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皇室八卦系列第三部
  英国
原创:嗔才人
上期回顾
1543年英法大海战爆发,亨利八世御驾亲征,并且破天荒地指定王后凯瑟琳·帕尔在他出征时坐镇伦敦摄政。在凯瑟琳的不断努力下,亨利也最终同意把伊丽莎白放入王位继承人的名单中。
慧心巧舌王后因情感夫婿
既往不咎主教以恕得君心
第十九章 
1545 年底,凯瑟琳终于迎来了丈夫凯旋的日子,没想到却也迎来了自己的厄运。
前面的西班牙八卦里面提到过,罗马教廷当时基本就被掌控在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查理五世手心里。而这次英法海战中,亨利八世与查理五世并肩作战对抗法国,作为回报,查理五世促成教皇与亨利八世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和解。教皇终于承认,亨利八世是英格兰岛国还有爱尔兰小岛的宗教领袖,等于默认了当初亨利八世瞎胡闹,自己给自己加冕成区域性 “小教皇” 的合法性。这个成果自然让亨利八世得意洋洋,可是消息传回英格兰,却不啻是新教徒们的噩梦。
亨利八世虽然创造了自己的一套 “新教” 圣公会体系,可是越到老年,他越无法忍受教义改革走得太远。他已经完全满足于在英格兰建立一个小天主教廷,自己当着英格兰的教皇加国王。可是当初帮助他脱离罗马教廷的那些新教人士,却大多抱着真正要改革宗教的理想。尤其是王后凯瑟琳·帕尔,特别喜欢跟他讨论“宗教改革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适”这样的话题。亨利极其厌恶别人质疑他的观点的权威性,但是,凯瑟琳引经据典的雄辩,又不能不让他佩服自己老婆的真知灼见。
看见这位王后这么鼓吹宗教改革,保守天主教势力气得咬牙切齿。他们早就想对这位王后下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极端保守的曼彻斯特主教。既然当初坎特伯雷大主教克兰默能成功地把天主教的凯瑟琳·哈罗德赶下王后宝座,他准备如法炮制,让这个新教的凯瑟琳王后也不得好死。
最开始,保守天主教势力抓了一个激进宣扬新教的 20 多岁女孩,试图证明她跟王后那个小圈子的女性有来往。他们把车裂之刑的刑具放到马车上,一边游街,一边一格一格绞动齿轮,进行逼供。可是那个小女孩直到全身筋折骨断,都绝口不承认自己跟王后有丝毫关系。
一计不成,他们又趁着国王跟罗马教廷修好的这个机会,屡进谗言。他们在亨利八世耳边煽风:您的王后动不动跟您辩论,这明显是不守妇道,藐视您的权威哇!尤其在您出征的时候,您知道她在您的王宫内干了什么嘛?完全置您的领导于不顾,宣传的彻底就是她那套极端新教的教义,要不是您回来得快,只怕她接下来就准备煽动叛乱了。
这些煽风点火的言辞中,最触动亨利八世的是这段话:您建立的宗教体系已经是最完美的了,为什么王后还整天把改革挂在嘴边?当您反对教皇固有权威的时候,她把教皇比作法老,您是摩西。可是,如今您至高无上的权威在英国已经彻底巩固了,这个女人下一步是不是就要把您比作法老,她自己自封摩西呢?
凯瑟琳·帕尔出版的书的扉页(在书中,她借用圣经里《出埃及记》的典故,把教皇比作埃及法老)
亨利八世狐疑之下,表示说自己将会给王后颁布逮捕令,以便仔细审问。而广结善缘,人脉丰富的凯瑟琳·帕尔立刻得知了这个消息。她想到之前被砍头的王后,想到自己受的委屈,不由得悲从中来,纵声大哭。据说整个宫殿都能听到她的悲啼,连亨利八世躲在自己卧室都躲不过去。他没有想到这个一向恭顺自持的女人竟然会崩溃到这种地步。
终于,在签署逮捕令的那一夜,他走进了王后的卧室。看到国王,凯瑟琳·帕尔知道,自己绝对不能错过这次机会。她必须说服国王,否则一旦下狱,局势被别人掌控,自己只怕性命难保。于是,她连忙跪下,向亨利八世表白自己的忠诚。凯瑟琳·帕尔辩解说,自己平时喜欢跟国王辩论不是因为瞧不起丈夫,而是希望通过这些话题分散他长期身体不适的痛苦。因为亨利八世年老后体胖臃肿,所以关节压力过大,饱受慢性炎症的折磨。她还急着表示,现在就会交出所有国王觉得不妥的书籍,让大家都来见证。
当国王同意了她的请求,她立刻整理出来相关书籍,匆忙赶到国王的房间。一进屋,她发现一堆国王近臣正好都在屋子里开会议事。凯瑟琳扫视一圈,心理估量了一下局势,接着就跪倒在国王面前,做了一大串 “真情告白”!
