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真事:
今年过年我跑亲戚,去我姐家。
她算半个成功人士,住个小别墅,照理生活应该美滋滋的。可半夜和她喝酒,她哭成泪人,说女儿抑郁了。
原因是去年一整年逼着女儿练琴。家里二楼就是个琴房,双休日每天要练满12个小时,不练满就用尺子抽。
女儿为了排解压力,暴饮暴食,小小年纪得了糖尿病。
现在性格极为内向,怕她妈怕得要命。每天吃饭前半小时要打胰岛素。天天练琴练到以泪洗面。
我姐说,有一天女儿问她:“妈妈,如果有一天我不优秀了,你还会爱我吗?”
她说:“我家宝贝女儿不可能不优秀的。”
这句话把她女儿的心给扎穿了。
我说你作为妈妈,爱的到底是女儿的优秀,还是女儿。如果你爱女儿的附加值胜过爱女儿本身,那说明你根本还不懂什么叫真正的爱。
这只是披着“爱”的外衣的“私欲”和“家长意志”罢了。
一、你应该坚强,但也有权懦弱
昨天我看《奇葩大会》,对李松蔚的话印象很深,他分享了某个年轻人的故事。
20年前,男生还在上幼儿园,被人欺负,回家后他妈责怪他:“你怎么这么怂?”
“你怎么能随便让人欺负?”

“你怎么都不知道还手的?”
“你怎么都不知道捍卫自己的权利?”
“你应该告诉他,让他不要再欺负你。”
男生感觉自己说不出口,他妈又拼命在后面推他。
后来男生的压力越来越大,母亲的责问声甚至变成一个心结,长期卡在心里。李松蔚问他,现在你最想对20年前的母亲说什么?
男生想对自己的母亲说:“对啊,我就是一个很怂的人啊。”
我不可以做一个很怂的人吗?

我作为一个很怂的人,你就不爱我了吗?
如果我不如你想的那样优秀······你就不爱我了吗?
李松蔚给了这样的解决方案,他说,现在有A和B两个选项摆在你面前:
A是你可以选择做一个很怂的人,保留做“怂人”的权利;B是你可以选择不怂,捍卫你的权利。
你都可以选,没有什么“绝对正确”、“绝对应该”的选项。
你选A,也是因为A选项带给你的价值,要高于B。你不要忘了你永远有选择A的权利。后来年轻人选择了A和B都要。
他选择要和母亲谈一谈,他主动想把那个20年前的心结打开。
李松蔚自称自己在搞“无用”的心理学,这个无用,又恰好和“有用”殊途同归。
在实用主义风潮盛行的社会里,他给人性留了一片柔软的余地。
他们说奋斗是对的,他们说懦弱是不对的,是不应该的。可是在那个时间节点上,我是不是也应该有选择不奋斗的权利?
我是不是应该也有懦弱的权利?
那也是我啊,那也是我的一部分啊。
我不是铁人啊,不是Iron Man啊。当我想哭的时候,我是真的想哭,而不是想听你说:“你他妈别哭,你不应该哭。”
当我偶尔摔了一跤的时候,我就真的是想在原地躺一躺。我累了,我不想听别人讲:“哪里跌倒,在哪里爬起来。”
人应该坚强吗?
若人真的应该坚强,那么人也真的应该有权利选择懦弱。
二、没有“应该”,最重要的是你的感受
我自己是个心理咨询的外行,但身边有一些咨询师朋友。在他们的影响之下,我也开始明白:一个好的咨询师,所做的工作绝对不是去主导来访者的选择。
去告诉他们说这样做是错的,你应该那样做。
好的咨询,是一种选择权的展示。我不把我的意志强加给你,或者让个人认知影响你。我不告诉你,你应该选哪个。
我告诉你,你永远有选择这个,或者那个的权利。
在咨询师的帮助下,人们或许会感到心里有光透进来,人们会无限接近自己的心意,最终做出属于自己的决定。
世上本无应该或者不应该,唯一重要的是你的感受。
美国著名的家庭治疗专家萨提亚写过一首短诗,叫《五种自由》。它的前三句是这样写的:
自由地去看和听存在于这里的一切,而不是那些应该存在、过去存在或是将要存在的;
自由地去表达你的感受和想法,而不是表达那些你应该表达的;
自由地去感受你所感受到的,而不是感受那些你应该感受的;
当我们抛开“人”这个主体,单纯去说应该不应该的时候,一定没有在把那个“人”当“人”。
当我们在谈论“应该”这个词的时候,背后都有一个隐形的主语,是“我觉得你应该”、“我认为你应该”,而不是“你觉得你自己应该”。
我们默许他人所说的“应该”,实则是在默许自己被某种看不见的语言暴力所支配。
我们终于失去了自己。
三、最后想说的话
追求优秀本身没错,但当“优秀”成为人生唯一指定目标,唯一应该做的事时,优秀,就成了一个美丽的阴影。
文章开头的那个小姑娘,收到了来自母亲的“恶意”,这是一种温柔的恶意,裹了一层亲情的包装,所以能杀人于无形。
直到最后女儿疾病缠身,我姐才醒悟。
那天我和她喝酒喝到凌晨一点,我最后问她:“你现在对你女儿什么态度?”
她说:“我现在只希望她能做一个健康快乐的普通人。”
本文作者陆JJ。一位十八线编剧,一个做影视的小朋友,专注于自律与个人成长,情绪与情感经验的分享,欢迎有趣的人类去他家做客。转载自公众号陆JJ(id:tiyan818)。
本文为LinkedIn经授权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LinkedIn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所包含的文字和图片来源于原作者和影视截图、Pixabay.com。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进行删除,并就版权问题联系相关内容来源。
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获取更多信息。
©2018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