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只能用大脑进行思考、研究、写作、演讲,在别人看来是地狱的生活,对霍金来说却幸福无比。
冰川思想库特约撰稿 | 张田勘
3月14日凌晨,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剑桥的家中去世,享年76岁。
1963年,年仅21岁的霍金被确诊为肌萎性缩侧索硬化症(ALS,也称运动神经元病),医生对他宣判了“死缓”,最多还可以活2-3年。
那时,霍金不敢,也没有向上天要求再借500年,而是对自己说,“当你面临着夭折的可能性,你就会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你有大量的事情要做。”
于是,这个“死缓”成就了霍金,做出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
1
在年仅21岁的时候就被医生判了“死缓”,如果没有一颗强大的心,一般人很难平静生活下去了。不过,对于霍金来说,多做一些事,才能对得起自己短暂的生命。所以,霍金时不我待,闻鸡起舞!
在24岁时,霍金完成了博士论文《宇宙膨胀的性质》并通过了答辩。随后,霍金的疾病一度恶化,并且在慢慢毁掉他的说话能力、运动能力和手指操控电脑的能力。
▲1965年,霍金与前妻简在一起
1985年,霍金患了严重的肺炎,由于无法自主呼吸,医生切开他的气管,辅以呼吸机支持治疗。从此,霍金完全丧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到后来,他的手指已经不能在键盘上敲出字母了。
正是在这样极其困苦,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的情况下,霍金先后完成了《时空的大尺度结构》《时间简史》《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果壳中的宇宙》《在巨人的肩膀上》《乔治的神秘宇宙钥匙》《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等著作。而后期的著作和大量文章及演讲,都是在他失去了用手操作电脑的能力之时,借助一个智能软件,每分钟只能“敲”出几个单词,到最后不能自己写作为止。
霍金最后还与女儿露西共同创作了儿童科幻图书《乔治和蓝月亮》,讲述的是乔治和安妮打算解开宇宙中被称为“太空水世界”的一个个谜团:冰冷的地壳下有生命吗?那些机器人是从哪里来的?又是谁在控制它们?
霍金的研究和创作困难越到生命的后期越发困难,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位名叫瓦特·沃尔托兹的电脑工程师为霍金设计了一个名为“平等器”的电脑程序,后来经过改进,安装在霍金的轮椅上,帮助霍金“说话”,可以每分钟“说”出15个单词,并可以把文字直接打印出来。
2005年后,霍金彻底丧失了运动能力,连手指都不能活动,这让他以前靠手来操作轮椅上的电脑的方式完全失效。
英特尔的创始人摩尔(Moore)为他设计了2.0版本的轮椅,主要通过眼动追踪、联想输入和语音合成器播放,来帮助霍金与他人交流,并表达自己的思想。霍金使用的利用红外线监测面部肌肉活动的装置,并转化为选择单词的电脑输入软件仍然是Word+,这个时候霍金每分钟还可以输入5-6个单词。
▲霍金语音识别电脑(照片显示)的屏幕上重复循环字母,他通过运动面颊指出想用的字母
到了2011年,霍金的病情进一步恶化,每分钟仅能输入一两个单词。英特尔公司又为他升级了软件,集成了SwiftKey的人工智能预测技术,霍金仅需要输入15%-20%的字母,电脑软件就能预测出剩下的内容。但是这个时候,霍金也只能每分钟输入3-4个单词。
2005年以后霍金的著作和文章,就是在这样极为困苦和残酷的条件下完成的,这对于一般人来说,都是不愿也不想做的苦力,就像西西弗斯被迫把石头周而复始地推上山又滚下山一样。不同的是,西西弗斯是被天神宙斯所强迫,但是霍金是为自己内心深处的科学之神所推动!
