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本杰明 | 排版:黑门
转载请后台输入 授权
昨天北大的校庆大会上,北大校长林建华将“鸿鹄之志”读成了“鸿hao”,引起不少网友声讨、批评。
当天下午,北大校长在北大校内BBS北大未名上做出了回应,发表了一份道歉信。
亲爱的同学们,
很抱歉,在校庆大会的致辞中读错了“鸿鹄”的发音。说实话,我还真的不熟悉这个词的发音,这次应当是学会了,但成本的确是太高了一些。
我想,我的这个错误会使很多同学和朋友失望,觉得作为一个北大校长,不应该文字功底这样差。说实话,我的文字功底的确不好,这次出错是把这个问题暴露了出来。
上中小学时,正赶上“文革”,教育几乎停滞了。开始的几年没有课本,后来有了课本,也非常简单。我接受的基础教育既不完整、也不系统。我生活在内蒙古的一个小农场,只有几十户人家。现在人们很难想像当时的闭塞状态,农场离县城几十公里,距离虽不能算远,但乘马车要一整天时间。当时不但没有现在发达的互联网,连像样的书都很难找到。最近,我刚出了一本书《校长观念-大学的改革与未来》,其中还提到了当时的情况:
“‘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我小学五年级,几年都没有课本,老师只是让我们背语录和老三篇。十几岁时是求知欲最强的时候,没有其他的书,反复读毛选和当时一本干部培训用的苏联社会主义教程。我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最初都是通过读毛选和后面的注释得到的。《矛盾论》和《实践论》当时都读过,中学政治课又学了一遍。一分为二、对立统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等,这些概念都滚瓜烂熟,也深深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思想观念。”
我很幸运,77级的高考语文考试作文占了80分,词句和语法只有20分,否则我可能就考不上北大了。我只是在考试前的几天,读了一本语法方面的书,刚刚知道什么是主语和谓语。语法概念不清,上大学之后学英语也多费了很大的劲。
我写这封信,告诉大家这些,并不是想为自己的无知或失误辩护,只是想让你们知道真实的我。你们的校长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也有缺点和不足,也会犯错误。另外,我还想告诉大家,我所有重要讲话,也包括上面提到的那本书,都是自己写的,其中的内容和思想都是我希望大家了解的。
我是会努力的,但我还是很难保证今后不会出现类似的错误,因为文字上的修炼并非一日之功。像我这个年纪的人,恐怕也很难短时间内,在文字水平上有很大的进步了。
真正让我感到失望和内疚的,是我的这个错误所引起的关注,使人们忽视了我希望通过致词让大家理解的思想:“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能够让我们走向未来的,是坚定的信心、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直面未来的行动。”
再次致以歉意!
热爱你们的校长,
林建华
读完北大校长的道歉信,不知你有怎样的感受?
这所社会所期待的北大,是中国学术的最高殿堂,是国际化的标准,是敢于挑战权威的气节。而真正的北大,其实就是一群人。这群人常常让人另眼相看,学业上凤毛麟角,读书也许破万卷,考试绝对拿高分。
但是,他们终究是人。
难能可贵的是,这一次,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勇气面对自己、面对社会的北大校长,一个并不完美的北大校长。
01
一向遥远的北大,竟因林建华校长的道歉信,让我读出了亲切。
虽我是个90后,但我和这个校长的成长环境差不多。
小时候在黄土高原的山沟里长大,条件差到我小学时候的考试卷都是自己用手抄下来以后,然后再答题,因为没有印刷机。找一张像样的白纸都困难。没错,90年代的大西北就是这种光景。
每次上学都要翻越好几座大山,我瞄了一眼自己腿上的肌肉,都是那个时候翻山越岭练出来的。2008年考上大学的那年,家里才通上电。乡亲们来欢送我,昏暗的窑洞才第一次被灯泡照亮。
我的甘肃老家,离县城虽然只有70公里,因崎岖不平、沿山而盘的土路,拖拉机得开一天一夜才能到。后来大家有了三轮车,稍微快一点,也得整整一天。
记得我第一次从老家的窑洞去县城,走了整整一天。
02
从那样环境里长大的人,语文功底不好,真的可以理解。
我小的时候,大山里没有资源,没有读书的习惯,仅有的一点积累,也都是为了考试能过。
爸妈发现我有读书的潜力,他们想尽办法,把我从大山里转到县城的学校。然而,到了县城上的学校,我的语文根本跟不上,只因从山里出来的自己没有阅读的基础。后来,靠着老师同学给我捐书,才得以把语文水平慢慢提上去。
再后来,我在美国读博的那几年,开始更用心地补中文。留学期间,我开始对国学感兴趣,对自己国家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很有意思的是,在国内学英语时,小本本上全是英语单词。然而在美国的那几年,我的小本本上全是成语和精美的中文句子。
03
说这些,不是帮北大校长开脱,我想,大家在声讨北大校长之前,其实应该先声讨我们自己。
是谁给北大盖上了它也许并不拥有的帽子,比如完美?比如超越?大家一致定义北大就该是顶尖的、完美的,但当有一天我们发现,北大就是一群普通的知识分子聚集在一起时,又为什么要失望呢?
