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对于一个国家重要性仅次于政府机构

——彼得·沃森
他道歉了,无甚创新,走的苦情戏路线。

这招特别好使,很容易摆平那些极具道德感的同志。他们以宽厚得像猪大肠一样的情怀在朋友圈飙味道:你看,人家也不容易啊,谁不犯点错误呢?你就没念过白字吗?
中国有些事坏就坏在了这些家伙身上。往往在论是非对错之时,你跟他说理,他却跟你谈情;你跟他谈情,他却跟你说法。嗯,是,只有小孩说对错,大人都讲利益。
没错,谁都可以犯错误,但要看是谁在哪里犯怎样的错?
北京大学,一个以文科著称的中国最好的学府,其校长念出“鸿浩志”,可以原谅吗?
何况这个“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其实是5月2日首长在北大座谈会上提出的,不知道林先生当时是在听呢?还是在听呢?还是在听呢?这才过了两天 ,怎么就清风过耳了呢.......
一个校长,在那么隆重的场合,自己并不确准的字,随便就安了一个读音给它,这样鲁莽的粗鲁行为可原谅吗?为什么那么想当然?这是在传递一种怎样的治学态度?
好,即使是这样,我们原谅,你是校长嘛。但我们再来看看这封致歉信传递出了怎样的价值观。
首先,他用大篇幅讲述了他的学习史,认为文字功底不好是历史造成的,所以出现这个问题太正常了。正常吗?任何一个普通的职场人都很清楚,自己在哪块有短板都会拼命去补、去充电,就担心自己跟不上节奏,出了纰漏。
可是很遗憾,我们的林先生没有,他始终知道,他的文字功底的确不好,但他始终没有想过去弥补它,然后讲述了自己为什么文字功底不好的历史,并告诉大家,这就是一个真实的我。
是的,太真实了。一个不认识字却能随便安上一个音的人,把这个称为“文字功底”!这是最浅显的识字、认字好不好,这不能叫文字功底好不好?
只要你把演讲稿中拿不准的字都去翻翻新华字典,你就能够得到提高。可你却把懒于进取,全部归结为历史,归结为你的成长,归结为你要做一个“真实的我”。岂不笑死人?
就好比我儿子经常写错字,自己不去努力进步,出了错反倒告诉我因为他自己还没上多少年学,所以这才是真实的我。不觉得连孩子都不可能说出这样弱智的理由吗?
其次,林先生的道歉信中还有这样一部分表述——
“我是会努力的,但我还是很难保证今后不会出现类似的错误,因为文字上的修炼并非一日之功。像我这个年纪的人,恐怕也很难短时间内,在文字水平上有很大的进步了。”
我不知道他的学子们读完是什么感受,我读完已经觉得这个人基本可以退下来养养花溜溜鸟了。
一是他对自己无比宽容,字里行间能看得出来,自己亲自写了挂着自己名字的书对他来说就已经很好了;可是,你知道吗?在道歉信中,他居然把这本他亲自撰写、刚出新书的书名又给弄错了。【《校长观点》写成了《校长观念》】不知道会不会有一封关于道歉信的道歉信?
当然,他也并非只对自己宽容,据郑也夫先生撰文说,林先生曾经力阻学校惩罚论文抄袭学生。想来有不少学生会喜欢他的“宽容”。
二是对自己的努力既无文化自信,也无精神自信,更无秘书自信。言外之意是说,请大家给我留好空间,类似的错误我还会犯,我就是我,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那么请问,把一个对自己都没信心的校长挂在北大,等候随时给北大出丑,是因为我大中国真的无人可用?还是因为北大并不在意再有类似的笑话出现?
三是倚老卖老。“我这个年纪的人……”,这是什么逻辑,比你那个年纪还要老的人可不都是你那样,马克思60多岁开学英语,不一样很溜?
我只看到了拿年纪当坏事的挡箭牌,怎么没见拿年纪说:对不起,我不能再升职了,我这个年纪的人……
年纪永远不是问题,如果觉得自己老了,失去了学习能力,同时也配不上那个职位,退下来或许是个更好的选择。
是的,人人都会犯错误,但之所以人们愿意努力,就是因为通过努力是可以避免掉很多错误的。
就像一位朋友讲的,如果林先生真有直面现实和未来的勇气的话,应该承认这么重要的发言自己没有认真准备,以及一直没有给自己的基础教育补课。
信息的闭塞、物质的匮乏确实是当时的现实,需要直面、行动和改变,而不是拿他当借口,成为现在犯错的理由。
如果林先生的逻辑成立,那就意味着那个年代过来的所有人,都可以把犯错误当饭吃了,而事实上并不是。
以上,其实已经毫无风骨可言了,丝毫没有知识分子的担当、果敢和坚毅。但是,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他致歉信最后这段话——
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能够让我们走向未来的,是坚定的信心、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直面未来的行动。”
请问林先生,如果没有质疑精神,请问科学如何进步?人类如何向前?不正是一次次焦虑和质疑才推动了社会向前、科技发展吗?没有质疑哪来的牛顿?没有质疑哪来的爱因斯坦……质疑精神怎么就阻碍了迈向未来的脚步?
“能够让我们走向未来的,是坚定的信心、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直面未来的行动。”这样的鸡汤出现在你自己都认为“我还是很难保证今后不会出现类似的错误”,请问,你自己的坚定信心呢?你直面未来的行动呢?