凯瑟琳·帕尔
她仰望着亨利八世,用最诚恳的腔调倾诉:我身为一介女流,一个生来就低等的性别,根本就无法抗拒那与生俱来的无数缺点。我的软弱,我的愚蠢,使我难以在这错综复杂的世界里看清楚真理在何方。但是,我不过是一个无知无能的弱女子啊!难道我睿智而坚强的丈夫不正是应该在这种时刻给我指出方向,纠正迷途的羔羊不要误入歧途吗?只凭我自己,如何能在这个世界上独自走下去?我今生今世唯一的希望,就是每当我遇到迷茫与疑问的时候,都能够得到您的指导哇!只是不知道,尊贵的陛下,您愿不愿意宽宏大量地答应我这热诚而谦卑的请求呢?
亨利八世虽然多疑暴虐,但是,他也是个感情异常丰富的男人。王后的这一番话,可谓动人肺腑。凯瑟琳·帕尔示弱退了一步,同时又热络奉承,搞得亨利八世大受感动。他忍不住上去拉住王后的手,感谢她的忠诚,并且转身向众臣赞扬王后这种勇于自新的精神,简直就是大家的楷模。而王后则趁着这个机会,给仆人使了一个眼色。精明的仆人立刻悄悄顺走了那份等待国王签署的逮捕令,赶紧藏了起来。亨利八世只要不是特意去找这份文件,他就不会再想起来这事,国王王后又和好如初
亨利八世与凯瑟琳·帕尔的画像
在亨利八世晚年,同样遭受诬陷的,还有托马斯·克兰默。为了扳倒大主教这种位高权重的角色,对手出动大批人马,送出联名诬告信。因为亨利八世迟迟按兵不动,他桌上堆积的控诉大主教的信件就越堆越多。
亨利八世犹豫了好几个月,最后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把所有这些信件拿给克兰默本人,由他去处理。国王这个行为看似是赏赐,其实是对克兰默一个极其艰巨的考验。国王就是要看看自己的大主教会怎么做?大主教一旦做错一步,定然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克兰默的反应,同样出人意表。他没有记下这些诬告自己的人,进行报复,也没有仔细读信为自己辩解,他选择的是绝对的宽恕。他直接把国王给自己的信件付之一炬,根本不去管到底是谁参与了阴谋。之后,他既往不咎,对于诬告过他的人,该委以重任的,依然委以重任。看到这个结果,亨利八世大受感动。他找了一个机会当众宣布,我选的大主教果然德高望重,不负我一生的信任。接着,亨利八世摘下手上的一枚戒指,给克兰默戴上,等于是向所有人宣告,我对克兰默的信任犹如相信我自己的手足。你们以后谁敢再说他坏话,都给我好好掂量掂量。
亨利八世与托马斯·克兰默
虽然查理五世和罗马教皇与亨利八世的和解,造成英格兰天主教势力的抬头,也有不少激进的新教人士为此掉了脑袋,可是因为有大主教托马斯.克兰默,爱德华·西摩,约翰·达德利这些人在朝廷中的制衡,还有凯瑟琳王后暗中的周旋保护,在亨利八世执政晚期,英格兰的新教徒们总算是免受灭顶之灾。
亨利八世死后安葬在温莎城堡内的圣乔治教堂
1547 年初,56 岁的亨利八世终于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回顾他的一生,充满了矛盾。有时他是激情澎湃的的,也很容易被打动;有时他又是冷血无情的,能对身边的人作出最残忍的事情。被他送上断头台的两位妻子,恰恰正是曾经令他最如痴如狂,神魂颠倒的女人;而他号称最爱的女人,却是跟他相处时间最短,基本没有留下什么传奇色彩,不过是生了一个儿子;第一任凯瑟琳王后,是真心实意爱他时间最长的女人,却在他那里尝尽了苦涩悲凉;而最后这位成功处理了夫妻关系的凯瑟琳王后,显然压根儿跟他谈不上什么爱情,所以才能始终保持明智。(后文会让大家看到凯瑟琳·帕尔被真正的爱情冲昏头脑的样子,真是令人不胜唏嘘!)