大家应该欢喜,这位校长虽然有限,但他认识到了自己的有限,并敢于承认自己的有限,有啥说啥。
北大校长读错字,就是不认识那个字嘛。然而,高举了北大的我们,不愿意接受这样一个现实。
当社会藉这位北大校长来起哄时,想想现在的我们,有这么多好的资源,并没有运用得当,装备自己;中国的知识分子一大片,但却有很多“专家型文盲”。虽然是领域内的专家,却对基本的历史和价值观一无所知。
一个突然倒在人行道的老太太没有人敢去扶,因为人们见多了好心扶老人反被栽赃的案例,便害怕自己也被栽赃;今日北大校长道歉了,若大家还以此为笑料和谈资,以后再有人想道歉,恐怕也不敢了。
这是我们整个社会的悲剧。
04
我们需要一个坦诚相见、脱离偶像崇拜的社会语境,让人敢于悔改,悔改了社会也可以接纳并且尊荣。北大就是北大,它有它的荣华,也有它的瑕疵。有容乃大,这个社会其实需要面对现实就够了。
这一切:犯错的愿意悔改,被冤的愿意原谅,甚至愿意相互尊荣,都是这个世界、我们这个国家所缺乏的。这些功课,需要在耶稣基督里才能做成。
在我们寻求上帝的赦免之前,要先学会赦免别人的过犯、错误。
一位北大的朋友说:“当时我就在现场,听到这个时候,和身后参加校庆的师兄师姐一样,也不过是一笑而过,并没有当做个事,而是继续倾听林校长的精彩演讲,也许这就是北大的兼容并包吧。今天看到这封致歉信才意识到舆论是有多么可怕。”
林校长在学术精神上的看法,社会大众可以保留异议,但他敢于承认错误的态度却也值得我们学习,特别像他这样身处高位的知识分子代表,要在全国公开承认自己在知识上的有限和错误,的确是不容易的。
若要承认错误都已经很难了,那么向上帝真心悔改就更“难”了。人都习惯了被夸,却不愿意别人告诉他“你是个罪人”这个本相。这也是我信主以前,别人和我传福音,我都嗤之以鼻的原因。
05
北大校长道歉了,那我们呢?
我们身而为人,身而为罪人,不光应该学会为错误道歉,更要学会谦卑悔改,向耶稣基督悔改。
悔改需要“勇气”,面对自己和上帝的“勇气”,就是一股实事求是的劲。我们每个人都是罪人,不管是北大校长,还是哈佛校长,不管是街道上的清洁工,还是建筑工地上的苦力,大家在上帝面前,都是一样有罪的。
悔改也需要谦卑的心。谦卑的心,是要放下自己。人放下心里的某种东西,都很不容易了,更别说要放下自己了。
可以帮助我们既有谦卑的心,又有认错的“勇气”的,就是:耶稣的爱。
耶稣的爱,就是他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死去的爱;耶稣的爱,是祂从死亡坟墓里为我们走出来的爱。耶稣的爱,是自己满身鞭伤却为我们裹伤的爱。他的爱,叫我们放下自己,进入那叫人得自由的真理。
06
“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
因为道歉信中的这句话,林校长被再次追讨“二次道歉”。其实,“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是局部引用自北大120周年的纪念文章里。
若我们换个角度看这里所说的“不质疑”我倒是挺喜欢的。
我们需要信心才能来到上帝面前。
在学术研究上,大家需要critical thinking (批判思维);但在信仰的道路上,比起质疑,我们更需要信心。
2012年的秋天,经历了很多苦事之后,神破碎了我的骄傲,让我愿意跪在他面前悔改祷告。但我仍困惑不已:万一这个神不是真的怎么办?
有一天,我读经的时候读到约翰福音2027,耶稣说不要疑惑,总要信。这句大有能力的话,帮我胜过了那个时候的困惑。
07
人的质疑是天生就有的,因为我们总是被这个世界欺骗着。
质疑精神,其实并不需要大学来培养或者宣传,因为人每天都在各种质疑。人需要的,是某种程度上的一劳永逸,解答人生终极意义的绝对真理。
这个绝对真理,就是耶稣基督。
我们质疑,是因为这个世界本不可信。在学术研究上,学者之所以需要“批判思维”,是因为前面的理论还不可靠,需要不断检验和验证。
但是,上帝是信实的,是可靠的。
《圣经》所启示的真理,从一开始就被世界批斗和批判到现在,依然屹立不倒,反倒愈发兴旺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耶稣两千多年前,在耶路撒冷的各各他山上为我们受难而死,三天以后复活的事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今日,北大校长因为“无知”,被社会所谴责;那日,我们因为对上帝无知,搭上的可是我们的性命。
趁一切还来得及,愿我们现在就拿起《圣经》,来认识这位上帝。

小提示:文末广告是腾讯配送广告,内容与本号无关,但您的每次点击(无需反复点)都会给平台带来几毛收益。黑門虽无赞赏收入以维持事工,但您的每一份支持都是黑門前行的动力。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