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世界上很多国家,包括中国养狗的人,对狗非常宠爱,甚至把它们当作家庭成员来看待。但是,所有人都有一个跨不过去的坎,就是学会处理好人与狗的关系。
2018年是中国农历的戊戌年,也就是狗年,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狗这种动物。
1
狗的起源一直是人们想弄清楚但又尚未弄清的一个自然历史问题,就像人的起源一样,迄今仍然有很大争议。
根据细胞核DNA基因和线粒体DNA基因研究,以及狗的化石研究结果,国际上认为狗的起源在时间上跨度很大,从1万多年前到3万多年前,同时对狗的自然起源史也有4种假说。
欧洲起源说:2013年11月15日,芬兰图尔库大学奥拉夫·塞尔曼研究团队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文章称,狗大约是在1.88万-3.21万年前由欧洲人驯化。证据来自对欧美18种犬科动物的化石,以及从中提取的线粒体DNA并测序,其中最早的狗的化石可追溯至在比利时的古耶特洞穴发现的距今3.17万年的狗的头盖骨化石。
▲在比利时古耶特洞穴内发现的最早的犬科动物头盖骨化石,距今超过3万年
中东起源说:2013年3月21日,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克斯廷·林德布拉德·托赫团队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认定,狗起源于中东。证据是,对狗和狼全基因组测序并比较狼和狗参与食物消化的基因,发现狗具备不同于狼的可以消化淀粉食物的基因。中东地区最早的人类定居点杰里科城(Jericho)发现了迄今最早的人工小麦,由此推论,狗起源于中东(西亚)。
中国起源说: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亚平与瑞典皇家生物技术学院的彼得·萨沃莱南等人分别于2009年和2011年在《分子生物学与进化》和《遗传》杂志发表论文称,狗大约是在1.6万年以前被中国的南方人驯化的。证据是来自父系DNA遗传和母系线粒体DNA遗传,认为当今世界各地的家犬都主要起源于中国长江以南地区的灰狼。
多地起源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亚当·鲍科在2009年8月的《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文章提出,狗是多地区起源的。证据是,把来自非洲乡村的318只小狗与来自北美和欧洲的100多只狗进行基因对比,发现非洲幼犬基因的高度多样性与在东亚发现的狗的基因多样性非常相似。因此,这些非洲幼犬几乎毫无例外地来源于不同的祖先。
▲研究认为,狗是由狼驯化而来的
后来,英国剑桥大学进化生物学家劳伦·弗朗茨及其团队在2016年6月3日的美国《科学》杂志发表文章,提供了狗在欧洲和亚洲或近东被人类分别驯化的证据。
研究人员对一个约5000年前的狗的内耳骨骼提取的细胞核DNA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再把这个基因组与世界各地的605只现代狗的细胞核DNA进行比对,发现世界上的狗有亚洲狗(东方狗)和欧洲狗(西方狗)之分,分离大约发生在6400-14000年前。
这提示,亚洲人驯养狗最早大约是在1.4万年前,后来,这些狗的一部分可能随同人类通过欧亚大陆移民而迁徙到了西方。
目前似乎没有太多的说服力认定狗起源于何处。不过,现在对狗是在多地区起源的假说有更多的趋向性支持(与主流的人类起源于非洲假说相反),无论是从证据还是逻辑上,都可认为,全球各地的狗有各自不同的演化过程,狗是多地区同时演化而来。
2
即便现在还搞不清狗的起源,也不妨碍人们养狗。养狗的理由很多,除了功利性的,如帮助人类看家护院和保护主人外,可能最大的理由是,狗特别忠诚,也无私,狗爱主人超过了主人爱狗。
今年除夕(2月15日),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向全球华人拜年时大大地夸了狗:“在我们迎来狗年之际,我谨最热烈地给大家拜年。狗是人类的守护者,也是人类的好伴侣。狗年象征着忠诚与信任。信任可促进团结与协作。这正是当今世界所需要的品格。”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向全球华人拜年视频
把狗的忠诚和信任扩大到人类,这种优点非同一般。更推崇狗的品性的是美国19世纪作家约什·毕林斯。他说,狗是世界上唯一爱你胜过爱自己的动物。而且,事实也表明,狗的确会无条件地对人献出爱。
不过,狗的“爱你”和无条件对人献出爱当然是狗的主人,而非其他人。对其他人,特别是进入它的领地的人,狗一般都会呲牙咧嘴、狂吠,甚而攻击!