而亨利八世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无论思想文化、经济模式,固有的一切都在受着新事物的冲击,新旧双方激烈地交锋。亨利八世自己推翻了教皇在英国的势力,给新教的发展壮大创造了一个绝妙的温床,但是,他自己又试图遏制宗教改革的步伐,不希望天主教等级森严尊卑有序的世界观烟消云散。
亨利八世的墓碑
(亨利八世死后与给他生了唯一一个儿子的第三任老婆简·西摩合葬)
就连亨利八世临死,都充满了矛盾。根据他的遗嘱,葬礼是全盘天主教式的。当他要求临终祷告的时候,近臣说您的一生伟大英明,没有错误需要忏悔,一向自高自大的亨利八世却摇了摇头。等近臣提议几个他宠爱的保守派主教来听忏悔,他却坚决地说,除了克兰默,我谁都不要!但是,当克兰默大主教赶到,他已经奄奄一息,虚弱得无法开口。亨利八世临终,到底想忏悔什么,成了永远的谜。而克兰默也破天荒地第一次用新教独创的仪式,为国王举行了临终祷告。他大胆摒弃了天主教弥撒礼,也在基督教改革史上留下了一个里程碑式的记录。
纵观亨利八世一生,他是活得非常肆意张扬的一个人。如此任性的个人生活,在中央集权并不强大的欧洲国家里,可谓绝无仅有。而他最大的功绩不是攻城掠地留下什么赫赫战功,而是“狂妄大胆”,不畏传统压力,大刀阔斧地推动国家转型,转上了一个更有前途的轨道。他的经济政策、宗教改革,都为资本主义这棵大树挖了第一锹土,施了第一桶肥。不管亨利八世是不是有意为之,在之后的数百年,英格兰的资本主义萌芽能比其他欧洲国家更顺利的开花结果,都必须得感谢这位最初的奠基人。
一代帝王亨利八世
随着亨利八世撒手人寰,他也把一些无法调和的矛盾留给了英格兰。
一方面他打开了宗教改革的口子,一方面他又试图去堵住这股洪流。而他的三个子女在宗教问题上的态度也大相径庭。儿子爱德华完全被身边的新教势力围绕,大女儿玛丽却是坚定得不能再坚定的天主教徒。而二女儿伊丽莎白和查理.布兰登后代中的几个有王位继承权的女子,比如 Lady Jane Gray,都在王后凯瑟琳·帕尔的后宫圈子里,饱受新教思想的熏陶。
亨利八世一生是个人权力和支持率非常高的一任国王,他等于一直在用个人权威强力压制着所有这些矛盾不要大爆发。可是,一旦他死了呢?英格兰将会面对怎样的未来?会不会又陷入又一场类似 “玫瑰战争” 的民族大分裂?担心这个问题的,不仅仅是英国人,还有欧洲各大列强。法国,西班牙,无一不在关注着英格兰,这个潜在的盟友,抑或危险的政敌,未来的政治走向。
        作者有话说
虽然托马斯·克兰默从年轻时期就是最激进的路德教派的信奉者,可是在亨利八世面前,他成功地扮演了一位忠仆的角色,默默地妥协,不把自己对宗教改革极其狂热的一面一下子就展露出来。一切忠于君主,决不搞个人小算计,这也是克兰默不同于克伦威尔,终于能在亨利八世手下成为政坛常青树,数十年屹立不倒的原因。
当大主教拉住国王的手送他离世,自己也无比悲痛。他们的友谊始于与罗马教廷的抗争,后来虽然国王对他有过疏远,有过猜忌,可是在临死的时候,却还是把他当成了生命中最值得信赖的朋友,唯一一个有足够智慧理解自己心境的知己。
悲痛之下,大主教当场立誓,为了纪念亨利八世,他一生都不会再修剪自己的胡须。要知道,天主教其实是不提倡蓄须的,尤其是严格禁止神职人员留胡子。他们认为胡须是罪恶的象征,胡须越长,罪孽越深重。托马斯·克兰默蓄须明志,其实也是他在亨利八世死后,终于可以向罗马教廷公开宣战的重要标志。
蓄了长胡的克兰默大主教
从此,历史上第一位拖着曳地长须的基督教大主教出现在世人面前,也标志着这位离经叛道的坎特伯雷大主教从此掌握了英格兰宗教界的绝对话语权。不敬教皇、秘密娶妻、公开蓄须,都让天主教徒视克兰默为有伤风化的教会耻辱,异端邪说的魔鬼代言人。
大家看看,托马斯·克兰默老年的形象,是不是跟英国古代那些著名巫师非常相似,尤其让人联想到《哈利·波特》里面白须曳地的邓布里多校长。
英格兰传奇人物亚瑟王身边的魔法师梅林
哈利波特故事里的邓布利多老校长
直到多年以后,当克兰默被绑上火刑柱的时候,他曳地的长须,似乎还饱含着对一个传奇的时代,一位传奇的帝王,最后的纪念。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往期回顾:
小编:圈常在

【无事生妃】MuchAdo_USA 原创文章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朋友圈
公众号及其他媒体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转载合作请写邮件至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