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美国哲学家杜威所言:“以一个校长身份,能领导一所大学,对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以外,全世界找不出第二个人。”
冰川思想库特约撰稿 | 张守涛
再过几天,北京大学将迎来120周年校庆。
校庆最重要的是追本溯源、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继往开来,而其中的重中之重无疑是对大学校长和大学精神的纪念和传承。
1
提及历任北大校长,当然首推1916年12月出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因为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的十年是北大的“黄金时代”,“奠定了北大的传统和精神”。
▲蔡元培
1917年1月9日,北京大学举行开学典礼,蔡元培发表了就职演说。在演说中,蔡元培开门见山地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
这便指明了北大的办学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学生来校目的应是“求学”而非像之前那般的“升官发财”,办学原则则是“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
根据这一办学宗旨和原则,蔡元培对北大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蔡元培唯才是举、“不问东西”,聘请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新青年”和黄侃、辜鸿铭、章士钊等“顽固派”,以及没有学历的梁漱溟、写《性史》的张竞生等“怪才”来校任教;开除了驻法公使指派的教员克德莱等“凡无学识,误人子弟之中外教员”。
陈独秀对此称赞道:“这样容纳异己的雅量,尊重学术自由思想的卓见,在习于专制、好同恶异的东方人中实所罕有。”
▲蒋梦麟、蔡元培、胡适、李大钊(左起)合影
在蔡元培领导下,北大率先实行“教授治校”。在北大,最高权力者并非校长蔡元培而是教授组成的评议会,重大事情都由评议会决定。财务、审计、图书、仪器、学生生活指导等各种专业委员会也主要由教授组成,教师真正成了学校的主人。
蔡元培在北大还特别重视推行美育,亲自讲授美学,首开男女同校先河,成立各种研究所,支持学生成立各种社团……
他主张教育独立,保护学生,“五四运动”时期对学生的爱国行为“睁一眼闭一眼”。
学生火烧赵家楼后,北洋政府抓了32个学生,其中有北大学生20人。蔡元培大力营救学生,甚至放狠话道: “要治罪,治我一个人罪好了!”
▲“五四运动”资料图
因为对当时政府干涉教育的不满,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的十年期间曾七次辞职,“绝对不能再做不自由的大学校长”。
可以说,是蔡元培让北大真正成为一所大学,成为首屈一指的大学。他对北大及整个中国的大学在当时乃至后来的发展都贡献巨大,就如美国哲学家杜威所言:“以一个校长身份,能领导一所大学,对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以外,全世界找不出第二个人。”
2
蔡元培对北大的意义众所周知,但实际上他的主要助手和接班人蒋梦麟对北大也功劳不小。
蒋梦麟长期担任北大总务长,并三度代蔡元培行使校长职权,以至于当时有人评价:“这五六年来的北大校长,如其说是蔡元培,不如说是蒋梦麟。”
从1930年12月正式出任北大校长,一直到1945年8月辞任,蒋梦麟成为北京大学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
▲蒋梦麟
蒋梦麟正式执掌北大后,一方面传承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传统,在1923年北大建校25周年演讲中,他指出大度包容和自由精神是北大两大特点;另一方面因为当时北大纪律松弛而提出“本校当于相当范围以内,整饬纪律,发展群治,以补本校之不足”,并采取了“教授治学,学生求学,职员治事,校长治校”的办学方针。
蒋梦麟也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叮嘱文、法、理三学院的院长:“辞退旧人,我去做;选聘新人,你们去做……放手做去,向全国挑选教授与研究的人才。”
他还领导北大施行教授专任制度,打破教授终身制,虽遭非议,却提高了师资质量。北大经费困难时,蒋梦麟一力承担四处化缘,获得了中华文化教育基金等的援助,解了北大“燃眉之急”……
在抗战时期,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组成西南联合大学,谱写了弦歌不绝的佳话,成就了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治校理念更是为人称道。