而且,即便人们对狗评价极高和特别欣赏,还是有人对狗吐槽。世界上对狗打分最低的差评可能来自斯大林。曾经投票把斯大林送上最高领导职位的季诺维也夫,在被处决前绝望地质问斯大林:“你知道什么叫感恩吗?”斯大林冷冷且不屑地回答:“知道,那是一种狗的病症。”

如果忠诚也算得上狗的毛病的话,在现实中还真有这样的狗。2018年春节前,中国哈尔滨一户人家主人不幸一氧化碳中毒昏迷,这家人养的大型烈性藏獒却阻挡前来救治的医护人员,最后民警持枪控制藏獒才得以进入,但不幸的是,因错过最佳抢救时间,中毒者抢救无效死亡。
▲藏獒
还有人对狗进行过其他差评,但并非太次。捷克剧作家卡雷尔·恰佩克称,如果狗会讲话,或许我们就会发现,狗也像人一样不好相处。
不过,真正让人担心的狗天生的缺点是,它会传播狂犬病,一旦患上这种病,几乎全部开挂。迄今,全球医学文献只记录了5名狂犬病患者幸存,而且他们都曾接种过狂犬病疫苗,但后来被狗咬后都患了狂犬病。尽管他们被抢救过来,可是生活质量并不好,有的产生了严重后遗症,有的生命仅延续2-4年。
今天普遍认为,狗的这种缺点可以通过注射狂犬病疫苗来阻止,况且,由于受益于狗的忠诚,人对狗的情感和喜爱大大超过它们可能对人的伤害。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浓缩了人们爱狗养狗的原因。
这是一个发生于1925年的日本的真实故事,一位大学教授收养了一只小秋田犬,取名八公。每天早上,八公送教授到车站上班,傍晚又在车站等待教授一起回家。后来,教授因病辞世,再也没有回到车站。八公却每天按时在车站等待教授,直到9年后因衰老死去。其实,这样忠诚的狗在世界各地都有,打动和感动人的表现各有各的不同。
2017年元旦夜晚,住在美国密歇根州北部的农场主鲍勃大叔出外取柴火,那时外面只有零下4.4℃,鲍勃以为自己只要出去一小会儿,就直接穿着拖鞋和睡衣走出家门,但是他在积雪的门口地上摔倒了,脖子摔成骨折,常年的椎间盘突出压迫着脊髓神经,导致其全身瘫痪。
64岁的鲍勃是独居,当时只有他养的金毛犬Kelsey能帮助他。但是,Kelsey无论如何也无法把主人托起来,只能围着他转和吠叫,在明白无法让主人站起来后,Kelsey干脆一直趴在他的身上为其保暖,并且狂叫了20个小时才让路过的邻居发现鲍勃,叫来了救护车。
到医院时,鲍勃的体温只有21℃,但他得救了,而且竟然没有任何冻伤!这完全得益于Kelsey为他保暖,Kelsey也成了镇上的狗英雄。
▲鲍勃与Kelsey
基于狗的最大特点——忠诚,全球养狗的人和家庭最多。
美国宠物所有权统计网站的数据表明,在美国,养狗的家庭最多,36.5%的家庭有至少一只狗,每个家庭的平均数量是1.6只,全国的养狗数量是43346000只,其次才是猫,30.4%的家庭至少有一只猫,每个家庭猫的平均数是2.1只,总数量是36117000只。
中国人近年养狗也日益增多,尽管没有一个准确的数量。但从北京和上海的养狗数量可以粗略统计出来。2017年北京、上海两地犬只总数已突破百万,京沪两地负责犬类管理的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提供的数字表明,北京登记注册的犬只数量为55.3万只,平均每28位北京人养一条狗;上海养狗规模在50万-60万只之间,大约每29位上海人养一条狗。
以最大的人与狗的比例(平均28人有一只狗)计算,中国的狗大约有5000万只。但是,考虑到有很多人养狗并不去登记,中国的狗有可能上亿。因此,除了是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外,中国可能还是狗的第一大国。
3
既然人们养狗的最大理由是狗的忠诚,但狗的忠诚是如何养成的,又如何镌刻在基因中一代又一代遗传下来的?这个问题迄今科学也同样没有弄清楚,只有一些粗略的线索。
一种普遍认同的说法是,在1.8万年至3.2万年前,狼从人们扔掉的垃圾里或人们留下的猎物尸体上寻找食物并开始与人类接触,然后人慢慢开始喂给狼吃剩的食物,教会狼如何坐下、取物、翻滚,帮助人们狩猎,逐渐把狼驯化成了狗。
▲普遍观点认为,狗由狼演变而来
人能保证供给狗食物,让狗在长期的演化中养成了对人的忠诚,否则它们就不会舒舒服服地得到吃的。这个进程为狗提供了二者必居其一的选择。
狗们要么有吃的但必须忠诚,要么没吃的但可以不忠诚(自由),在两者之间,狗们选择了前者,也成就演化成了狗,也造就了对人,准确地说,对主人的绝对忠诚!但还有大多数狼选择了自由,所以就永远是狼!