林先生教导大家不要忽视他致辞传递出的思想,“不要质疑不要焦虑”就是你希望大家理解的宝贵思想?每个北大学子三点一线傻活着就是面向未来了吗?这样公开鼓励教师、学生扼杀质疑精神,不要批判的思想,是不是已经踏破教育底线了呢?
人们焦虑的恰恰是,他这样的校长能创造什么价值? 
人们质疑的是:类似危机公关这样低劣的手段,能服众吗?
100多年前,马克思在与他女儿的对话中,有这样一句问答。女儿问,你的座右铭是什么?马克思写了一句拉丁文,中文译为“怀疑/质疑一切”
马克思100多年前都要质疑一切,马克思的信徒林先生却把质疑精神彻底摈弃,这恐怕比念错几个字恐怖太多了!
可是,就是这样的道歉信,却颇让一部分人深受感动并原谅。
北大的校长太好当了。
我想了一下,我儿子也可以的,因为他的作文真的全都是他自己写的,遇见不会的他真的去查字典。
【延伸阅读】北大校长这篇四千多字的宏文,问题又岂止是一个白字?
作者   连景彬
昨天我收看林校长讲话视频时,发现他不停低头看讲稿,讲话还磕磕碰碰不利索;我心里就暗暗纳闷。于是,我从网上找来他的讲话稿,拜读了一番。这一读,让我大吃一惊。我本来以为,北大校长的讲话稿,一定是字字珠玑,将来一定会成为北 大的重要文献的。然而没想到,这篇4000多字的文章,竟然有不少病句!下面随便摘几句分析分析。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1、这篇讲话稿分为“寻求民族的未来路、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迎接未来挑战感恩与祝福”四个部分。其中“寻求民族的未来路”这句动宾不搭,应改为“探寻民族的未来路”。还有,这四个小标题拟定的水平也太一般了吧?
2、“对学校的改革发展和所取得的成就和进步,给予了充分肯定。”这句连词使用错误,句中两个“和”,前一个“和”应改为“及其”。
3、“明确提出对中国大学发展的三点期望。”这句语序不当,应改为“对中国大学发展明确提出三点期望。
4、“成为了变法的第一要务,北京大学也由此而生,并从一开始,就以探求民族的未来为己任。”这句滥用虚词,“成为了”应删去“了”,“由此而生”应改为“应运而生”。
5、“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这句动宾不搭,“喊出~强音”,应改为“奏响~强音”。
6、“推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这句宾语残缺,“推动”一词没有宾语,要么去掉“推动”,要么给它补一个宾语。
7、“北 京大学始终坚守着建校的初心和使命。”这句动宾不搭,“坚守~使命”不搭,应改为“牢记~使命”。
8、“改革开放,中国进入了国家和民族振兴的伟大时代,这也是北大发展最好最快的40年。”这句主语与宾语不搭,主语“这”指“中国”,跟宾语“40年”不搭。
9、“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促使我们以更广阔的胸怀和更大的信心,重新审视自己、审视世界。”这句语义残缺,应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后加上“的使命”。
10、“北 京大学从一个旧体制脱胎出来的婴儿,已经成长为屹立于世界的现代大学。”这句谓语残缺,应在“北 京大学”后加“是”。
11、“我们还需要在未来时光的流淌中,增进学术积淀,累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这句动宾不搭,“增进~积淀”、“累积~贡献”都不搭。
12、“新时代,新的技术、新的中国、新的世界、新的未知,所有这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气势向我们涌来。”这句语序不当,“新的未知”应跟“新的技术”在一起。另外“新的未知”表达怪怪的。整句读起来也怪怪的。
13、“中国变化太快了,短短几十年,就从基础薄弱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不仅让世界错愕,就连我们自己的很多人也还没有完全适应。”这句语义残缺,“从基础薄弱”后面应加上“落后经济体”。另外“错愕”一词也别扭。
14、“技术革命和全球化的影响触及到了人们的观念和灵魂。”这句成分赘余,“触及到”应删去“到”。
15、“这个时代并不缺旁观者,更需要的是责任与担当。”这句逻辑混乱,如果前面是“并不缺~”,后面就应该是“只缺~”;如果后面是“更需要”,前面应该是“需要”。
16、“莫不将自己置身于璀璨的世界大学星群之中。”这句语序不当,“璀璨”应挪到“星群”前面,“星群”也应改为“群星”。
17、“任何一所优秀大学都要根植于深厚的国家和民族土壤。”这句也是语序不当,“深厚”应挪到“土壤”前面。
18、“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这句说“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难道敢于“质疑”不是北大的精神之一吗?再者,前文说“不同观点的碰撞、辩论、质疑甚至批判是有益的”这不前后矛盾吗?
19、“培育北大的菁菁学子。”这句用词不当,“菁菁”通常修饰“校园”,不修饰“学子”;应改为“莘莘学子”。
20、“无论在战争和艰难岁月,还是快速发展的今天,他们始终与我们站在一起。”这句不合逻辑,“战争”和“艰难”不能并列起来修饰“岁月”。
说实话,普通人念白字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也许是公众对北 大校长要求太高了,才如此穷追猛打。相对于念白字,我更在乎北大校长文章的水平;毕竟这样的文章是要载入北大史册的。本文只是罗列这篇文章在语言上出现的错误,至于文章的质量如何,相信读者和听众会有自己的判断,这里不想多说什么。
需要声明的是,我没有看到原稿,也许网上这篇是根据录音整理而成,与原稿会有些许出入。本文只针对网上的稿子,单纯从语言角度进行分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