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金融改革这篇大文章而言,周小川还只不过书写了一小半。虽然已经跨出了最艰难的第一步,但接下来的文章依然不容易续写。祝易纲老师成功!
冰川思想库研究员 | 陈季冰
18年前的这个时候,在文汇报经济部当编辑的我,有幸被胡舒立女士和林毅夫教授共同主办的“财经奖学金班”录取,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进修一学期。
记得易纲先生曾专门给我们这个班上过一堂课,他曾在美国获得经济学博士和终身教职,当时回国有几年了,是CCER的教授,并且已经在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出任重要职务。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二十周年庆典(从左到右依次为:林毅夫、余明德、张维迎、易纲、张帆)
之前和之后与易纲还有一两次直接接触,我有一位一度关系相当密切的朋友还是他带的研究生,他留给我的印象非常好。
3月19日,得知易纲被任命为新一届央行行长,我一开始略有些出乎意料,旋即倍感欣慰。
不管易纲老师本人内心是如何看待自己头上这顶沉甸甸的乌纱帽的,我毫不犹豫地相信,对于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来说,这项任命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1
易纲的前任周小川,也是我极其欣赏的官员。我曾经写文章说,迄今为止金融业仍是中国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经济领域,然而中国的金融主管官员却恰恰又是中国最具市场经济意识的一批精英。这真是一个悖论!
我还觉得,周小川和易纲这一类人身上既有现代知识分子的专业学术精神,又兼具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天下情怀。
▲今年“两会"期间召开的记者会,左起:潘功胜、周小川、易纲
我已经记不得那一次易纲给我们讲课的主题和主要内容了,印象深刻的倒是他举的几个例子、以及他课间流露出来的对于中国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的强烈担忧。这与他从事的领域似乎风马牛不相及。
记得易纲当时说,他在美国时,看到人们装修房子,无论是业主还是装修工,都对装修用的材料精打细算,将不必要的浪费减少到最低。而在中国的装修行业,他看到的浪费简直令人痛心。
他紧接着分析道,相对而言,美国的人工贵、建材便宜;中国则是建材贵、人工便宜。按理说,美国的装修业才更应该为了努力缩短工时而造成更多材料损耗,中国应该为了努力节约材料而不惜增加工时。然而我们看到的实际情况却正好相反,这完全不符合一般的市场规律。
后来他又举了一些地方土地、森林资源发生的不可逆的破坏例子,进而指出,若没有合理的制度及文化价值相匹配,那么科技进步就将酿成悲剧性的巨大灾难。在人力和畜力的时代,人类在自然面前十分渺小,因而也就没有能力对它造成太大的破坏。在如今的技术条件下,如果制度和道德不与时俱进,那么我们就能干出无法无天的可怕之事。
我想,易纲大概是想通过这些例子来说明,在中国建立市场经济并不像我们在经济学教科书里能够学到的那么简单。
CCER那半年可以说是对我的思想观念影响最大、最深的一段时间,通过林毅夫、周其仁、易纲、宋国青、卢锋……这些国内一流经济学家的言传身教,我渐渐确立了一个牢固的价值立场。
我相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终极目标是建立一个完备的市场经济体制,而且这个目标的具体内容也是清晰的、有共识的。然而,更为根本的问题是:如何达至这个终极目标?