但是,这还是解释不了很多疑问。比如,人们可以喂养很多动物,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六畜(猪、牛、羊、狗、马、鸡)之说,但为何只有养的狗如此忠诚,其他驯养的动物却并不忠诚。试一试,把其他动物,如猪、牛、羊、马、鸡等放走,它们很少会自己回来。狗基本不会离开主人,无论是贫困还是富有!
要解释狗的忠诚,似乎要采用康纳德·洛伦兹的研究结果。
一生热爱动物的奥地利动物学家洛伦兹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在其生活的多瑙河边和阿姆湖畔发现了一个很好玩的现象。当灰雁刚刚出壳后,对它最早注意到的会移动的物体会跟随依附,这些物体除了是母雁外,还可以是其他动物和人。
为了证明这是动物的一种普遍现象,洛伦兹在1935年用鹅做试验,在刚出壳不久的小鹅前面走动,小鹅就在后面蹒跚地追呀追,似乎把他当成了母亲——母鹅。
后来,同样的效果发生在其他物体上,如果小鹅看到的是鸭子、鸡、猪、牛等并跟随它们前进,就会把它们都当成“母亲”来依赖。
很多动物,例如狗也有这种现象,洛伦兹于是把这种现象称为“印记”,指某些动物在其出生不久和幼小阶段受环境刺激所表现出来的原始而快速的学习方式。
▲动物行为学之父——康纳德·洛伦兹
动物的印记(认母)现象有三个特点,一是只在出生后某段时间产生;二是一旦形成,长期不变;三是属于习得行为,但并非一种强化作用。
而且,不同的动物“认母”的时间周期各有不同,灰雁是在出生后30小时内,狗是在出生后45天之内,猫的印记期为10-15天,鹅的印记期为10-20小时,鸡的印记期是出生后的10-16小时,老鼠则在出生后的7-10天内,人的印记期最长,一般为1-3年。
由于这些发现,洛伦兹与另两位动物学家尼可拉斯·尼可·廷伯根和卡尔·冯·弗利共同获得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印记或“认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何狗对主人特别忠诚,尤其是当从小狗收养时(成年狗收养后也会让狗产生忠诚,但不及小狗)。
洛伦兹还发现,小狗出生后如果在1.5个月之内不与人接近,之后就无法再与人建立亲密关系。所以,如果想养狗,最好是在狗出生后的45天内抱回家。
动物的忠诚是从小养成,这也能解释人的抱养行为。但是,这解释不了为何狗的忠诚远远大于其他动物,尽管人们也养猫养鸟和养其他动物,都不会有狗的忠诚度。这个问题,当然还是要由未来的科学研究来解答。
4
仅仅是狗的特别忠诚也不足以说明人们为何特别喜欢狗和养狗。在忠诚之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狗的智商特别高。
像前面提到的那只名为Kelsey的狗,它救了主人是因为它意识到鲍勃站不起来了,必须伏在他身上为他保暖,否则主人必将冻死!这其实不仅是智商,也涉及推理和逻辑思考能力。
狗的智商到底有多高,这也是一个很有争议话题,而且涉及到家养和训练。有人认为,家养和训练能提高狗的智商和认知能力,但也有人认为家养只能降低狗的智商。
▲电影《猫狗大战》
养狗的历史表明,通过选择对主人依附极强并极易驯服的狗,人们现在获得了在遗传上易于学习和服从命令的狗。这更容易专门引导和发展狗的智能,也意味着狗能适应它们所处的特殊环境。
即使没有正规的训练,狗也能随着与人在一起很容易地变得社会化。它们能服从规则,也很容易从环境和观察其他狗与人的行动推论出规则,并遵守。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马克·贝可夫对狼、小狼和狗自身同伴的玩耍的研究中得出结论,所有的动物都通过游戏学习它们自己种族特定的行为指导方式甚至伦理准则,如同儿童在玩耍时都有自己的规则一样。
