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怎么看中美贸易战?我认为比较妥当的态度是,短期讲政治立场,中期讲战术技巧,长期讲战略应对。
3月22日以来开打的中美贸易大战,昨天(3月26日)又有关键性的新进展。总理在晚间的《新闻联播》中代表中国政府作出了最新的表态。
1
总理的话一共有三个指向。
其一,总理表示,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将越来越大,打贸易战没有赢家,对别人关上门也挡住了自己的路。这是总理对此次贸易战的定性,也是中国官方目前最高级别的表态,总理这话平和之中也有硬度。
其二,总理表示,中美经贸规模发展到今天的体量靠的是市场力量和商业规则,本质是互利共赢的。中美双方应本着务实原则促进贸易平衡,坚持谈判协商化解分歧摩擦。
这是总理对此次贸易战接下来走向给出的技术层面的途径,即解决路径一定是谈判协商而不是悍然发动对攻。总理在前半句话中实际上含着对美国政府指责的反击。美国在发起贸易战之初,给出的所谓正当理由之一即是,中国并不是一个纯粹市场经济国家,中国没有遵守商业规则。
▲特朗普签署备忘录,拟对部分中国进口商品征收关税
其三,总理表示,中国不会强制要求外国企业转让技术,并将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这是三段话里具有实质性意义的一句,是对上面所说谈判协商原则的践行,意思就是,我们说到做到,先让一步,你们看着办。
我以为,中美贸易战到这个阶段,这是最合适妥帖的外交姿态。
最近几天,中国网上关于贸易战的讨论和意见非常多,网上前期的各种文章大体已经把中美贸易战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作了非常细致的分析,在舆论进入到第二天、第三天,尤其在中国官方媒体以及一些政府机关作出强硬回击的言论之后,实际上,中国社会舆论是有些混杂的。
环球时报认为,那些对中国作出强硬回击姿态看不惯的人主要有几种意见:“中国没理,回击美国是错上加错;中国经济上没有美国强大,根本打不过;打贸易战不利于中国老百姓;贸易战是中国不韬光养晦惹出来的”。
环球时报在分析了这些人的意见后有一个结论:“如果仔细看,决不难发现,每次唱反调的总是那些人,他们是中国内部的逢中必反者”。
是否是因为逢中必反,恕我眼光不够犀利,不敢随便附和,但它描述的现象确实存在。在我看来,有不同的意见是正常的。因为中美贸易体量实在太大,牵涉面太广。2017年,中美贸易总额高达近4万亿人民币。
美中贸易摩一旦开启,对中国相关企业、企业员工以及从事相关金融、贸易行业人员会带来直接影响,而间接影响则几乎遍及每个国人。但是,贸易战的本质又是一个非常专业、理解起来门槛很高的事情,因为它不仅是经济层面的事情,还涉及两国历史关系和未来走向的碰撞,对中国在贸易战中的立场和策略的理解的确容易跑偏。
2
应该怎么看中美贸易战?我认为比较妥当的态度是,短期讲政治立场,中期讲战术技巧,长期讲战略应对。态度建立在理解之上,不妨细论述之。
为什么要讲政治立场?最内在的原因是,在中美贸易战中,中国人的国家利益是一致的,如果对中国国家利益和中国人个人利益的一致性不认可,则不在本文讨论之列。我们没必要假装外宾,美国人拿到台面上的东西就全盘照收。
实际上,台面的说辞都是冠冕堂皇的,美国发动贸易战绝不只是经济层面的考虑,背后有着更深层的政治层面的考量,这种政治考量也不只是针对美国国内,背后跟美国常态的中国威胁论和近年崛起的新冷战思维有密切关系。
▲特朗普
注意,这里说的讲政治是短期内。政治的本质就是台面上实力的较量,极端表现就是战争,贸易战也是战。既然战争已经开始了,就要按照战争的逻辑对待。英国认为,俄罗斯在英国刺杀前俄罗斯情报官员,随即驱逐俄罗斯大使,美国等西方国家同时采取相同措施。这就是政治。
之所以说是短期内,是因为政治的发生特点即是短期的剧烈冲突,无论背后有多么复杂的原因,此刻的国家行为逻辑就应当按照政治的规则来。更何况,所谓贸易战的措施很多时候就是掰手腕,双方无非是通过强硬姿态以获得更高筹码,因此,短期内不能不讲政治立场。
其次,中期要讲战术技巧。在中美贸易上,我们必须承认两点:第一,中美合作几十年来,中国的确是中美贸易中的获益方,而且既是相对获益方,又是绝对获益方,美国人一直拿来说事儿的贸易顺差是不争的事实。第二,美国人在中美贸易中确实有受损的利益主体,尤其是遭受中国冲击的美国制造业利益群体,他们正是特朗普上台的支持力量,应当说,美国国内情绪亦有其合理之处。
这么一分析,局势很明了,继续中美合作,对中国才是最有利的,但是又不能太让步,不能短期内失去太多筹码。
什么样的姿态才是最有利的?应当是以柔克刚。在早期的火并过去后,没必要继续激烈的谈判态度,应当适当放低姿态。
同时,对美国也应当有适度让利,一方面可以缓和美国国内情绪,给特朗普一个台阶;另一方面,中国也确实应当不断完善国际贸易中的开放程度,在应当市场化国际化的领域接受游戏规则,在中美贸易中,也应当增加对美国的进口,让美国人尝到甜头,减少短期内冲突的可能性。
最后,长期应当讲战略应对。所谓长期,基于这样一个判断,中美的冲突将是结构性的、持久的,而不只是贸易层面的、一时的。
中美贸易战背后有非常深层次的原因,最根本的就是,从大趋势来看,中美的根本体制不同这一重大区别可见的未来并不会发生改变,而由于双方根本利益以及意识形态的巨大不同,以及双方实力的越来越靠近,结构性的中美冲突将是未来常态。
中国国力已经崛起,但距离美国仍然有很大差距。中国应当在战略上做好三方面准备:
一,中国经济须尽早完成出口导向到内需导向的转型,中国制造业须尽快完成转型升级,中国的开放程度和市场化程度须尽快接近先进经济体,以应对越来越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
二,中国一方面应以柔克刚,继续增强实力,另一方面要随时做好应对贸易战乃至更广泛冲突的准备,这种准备包括国内民众的心理建设。
三,做好应对冲突的准备,但最佳的结果还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中国应当不惧冲突,但也应当保持内敛克制,以真正的强国之姿和令人信服的表现赢得跟其实力相匹配的国际地位。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觉得文章不错,就打赏一个吧!
朱迅垚
资深媒体人、财经作家
最近更新
汇聚思想,分享锐见
公号ID:ibingchuansxk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
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
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
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
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
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
本文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
欢迎权利人与我们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请于后台留言。
点一点广告,心情会更加愉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