗稿、代写,难道学校就不管吗?
目前,不同学校对于论文代写有着不同的处罚标准,有的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处罚措施,对于“论文代写”采取“零容忍”的状态,学校发现一起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而对有的高校来说,因为学校的就业率代表着一所高校或某种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所以对于学生论文代写,就相对不是那么严格。
事实上,从法律角度来看,代写、买卖论文的行业仍处于社会监管的灰色地带。在有关部门出台了相关条例和意见后,代写论文的现象依然出现。所以才会给这么多投机取巧之人钻了空子。
形式大于内容,论文还有必要吗?
最近来自中传副教授任孟山发表的“本科毕业写论文,纯属形式大于内容”观点,引起了社会热议。他认为:
“在本科生从“精英化”走向“平民化”的过程中,学生的禀赋和整体素质已发生重要变化,写论文的必要性确实没有太大意义,更多的是形式主义。”
另外,该教授还称,2014年《劳动报》做了一份关于《大学生会花多少时间写毕业论文?》的研究调查报告,结果显示超过90%的本科生用不足30天完成论文,有47%的学生甚至只用了不足10天。
他认为在此情况下,写出来的论文几乎没有什么价值。
另外除了中传副教授的观点外,部分学生对此话题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陈长飞1976
如果写论文的目的不是从培养人的角度出发,只是为完成一项任务,敷衍了事的“水论文”也就在所难免,那么写与不写没什么意义。

@OLIVIA-晋
教授说的没错啊,形式化的论文一点用都没有啊!有那时间还不如多上一门课呢。分学科,有价值适合本科生钻研的就写,基础知识量都不够的(像数学专业,本科生你告诉我你能写个啥论文,多大的造化啊)就换别的方式呗。

@小妖哥3917
港真,当初毕业的时候还真是写了一个月才搞定的,觉得还挺用功的,上了研究生才知道,当初那写的是个啥。

中国从来不缺形式主义,也不缺提意见的那群人。
但是现实中沉默的太多,做事的太少,顾虑的太多,考虑学生成长的太少。
大学本该担负的社会使命,是培养社会优秀的人才,完成毕业论文目的不仅是为以后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是检验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标准。
但如今的大学教育反而培养了一批缺乏科学研究、缺乏思辨的懒惰患者,学生不再求知,对学术精神的追求也都渐付流水。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写论文还有意义吗?
说明:本文发布时稍有改动
作者:黑眼豆豆,年简书观察优秀,微信公众号:黑眼豆豆写字的地方(heiyandoudou2016)
编辑:Jennie
关 于 全 球 创 新 论 坛
INNOVATION DRIVES THE FUTURE
「全球创新论坛」由北大后E促进会发起与倾力打造,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协办,汇聚海内外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和创客,倾力打造全球创新思想的发源地、创新产业的聚集地、创新投资的新高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