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找工作时,薪酬一直是首先考虑的因素,结果赚了很多钱以后,还想要更多,这真是挺讽刺的。
商界到处充斥着竞争,很多人认为,进入商界就是从事买卖与投资;想的都是“我要赚更多钱”,却几乎没有谁思考“我最少需要多少钱”。
哈佛商学院教授、“颠覆性创新”理念的首创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认为,人生的最强动力并非来自金钱,而是来自……
注:本文摘编自《自我发现与重塑》,正和岛作为中信出版集团合作方,经授权发布。
作 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编 辑:叶开甫
图 片:视觉中国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1979年以来,我观察了哈佛商学院同班同学的命运,在同学聚会上,我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变得不快乐、离了婚或与孩子关系疏远。
可以肯定的是,毕业时,他们谁也没有计划故意离婚或是疏远孩子。然而,很多人身上却发生了这样的事,究竟为什么?因为他们在思考如何利用自己的时间、才华和精力时,并没有将人生意义放在首位。
哈佛商学院每年从全球精英中招收900名学员,其中很大一部分几乎没有考虑这个问题,实在令人震惊。如果他们以为将来有更多精力琢磨人生意义,那就大错特错了。压力只会越来越大:你要还贷款,每周工作70个小时,还要结婚生子。
资源配置能力,
决定你的人生格局
如何配置你的时间、精力和才华,最终会决定你的人生格局。
很多事情在争夺你的这些资源,比如与妻子建立亲密关系、培养优秀的孩子、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等。面临的问题和公司面临的一样:你的时间、精力、智力有限,该如何针对每项“业务”进行配置?
你的配置决定,有可能让你的人生变得与你最初计划的截然不同。有时这很好,机会将不期而至。但如果资源投入出现失误,结果可能会很糟糕。有些同学不经意间投资于虚假快乐的人生时,我就不由得相信,他们的问题都源于目光短浅。
当人们极度渴望成功时,就会下意识地将自己剩余的精力,用到能马上带来成绩的行动上,比如你推出一款产品、签了一笔大单子、发表一篇论文、拿到薪水以及获得晋升,这些成绩都清晰可见。
然而当你将时间和精力用于和家人亲密相处时,却往往无法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孩子们每天都会出状况,你要等到20年后才能骄傲地说:“我培养了一个不错的孩子。”你可以忽视与爱人的关系,日复一日,似乎也看不出事情正在恶化。即便与家人的亲密关系,才是你获得幸福感的强大、持久的来源。
如果你深究一些商业大败局的根源,就会发现,老板都有追求快速满足的倾向。如果从这个角度看他们的个人生活,会发现一个发人深省的规律:
在那些他们曾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上,他们分配的资源却越来越少。
像管理企业一样,
营造家庭文化
家庭和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某种意义上,“经营家庭”就像经营企业一样。
管理学有个经典的“合作理论”:老板都知道自己需要敏锐地看清模糊的未来,并不断修正方向;在实际工作中,他们需要花很大力气说服那些看不到变化的员工,动员他们做好准备并进行合作。
如果员工对公司的发展理念认同度很低,怎么办?这个时候,老板在定义团队必须做什么以及怎么做时,必须果断而强势,甚至动用“权力工具”(包括强制、惩罚等)来确保合作。通过相互合作,一次次成功地完成各项任务,他们就会形成共识。
最终,员工甚至不用再思考自己做事的方式,而是依靠本能和推测定义优先事项——这意味着组织内部已经形成了文化。这个过程就是文化的形成机制。
从这个角度思考家庭关系,我们很快发现,为了让孩子合作,家长所采用的最简单工具就是权力工具。可当孩子们长到十几岁时,权力工具就失效了。此时,家长们才意识到,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营造一种家庭文化,让他们可以自然而然地尊重自己的兄弟姐妹,听父母的话,做正确的事。
家庭文化可以有意识地营造,也可以在不经意间形成。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具有自尊和自信,有能力解决种种难题,你首先要知道他们不会在高中读书时突然获得这些素质。你必须早早就开始考虑,将它们设计到家庭文化中。
就像员工一样,孩子也是通过不断克服困难、了解何为有效的方法,来确立自信的。
别被“一时聪明”
耽误了一生
在哈佛商学院任职时,每到最后一次课,我会要求学生思考三个问题:
1. 我如何确保在职业生涯中感到快乐?
2. 我如何确保家庭关系成为持续幸福的源泉?
3. 我如何确保不陷入牢狱之灾?
最后一个问题听上去像是开玩笑,但我是认真的。当年,我在牛津大学就读的班级中的所有同学都获得了奖学金,但32个人里两人坐过牢。他们都是好人,却因为一些事情误入歧途。
在财务和经济学课上,我们都学过评估投资机会时运用的一条原则:忽略沉没成本和固定成本,依据每项投资产生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入来做决策。这一原则使企业倾向利用过去的成功经验、资源,而不是打造未来成功所需要的能力。
我们在替自己的不忠和失信行为辩解时,经常说的“就这一次”就源于经济学中的边际成本原理。在人生需要做出对与错的抉择时,我们往往会下意识地认为“现在情况特殊,情有可原,就这一次,不会有事的。”
然而,人的一生中会不断出现“情有可原”的情况,如果你越线一次,以后还会再犯。“就这一次”的边际成本似乎低得可以忽略不计,很多人因此深陷进去,不考虑这种侥幸心理可能产生的破坏性,不能从长远的角度看看这条路最后通向何方。
我总结的教训是,100%坚守原则,要比98%坚守原则容易。如果你基于边际成本分析,屈服于“就这一次”,那你就会像我那些遭遇牢狱之灾的同学那样,无比后悔自己的选择。你必须明确自己要坚守的原则,并为此设定安全线。
越无礼的人,
越缺乏自信
