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认儒学为学问,其才可悯;非儒不可为师为政,其心之毒,不可想象。甚至连儒家最基本的忠恕之道,都做不到。如此乡贤,可怕之极。
川思想库特约撰稿 | 向鲁
据北京考试报消息,2018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近日公布,语文学科将儒家文化经典著作《论语》纳入经典阅读考查范围。可以预见,儒家文化将得到弘扬。
进入实际操作层面,一定少不了具体的弘扬者,他们将获得大量传播儒家思想的机会。但必须警惕江湖术士以“乡贤”名头,趁机浑水摸鱼。
最近有一位儒学名人回家乡,发现自己成了乡贤。他倒也谦虚,说:“愧称成功人士,虚负乡贤之名。”
▲该“儒学名人”的朋友圈
原本此人的言论,不值一哂,但是既然成为乡贤,就由个人行为上升为了社会现象,有必要说几句。
何谓乡贤?《中国方志大辞典》是这么说的:古称地方上有才德、声望的人为乡贤。东汉孔融为北海相,以甄士然祀于社,此称乡贤之始。明清时凡有品学为地方所推重者,死后由大吏题请祀于其乡,入乡贤祠,春、秋致祭。明清方志中多设“乡贤”目,以记述本地“贤达”人物。
世间词典颇多,乡贤的基本要义有二:品和学。说得通俗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德才兼备、又红又专。那么,那一个被称为乡贤的人,究竟算不算德才兼备?
此人作品甚多,据说有一本书,还成了2017年度儒学优秀普及作品。从这个角度看,可谓新时代的乡贤。但是,具体看看他写的内容,我们不仅对其才的基本水平,而且对于其德的倾向,表示严重的怀疑。
别的也不多说,只举一个例子。
2017年8月5日,此人在“儒家网”上发表文章《为政为师资格微论》,劈头第一句就是:
反儒派有没有为政、为师的资格?我的回答非常明确:没有。
▲《为政为师资格微论》
显然,这句话严重缺乏对中国现代史的了解。李大钊、陈独秀,哪一个不是反儒的?请问,他们有为政为师的资格?把你列为乡贤,是否意味着要否定陈独秀、李大钊的贡献和地位?
当然,他可以辩护说:我说的是当代,不是历史。在今日,反儒派没有为政为师的资格。
文章接着说:为政以德,导以德齐以礼;为师有范,传道授业解惑。学而不优,不可出仕;学而无成,不可为师。反孔反儒,自绝于君子之学,自绝了上达之路,也就自动丧失了为政为师的资格。
他认为,唯有学儒学,才算有学问,才可能有德行。将儒学之外其他的学问一概否定。这样的识见简直不值一驳。
即便放在中国古代,儒家何时一家独大过?先秦诸子百家,儒墨显学,它也顶多是半壁江山,何况孟子都说过,“逃墨归朱”。朱指的是杨朱。可见在孟子那里,儒家还可能只占据三分之一的天下。秦汉之后,所谓独尊儒术。然在上者从来说是“王霸道杂之”。人们也常说那叫外儒内法。
这样的知识性错误,严重损害了此人“才”的品质。
▲孟子
更加要命的是,这样的观点背后所显示的可怕的权威主义、专制主义的倾向。
文章还说:反孔反儒,便是反圣贤、反师道、反文明、反中华。如此之人,若非佛道中人,便是小人劣类,非愚则恶。即使是好人,也很有限;即使是志士,也很愚蠢。至于佛道中人,立足于彼岸世界,立志于成仙成佛,同样不宜为政为师。反儒派不宜为政为师是我的一贯主张。去年,我曾经呼吁《将反儒分子驱离教师队伍》……
教师负有传道解惑之责,不反儒应是底线。主动清理教师队伍,劝退不合格者,各学校有责,教育部有责。
我就不多引证了。我们可以转述一位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教授阅读此人的文章后的感受:“余东海的文章,令人不胜惊恐!我看,有的人就靠打着儒学的旗号,发表毫无文献依据、现实基础和起码逻辑常识的奇谈怪论谋生、出名!按照该文作者的思路和主张走下去,儒学将便成邪教!如果他们这类伪儒掌权,则真正会千万人头落地!”
令人惊讶、惊恐的不单是此人的学识和德行,而且,是其家乡某些机构将之列为本地乡贤,大加表彰。
口说无凭,有图为证:余樟法者,余东海本名也。
▲浙江某地的“乡贤”榜
只认儒学为学问,其才可悯;非儒不可为师为政,其心之毒,不可想象。甚至连儒家最基本的忠恕之道,都做不到。如此乡贤,可怕之极。
现在,这样的江湖术士已经获得地方上“乡贤”的背书,他们大可以名正言顺,将其歪理邪说散布于“庙堂”。更不排除这样的江湖术士,会将其臭烘烘的嘴脸伸向高考生,这将不仅扰乱未定型的青少年思想,而且玷污高考的客观公正,为国选材。学校、老师、家长、学生,不可不察。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最近更新
汇聚思想,分享锐见
公众号ID:ibingchuansxk
本文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
欢迎权利人与我们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请于后台留言。
点一点广告,心情会更加愉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