2
失去说话和运动能力的霍金最大的生存优势在于,疾病并没有损害他的大脑,他可以利用自己的大脑思考、研究、写作、演讲,这或许是上天没有过早带他上天堂的一个交换条件。
对于科学家和智力劳动者来说,也许,这已经足够了,在别人看来是地狱的生活,在霍金自己看来却幸福无比。
因为“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身追求的理想,我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霍金感谢生活还留给了他能思考的大脑,为此他能进行理论物理研究和其他研究。
▲1977年,霍金与前妻简和孩子罗伯特、露西在一起烧烤
霍金虽然不能说话和敲字了,但是他寻觅到了一种替代的视觉性方法,在大脑里形成各种不同的心智图案与心智方程,用这些心智元素来思考物理、人生、环境和生态等所有关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社会的问题。霍金的思考和工作,也犹如莫扎特只凭借想象就写出一整首极具特色的交响乐曲一样。
时光机理论就是霍金奉献的一支独特的物理交响曲,尽管在常人看来不可理解。霍金称,只要依靠太空中的虫洞或速度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就可以让人类飞入未来,但是不要搭时光机回去看历史。
由于上天只留给霍金自由流畅和不受限制的大脑功能,并且这样的功能又由于其他运动功能的限制而得到加倍补偿,因而霍金的思维可以上下求索,神游八荒,就像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不受限制的思维、假说、感悟和想法如雨后春笋,如过江之鲫,源源不断,接踵而至。
当然,也招致不少争议。
霍金不止一次表达过,人工智能的全面发展将宣告人类的灭亡,为此需要警惕人工智能的危害!
这种极具争议的说法让霍金也背上了反科学的黑锅,为此,霍金和马斯克被授予2015年“卢德奖”(也称“阻碍科技创新奖”)。
这个奖项是由IT与创新基金会发起和评选的,每年一次,专门颁发给那些试图阻碍技术创新的人。IT与创新基金会对霍金和马斯克颁奖的理由是,他们成立了“松散的联盟”,对新技术杞人忧天,批评人工智能,导致人们害怕人工智能技术。
其实,霍金也许表达得不太完全和充分,也并非是在反科学,只是在以他一以贯之的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探索、对人类苦难难以抑制的怜悯、对科技的两重性的警惕而发出预警之声,就像行驶在大海中的一叶扁舟上观察海面的导航员。
如果真是因为反对人工智能,霍金或许不会使用他的安装有人工智能软件的轮椅,后者不仅是为他代步的工具,而且是他与外界交流和表达想法的杰出的人工智能。当霍金意识到这个轮椅威胁到他,而且可能阻碍他的思想自由时,霍金当然不会使用。
当然,霍金还由于种种预言和假说而陷入争议旋涡。他说,2032年地球将进入冰河时代,全球气候变暖;2060年人类必须离开地球,否则难以生存;2100年人类将进入外太空,新人种出现;2215年地球将面临灾难性毁灭;2600年地球变成炽热的“火球”……
不过,所有这些争议都需要时间来验证。
3
很多人把霍金视为自爱因斯坦以来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但是也有人并不以为然。原因在于,爱因斯坦的理论和假说得到过诺贝尔奖的验证,当然诺贝尔奖只是间接地证明,因为该奖只是颁发给那些经过实践检验和证明的理论、发现和发明。
爱因斯坦是提出了光量子概念并成功地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从而获得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因为光电效应获得了实践的反复证明。但是比较起来,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却并未得到实践检验,因此爱因斯坦获奖其实并非是因为相对论的贡献。
▲爱因斯坦
2016年2月11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激光干涉引力波观测站(LIGO)科学联盟、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向全世界宣布:科学家真的探测到引力波!由此能证明爱因斯坦1915年发表的广义相对论论文,该论文正是论证了引力的本质是时空几何在物质影响下的弯曲。而且,1916年,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的框架内又发表论文论证,引力的作用以波动的形式传播,这就是引力波。
此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雷纳·韦斯(Rainer Weiss)、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巴里·巴里什(Barry C. Barish)和基普·索恩(Kip Stephen Thorne)被授予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因为他们在引力波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也意味着引力波假说得到部分验证。
从这里可以得出一个如何评价霍金的标准。
霍金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有人认为,霍金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但是,就连黑洞理论也遭到霍金自己的否定。2014年霍金称,过去自己提出的黑洞并不存在,“宇宙中没有黑洞”,但存在“灰洞”。
▲霍金在2017WE大会上的演讲
这也意味着,对霍金的评判也许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就像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后,要等100多年才能得到某种程度的证明一样。对于霍金的理论假说,也要经过如此长的时间或更长的时间来验证。
即便未来不能证明霍金的种种理论和假说,而且就算证明霍金的确是在胡思乱想,也不能否认,他的出现和假说为人类提供了另一种看待世界的视角、窗口和模式。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觉得文章不错,就打赏一个吧!
最近更新
汇聚思想,分享锐见
公号ID:ibingchuansxk
长按二维码关注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
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
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
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
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
本文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
欢迎权利人与我们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请于后台留言。
点一点广告,心情会更加愉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