更重要的是,如果人与狗经常在一起游戏,狗也能从人那里学习到行为规则。这些规则主要是,哪些行为是可被接受的,哪些行为是不允许的,甚至吠叫也得守规矩。而且,通过训练,它们能掌握分寸,恰如其分地咬痛人但又不会伤害人。
贝可夫的研究小组的一项研究还表明,小狗之间的玩耍行为比小狼之间的嬉戏差异更大。由于人与宠物常常共同进行一些更复杂的游戏,而且通过这样的游戏选择好的狗,狗便进化成了与狼差别极大的行为方式。
简而言之,狗具有更强的认知能力。因为与人交流肯定增强了狗的智力。狗能学会对人的微妙的手势做出反应。
比如,主人只要做出弯腰、点头、颔首、摇头、转脸,甚至一瞥,狗都会找回藏起来的食物。这样的行为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没有一种动物能做到,甚至黑猩猩也做不到这么好。
黑猩猩似乎并不能理解人的手指所指的意义,但是能得知循着手指所指方向可能有食物。恒河猴只能根据人所指的方向找到东西,而且只有在手指所示方向的20厘米范围内才找得到。但是,手势与食物之间的距离并不影响狗的搜寻能力。
更精彩的是,狗不仅能理解人手势的意义,还能把这种意义传递给暂时还不懂的狗,让后者也理解人的手势的意义。
▲电影《小尼基》
美国亚特兰大爱莫瑞大学的布里安·黑尔发现,一只6个月大的小狗无论主人和研究人员怎么训练,都不懂人让其扭动门把手来开门的手势。但是研究人员让一只4岁的成年狗陪伴这只小狗,让这只小狗弄懂了人手势的意义。
大狗首先与小狗互相凝视,然后大狗引导小狗看人的手势,最后以自己的行动示范,小狗也懂得了人的手势是让它扭动门把手来开门,并且学会了开门。
这一学习的过程是否使用了其他的方法,如狗的语言,研究人员还难以判断。如果有语言,那就说明狗的学习更高级,智商和认知能力比我们以前想象的还要高。
要证明狗的智商较高,还要反过来看它们能不能把信息有效传递给人。研究表明狗具有这样的能力,它们可能为人传递一种信号。
例如,当狗发现有什么地方藏着食物时,它会发出噪音吸引主人的注意而且轮流注视主人和藏食物的地方。这也是狗的一种表演,能做人的婴儿和类人猿所做的相同的事。
在这种行为的背后可能是一种较高的智力活动。它交替注视人和可能藏食物的地方是要让人给它一个证实,是否那个地方放有食物。
今天,世界上很多国家,包括中国养狗的人,对狗非常宠爱,甚至把它们当作家庭成员来看待。但是,所有人都有一个跨不过去的坎,就是学会处理好人与狗的关系。把一条狗当作自己的家人,很容易;但要把一条狗当作一条狗,很难。
▲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
这一点,洛伦兹已经提出过。洛伦兹认为,要从动物的心理和行为方式来对待动物,保持对动物天性的尊重,站在动物的角度思考动物行为的意义,简单和想当然地把动物的行为比拟成人的举止不只是伤害动物,也伤害人。这或许是对那些把狗看得比人还高和以人的方式来对待狗的人一种提示。
在养狗养宠物日益普遍的今天,这种观念特别有意义。看完本文,希望狗狗的主人们都能够明白。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觉得文章不错,就打赏一个吧!
最近更新
汇聚思想,分享锐见
公众号ID:ibingchuansxk
本文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
欢迎权利人与我们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请于后台留言。
点一点广告,心情会更加愉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