我当然是一个坚定不移的市场派,但我非常反对目前国内一部分市场派人士鼓吹的原教旨主张——仿佛只要政府对什么事情都放手不管,一个完美的市场体系就会自动在生长发育出来一样。
这既不符合中国过去2000年的历史经验,也与西方——特别是英美——最近500年来的历史进程靠不上谱。在中国这样一个“巨无霸”体量的转型社会里,人们已有的观念、利益以及现实的社会结构都与这个终极目标(哪怕它再清晰明了)存在着显著的不适应,乃至尖锐的矛盾冲突。这就需要我们耐心地做很多努力,“积跬步以致千里”、“聚小流以成江海”。
▲3月19日,易纲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记者群访。(来源:澎湃新闻)
对于中国的未来,我们绝不能抱有一种“毕其功于一役”的危险念头。你也可以把这种价值立场看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历来倡导的“中庸之道”,它既是积极进取、百折不挠的,又是审慎稳妥、耐心细致的。
在我看来,以周小川和易纲等人为代表的一批技术官僚们便比较好地践行了这一点。
2
在以后的10多年里,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从未停止过接触财经新闻,自然也少不了关注人民币和外汇问题。2007年12月至2014年4月间,易纲担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
尽管中国的汇率管理体制迄今仍存在许多问题,与真正的市场化仍然有不小的差距,但这是一个历史过程,并不是某一两个人能够一蹴而就的。而且,想必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人民币汇率制度千头万绪,也不是易纲或者周小川能够轻易说了算的。但事实上,过去10多年里,他们不仅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没有出现颠覆性的错误,还努力推动汇率体制朝市场化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单单管理好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使其免受国际市场瞬息万变的波动冲击,做到保值增值,就是一件十分不易之事。这是因为,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外汇储备最大的国家,中国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全球汇率市场造成无与伦比的影响。
有过股票买卖经历的人都明白,这就是身为“大户”的烦恼——你一买(甚至仅仅流露出要买的意向),市场就暴涨;你一卖(甚至只是流露出要卖的意向),市场就暴跌。
几年前我曾经读到过一篇路透社的长篇报道,揭秘了中国外管局在市场上的一些操作。这篇报道举了许多例子、引述了许多数据后,在结尾处总结道:“事实证明,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的交易员们有着很高的专业水准,他们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他们对得起国家。”
得到一家老牌西方媒体如此高的评价,想来是相当不容易的。考虑到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都是典型的“衙门”,取得这样的成绩就更加不容易了。
3
与上述这些技术活相比,易纲和他的前任周小川在整体性的金融改革领域内作出的贡献是能够载入史册的。
周小川在这方面尤其居功至伟,无论是先前在证监会还是后来在央行,他在极其有限的政治空间内一步一个脚印,通过一个个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动作,推动中国金融体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这体现了他的智慧:在一个各种利益犬牙交错、看似动弹不得的体系内,如果你想要推动有效的变革,光有正确的理念是远远不够的,你还要有高超的技巧,例如与各个利益主体进行良好沟通的艺术。
▲周小川(来源:新华网)
这将我们带到了更高层次和更广范围的思索:知识精英应当以怎样的方式参与政治、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社会?
这是一个古往今来一直困扰知识分子群体的严峻问题,在现代中国,我们在这方面目睹的多是悲剧,鲜有成功经验。如今,周小川似乎已经令人信服地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它将成为易纲和郭树清们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
但就金融改革这篇大文章而言,周小川还只不过书写了一小半。虽然已经跨出了最艰难的第一步,但接下来的文章依然不容易续写。
眼下,摆在北大教授易纲面前的一个最紧迫和棘手的问题是:如何在堆积如山的债务和不断膨胀的泡沫压力下,通过审慎有效的货币政策来确保中国经济这艘巨轮在充满未知风浪的海洋上继续稳定前行?
去年底,素来低调温和的周小川一反常态地公开警告,中国必须警惕“明斯基时刻”的到来。也就是说,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易纲从坐进周小川坐了15年的办公室第一天起,就注定让他夜不能寐的忧思。
▲央行
除此之外,易纲还应该在自己的任内,同他的那些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将已经开启的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推向纵深,并完成基本框架建设,其中包括:一个完全市场化的货币信贷体系和一个完全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体系。
我们应该期待,易纲能够排除万难,为它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我一直认为,中国当下经济体制改革的枢纽是金融体制改革,其他许多貌似严重制约经济健康发展的瓶颈——如国有企业问题——在或大或小的程度上皆是金融体制改革滞后的结果。一旦现代经济中最重要的物质资源(资本)能够不再受到扭曲,能够顺利地流向最有效率的经济主体,许多目前看似无解的死结或许终将迎刃而解。
祝易纲老师成功!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觉得文章不错,就打赏一个吧!
陈季冰
冰川思想库研究员
最近更新
汇聚思想,分享锐见
公号ID:ibingchuansxk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
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
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
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
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
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
本文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
欢迎权利人与我们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请于后台留言。
点一点广告,心情会更加愉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