冯友兰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所言:“三校有不同之历史,各异之学风,八年之久,合作无间。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
而其中,蒋梦麟顾全大局,很少与其他两校领导争权夺利,保证了三校精诚合作,联大教授叶公超对此感慨地说:“在整个抗战期间,大后方的高等教育没有中断,联大能够善始善终,且能为中华民族继续培养人才,蒋梦麟竭尽全力维护联大团结的个人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动乱年代,北大能够薪火相传,且科研、教学质量等不降反升实属奇迹,蒋梦麟功不可没。
傅斯年曾这样评价他:“蒋梦麟的人格魅力不如蔡元培,学问不如胡适,但办事却比他们高明”。
《民国百人传》作者吴湘湘也认为:“蒋梦麟先生在民国教育史上的地位,仅次于蔡元培”。
3
对于蒋梦麟和蔡元培,胡适将他们并称为北大“功臣”,而自称为北大“功狗”。
胡适早在1917年即在北大任教,后又任北大文学院院长,1946年接任蒋梦麟成为北大校长。
在1946年10月10日举行的北京大学开学典礼上,胡适表示,要继承“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原则,努力把北大办成在学术上、研究上、思想上有贡献的大学,“希望教授、同学都能在学术思想、文化上尽最大的努力作最大的贡献,把北大做成一个像样的大学;更希望同学都能‘独立研究’,不以他人的思想为思想,他人的信仰为信仰。”
▲胡适
上任北大校长后,胡适雄心勃勃,致力于北大全面复兴,“把北大做到最高学府,做成功今日最高的学术研究机关”。
胡适任命了汤用彤、饶毓泰、周炳琳、俞大绂、陈雪屏等著名教授为各院院长和总务长、教务长、秘书长,并计划邀请钱三强、吴健雄、袁家骝等著名科学家来校任教,筹划在北大建全国原子物理研究中心,准备大干一番。
胡适还提出了一些教育改革方案,制定了《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认为“大学”观念也要改变,“今后中国的大学教育应该朝着研究院的方向去发展”。他主张在大学里要减除行政衙门的干涉,学术、教育要独立,并应设置博士学位制度。
在胡适任内,北大教师讲课自由,学生社团自治,学校对师生的言论、结社、出版等自由基本不予干涉。如许德珩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樊弘教授介绍《资本论》、吴恩裕教授讲《共产党宣言》,各种学生进步社团纷纷成立,各种主义的壁报、刊物百家争鸣,“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得到了很好的贯彻。
▲早期的北大校徽
只是当时时局十分动荡,学校经费也难有着落,胡适的许多宏伟蓝图大多成了空想。

1948年12月中旬,胡适登上了南京派来的飞机,临行前给汤用彤和郑天挺留便笺说道:“今早及今午连接政府几个电报要我南去。我就毫无准备地走了。一切的事,只好拜托你们几位同事维持,我虽在远,决不忘掉北大。”
1962年2月,胡适病逝前立下英文遗嘱,将他离开北大时请北大图书馆保管的102箱书籍和文件遗赠给北大,灵柩上也要覆盖北大校旗。
除了蔡元培、蒋梦麟、胡适,还有许许多多北大师生共同创造了北大的辉煌,更重要的是铸就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北大精神。
“从此之后,尖锐的思想交锋、广博的学术胸怀、真诚的批判精神、倔强的独立意志,就成为北大的最根本特征,同时也成为现代中国学术与教育的一个基本标准。”
在北京大学即将迎来120周年校庆之际,愿北大“吃水不忘挖井人”,传承北大的优良传统,坚守与弘扬“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大学精神,方不辜负蔡元培以降无数北大师生共同造就的精神博雅塔。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觉得文章不错,就打赏一个吧!
最近更新
汇聚思想,分享锐见
公号ID:ibingchuansxk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
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
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
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
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
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
本文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
欢迎权利人与我们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请于后台留言。
点一点广告,心情会更加愉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