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能力是分为三六九等的,而人的能力很多时候又是相通的,一名成功的教师,多可以胜任带领和管理数十人的商业团队,典型如马云,他在从事教育的时候,一定是一名优秀的教师。
前几天送女儿去某教育机构上培训班。家长可以陪坐在教室后面,休息也可,随堂听课也可,在外面等着也可。
借着课堂间隙,我在走廊上看看他们的宣传栏,发现一张“高中学霸教师团队”的海报,颇有意思,于是随手拍了一张。回去仔细琢磨一下,不得了啊:
这张海报统共列出20名教师的教育背景,其中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毕业生9名,来自中国科大、华东师大和华东理工的毕业生各2名,来自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理工和上海师大的毕业生各1名,还有1名来自法国国立高等化工学校的毕业生。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老师只负责高中数学、物理和化学教学。
该海报宣称“我们只选择重点大学毕业的老师”,如果这张海报宣称的信息是真的,那么可以想一想,今天中国,有几所学校的教学团队,可以做到集中如此之多的重点大学毕业生?
而且,从他们的照片看,他们还如此年轻,充满活力,并且而且,他们供职于一个培训机构,而不是体制内的公办学校,甚至是民办学校。
1
不可否认,要接受这个教学团队的教育,需要付出不菲的学费。他们供职于这样的培训机构,收入应该是公办教育机构的数倍之多。
这种现象,不独上海如此。我的朋友严峰女士居住在杭州,她告诉我说,她儿子进的那家培训机构,就有不少浙江大学的毕业生,她有一次打算私请某个老师给儿子上课,被老师谢绝。
长久以来,社会各界给了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各种桂冠,许诺了各种各样的利益。但最终,是实际收入,才使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获得职业尊严,使基础教育逐渐成为社会精英竞相追逐的行业。
有人会说,学霸又能怎样呢?你怎么保证这些老师教过的学生,一定会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
不得不承认,相关的对比实验数据是缺乏的,但资深媒体人杨海鹏曾经讲述过的一个案例,给我深刻印象。
话说“文革”期间,上海有不少大知识分子被关押在隶属上海的安徽白茅岭农场监狱。“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的最初几年,由于得到这些被关押知识分子的指导,白茅岭农场监狱管教干部们的子弟高考成绩出奇的好,但随后,随着这些知识分子的平反离开,当地高考成绩一落千丈。
这种现象,其实也与我的观感相似。上世纪80年代,我所在的农村中学,其中也颇有一些流落于此的教师,我记得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师、兰州大学和四川大学毕业的老师。
一时高考成绩斐然,招生只有小半个县域范围,成绩却经常超过地处县城的中学。但随着这些老师逐渐退休,新分配来的老师,很少见到有什么重点大学的,本科生都不多,本中学的教学质量遂逐渐衰落。
其实原因很简单,那时候的教师收入,连国家政策许诺的数额,都很难做到按时足额发放,有多少人愿意全身心投入其中?
一个好学校毕业的学生如果去从事基础教育,周围的舆论是不答应的——你的能力如果没有问题,怎么会去教书?
2
一直以来,我有一个很粗暴的看法,你如果只能花聘请农民工的工资,那么你很可能请到农民工来当老师。
道理并不复杂,人的能力是分为三六九等的,而人的能力很多时候又是相通的,一名成功的教师,多可以胜任带领和管理数十人的商业团队,典型如马云,他在从事教育的时候,一定是一名优秀的教师。

而当一名成功的教师,当他的收入“仰不足以养父母,俯不足以活妻子”,在彼时环境下,向商业和党政部门迁移,是挡不住的潮流。
你可以去问问那些当年跳槽从商的老师,是否后悔,是否活得更为满意,有几个有后悔之意;而那些跳槽去了党政部门的,也多得到升迁。
任何行业,没有“通吃型”的顶尖人才参与,也就没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人所干的事情,一定匠气十足。
这些年来,教育行业匠气充盈,体现为分数上锱铢必争,一分一厘关乎名节,体现为骇人听闻的题海战术。这些,不都是二三流学生考大学的粗鄙伎俩吗?
如今,他们做了老师,又把这一套原封不动奉还给他们的学生。陈陈相因,这哪里能够赶上创新型社会的潮流?
在青少年时代遇上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至关重要,遇上一个题海战术的名家,固然可以使你的分数有一些提升,但仅此而已。而遇上一个好老师,不仅使你的分数可以提升,而且使你的眼界开阔起来。
这次过年回老家与我的一个高中同学见面,谈起孩子的教育,他告诉我,在高考前,花了一些钱请了两个培训机构的老师,都是名校兼职的在读研究生,分别辅导历史和政治。
他们的辅导,使孩子大开眼界,对文科产生浓厚兴趣,已经立志将来要做学问家,我看了孩子写的东西,尽管还有些稚嫩,但的确跟一般大一的学生的所思所想很不一样。
我是非常感慨的。是啊,在那些形形色色有名无名的高中,那些从事高中教育的,有几个能够既可以让学生成绩提升,又可以引导他们确立人生的志向?
如果人生的路径是题海战术,之后又做了老师,那么学生的人生路径,大抵离此不远。
3
我一直希望社会精英能够进入各级学校,幼儿园、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都应该有那种创意无限,品格高贵的精英。
但可惜,除了极少极少的学校,那种近乎羞辱人的收入,几乎将精英轰走得一干二净。
如今,一家培训机构竟然招揽了如此多的精英,一则为喜,一则为忧。
所喜者,是终于有学生可以避免机械的学习状态,脑袋被像尿壶一样被灌输知识,眼界得到开阔,在知识的获得中享受愉悦。而培训机构用他们的薪水向社会说明,从事教育,也可以是受人尊敬的事业。
所忧者,则是因为学费,阶层之间很可能产生更大的裂痕。
这样的学霸团队,如果不是因为打广告的因素,学费一定是很高的。而高学费必定成为高门槛,势必将很多财力不济的人拦在门外。
因此,毋宁说,这是一种学霸团队与有钱阶层的联盟。而所造就的人才,则与今天那些普通学校的学生更为不同。
即便是面对相同的大环境,不同素质的老师,同样在造就不同的人才。素质完全不同的老师,造就完全不同的人才。
阶层的鸿沟将会拉得更大,至少在逻辑上是肯定的。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觉得文章不错,就打赏一个吧!
任大刚
冰川思想库研究员
最近更新
汇聚思想,分享锐见
公众号ID:ibingchuansxk
本文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
欢迎权利人与我们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请于后台留言。
点一点广告,心情会更加愉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