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故事的主题是
「 虚假的礼仪
瑞典世乒赛正在进行中。
朝鲜和韩国刚上演了一场乒乓外交。原本要对战的两队在八强赛中,突然宣布联手,结果在刚刚结束的半决赛中,3:0输给了日本。
而中国队的话题,依然是不间断的胜利的喜讯。昨天结束的四分之一决赛,中国女乒以3个3-0战胜奥地利。小组赛中,中国女团狂打了一把五连胜。只是,在赢得过程中,出现了一点小插曲。
此前与白俄罗斯的比赛,陈梦在首局10-0领先的情况下,主动失误送对手一分,但因为演技太尬,现场观众一片嘘声。
是时候反思一下了,中国队让球的传统文化,真是在尊重对手么?观众会觉得让球的比赛是精彩的么?当“让球”成为一种潜规则,是件好事么?
1
赛后,陈梦挺遗憾的。“都10-0了,不能再打上了,那样也太不好看了,但我(自动)失误后,听到观众席一片噓声,感觉有点遗憾”。
陈梦的遗憾,在我们这儿被归为“演技不行,得再磨练”。
但这是比赛,又不是《演员的诞生》的直播现场。从瑞典人的反应就能看明白,西方文化并不认可这种“虚伪的礼仪”,他们追求的是极致的比赛。
我曾经看过一场青少年比赛,有两个少年表现出了拼搏。一个是日本球员,比赛中,他的耳朵受伤流血,在队医帮忙救治时,他的眼睛却直盯场上,喊着“我要上场”。另一个是阿根廷球员,他头部破裂流血,倒在地上,被抬下场后,队医在他头上缠了厚厚的绷带。但很快,他缠着绷带继续上场,最后直接把绷带扯掉了。全场观众一起欢呼鼓掌。
真正尊重对手,是用尽全力打败他。
还记得日本00后球员伊藤美诚么?去年,她在保加利亚公开赛上,11-0霸气地送了波黑选手一个鸭蛋,让对方掩面痛哭。记者问她为什么不让分,伊藤美诚说,“我认为让球才是对对手的不尊重。”
而就在不久前,伊藤美诚刚被朱雨玲让了一球,躲避了鸭蛋。这行为被日本网友指责为,“带有羞辱性质的让分举动”。
竞技体育要的不是怜悯,不是一方的一厢情愿和自我感动,它只关注选手的专业度,和比赛的公平性。
2
让球,已经成了中国乒乓球的专利,是一种风范,是调侃实力的谈资。
大魔王张怡宁的让球视频,一直被不少人当成神级水平的典范。2009年世乒赛,张怡宁放水匈牙利老将托特的对话被曝光。眼看单局要被“剃秃儿”,教练李隼在旁边指导,赶紧放两球。张怡宁有点无辜,回答他,“我放两,我放了我肯定,我原来是想和她对拉来着。”

张怡宁退役后回应过让球事件,那是因为队内“有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不打对方11-0”,目的是不让对手输的太难堪。
看看,这是张怡宁的演技,满分10分,给1分,你好歹往球台上扔:
这是樊振东的演技,满分10分,给1分,连观众都看不下去了:
这是朱雨玲的演技,满分10分,给1分,连对手都摸头表示尴尬:
这是许昕的演技,算了,不说了:
常年在中国训练的福原爱也受到了感染。2014年,仁川亚运会,福原爱不小心给蒙古选手送了个11:0,很后悔,“以前也有这种情况,但那是小时候,不懂,现在有点不好意思。”孔令辉知道后,也调侃说,“听说你打人家11:0,要注意两国影响。”
但体育是无国界的,这是乒乓球,不是中国乒乓球。“传统礼仪”、“不成文的规定”,不仅不能成为让球的借口,反而演技只有1分的故意失误,只会让观众觉得,这是侮辱智商的表现。
3
再想想让球的运动员,“让球”真的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吗?
这届世乒赛,陈梦是以队内竞技第一的成绩获得参赛席位的,但现在,她的感受却是遗憾的。她的水平没有得到极致的发挥,她的目标,是赢下比赛,而不是获得一场真正的胜利。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大家正在讨论获得五四勋章的体坛明星,刘国梁、丁宁、马龙、张继科等乒乓球运动员占据了名单的一半。但作为一个优秀的青年运动员,赛场上最基本的态度,不就是努力拼搏么?
每个运动员都希望自己是一个伟大的、打破历史的人物,但这样的环境,不是距离伟大和历史更遥远了么?
4
怎样让对手体面,也让自己体面,是一种修行。
“有马体育”原创,内容转载须经授权
每天21:30更新
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