在这个世界上,怀有谦逊之心很重要。谦逊不是让你贬低自己,而是要尊重他人。
年轻人刚步入社会,全部所学几乎都来自那些比你更聪明、更有经验的人,比如你的父母、老师和老板;而当你经过磨炼,事业有成,或从哈佛商学院毕业后,你在工作中遇到的绝大多数人或许并不如你聪明。
如果你的态度是,只有聪明人才能教导你,你的学习机会将会受限。但如果你拥有谦逊的态度,愿意向每个人学习,你的学习机会将会源源不断。
通常,只有当你真正自信时才会表现出谦逊,你也会想要帮助身边的人提升姿势水平。有些人总是以一种傲慢无礼、颐指气使的方式对待别人,因为这些人需要通过贬低他人来让自己感觉良好,其实他们的粗暴行为恰恰说明他们缺乏自信。
不做短期受益、
长期后悔的事
对我来说,有一个清晰的人生意义指向至关重要,但想清楚这件事让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牛津大学就读时,我每晚花一个小时阅读、思考,向上帝祷告为何将我降生于世。这意味着少一小时研究自己的应用计量经济学专业。
对此我曾十分矛盾,但这最终让我找到了人生意义,而不是糟糕地浪费人生。因为我一年使用经济学工具的次数并不多,但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天天都在体验。这是我学过的最有用的东西。
如今我向学生承诺,如果他们花些时间厘清自己的人生意义,多年以后回首往事,将会把这看成在哈佛商学院时的最宝贵收获。
追求一份职业并取得成功,仅仅是实现你人生意义的一种工具。然而若是没有意义,人生就会变得空洞无物。
美国知名心理学家赫茨伯格认为,人生的最强动力并非来自金钱,而是来自学习、成长,为他人奉献以及个人事业的成就。
2009年我被诊断患上了癌症,我的生命可能要比预期的短。所幸治疗效果不错,我不会提前结束生命。但这段经历让我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审视。
虽然我取得了一点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一些公司运用我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巨大收益。然而当我面临这场疾病时,我发现那些影响对我来说微不足道。我由此得出结论:上帝评价我这一生过得如何的标准,并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我能影响多少人的人生。
关于人生意义,我那些学生得出的理解各有不同:
有人说,要与家人以及自己在乎的人在一起;
有人说,做有趣、令人兴奋和有影响的事;
有人说,在创业中追求长期职业生涯,创立能影响世界的公司。
思考适合你的人生标准是什么,别在意能取得多大成就,找到答案并下定决心,每天坚持,这样当你的生命走到尽头时,你的人生就是成功的。
作为一个企业的老板或者合伙人你有没有想过,许多企业为什么撑不过寒冬?为什么留不住人才?为什么无法吸引人才?这些问题企业管理者每年都在问。当下很多企业的死亡未必是死于外部竞争的优胜劣汰,而是企业内部的消耗。
一个合理的商业模式设计,一个专业的股权激励制度对于一个想要做大做强的企业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谁出的钱多,谁占大股”这句话真的让很多人误入歧途。如果资金型股东一直不参与日常管理,却又喜欢关键事指手画脚怎么办?一旦风头不对,他想套现抽资怎么办?公司想要长远发展,如何科学公平的分配股权?应该分给谁?怎么分?老师今天告诉你。
点击上方 绿色语音图标 倾听
股权分配
让最有价值的人成为股东
1、出资股东出钱不出力,老板一个人干,分红他拿大头;
2、一旦亏损,有可能抽资走人;
3、兼职股东的心思都在自己的公司;
4、不参与公司日常运营,关键决议容易犯错;
5、如果是均分出资占股,发展中股东心思不齐,公司散伙;
6、即使是老板本人出资占大股,也有注意资金型股东对公司的贡献度参与度是否与股权相匹配的问题;
7、融资时,老板很容易因股权结构没设计好而丧失控制权;
8、其他股权问题等等... ...
现实中,许多企业不知道应该按照可持续贡献来分配股权,或者不知道该如何操作。公司的股权究竟应该怎么分?分给哪些股东?
作为老板,当下最重要的一件事学懂股权,学会分权,学会分钱才能保证自己的公司长治久安,反之莫名其妙的白打工,丢失自己的控制权。
中国有句老话,生意好做,伙计难搁。
股权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
现在有这样一句话:股聚未必人聚,人聚则必股聚;散得巧妙,散得艺术,散得众人心服;方能众心合一,方能企业强而事业久!
特举办《企业董事长股权线上学习》专题。
主讲内容:
1.究竟什么是股权?
2.股权该如何分配,哪些人可以获得股份?
3.常见的分配陷阱有哪些?
4.股权激励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5.如何将分错的股权收回来?
6.如何利用商业计划书轻松融资?
7.如何在做好分股权但在治理股东方面不放松?
8.好朋友一起创业,如何书写出资协议才能不伤感情,不起纠纷?
9.家族企业应该如何规划企业股权结构,使企业有序经营?
10.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走向集团化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做股权的顶层设计。
 随时随地,学习股权
-  只讲干货,不讲理论 -
报名须知:
1,分享股权

2,授课形式:语音+图片+文字+案例+资料

3,授课时间:18:40—21:00

4,学习费用:进群学习只需在线支付
58元
/人的费用即可。

5,纯干货分享,不讲理论,只讲干货与落地案例和方式方法。

6,名额有限:为了保证课程质量和互动效率,每次仅限120位老总参与,超过人数,只能预约下次。

7 , 报名仅限企业:董事长、法人、总经理、股东  CEO 进群学习
长按下方二维码   加入线上股权学习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跟观点,如有异议请留言给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