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说说北大的事情,文章可能很快看不到。
不知道你们怎么样,反正这是我昨天和今天的朋友圈:
事情很简单。
北大岳昕同学,因为向学校申请公开“1998年7月前后沈阳师德问题系列会议记录”,被学校领导,老师反复约谈。
这也就算了,毕竟都在中国大学待过,都理解。但过分的是,辅导员还越过岳昕同学,以“岳昕失联找不到了”诱导她母亲来学校,以致岳昕母亲情绪崩溃,岳昕被禁足在家。
实话说,这不算什么大事,但是朋友圈从北大的学生,国内的学生,到留学生,再到各个自媒体KOL,全部都在转发有关这件事情的文章,达到了一种很夸张的地步——一篇文章被和谐了就发另一篇,没有公众号了就发图片,图片正着发不出来就发倒过来的,倒着发不出来就发斜着的。
当然我今天早上再找,已经都找不到了。
一件不大的事情,何以至此?
说难听点,我想转发的大部分人,其实都并不真正关心沈阳事件的真相,但我们大多数人都不理解,一个北大的学生,完全合规合法根据《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要求学校公开信息,怎么就犯了晦,要被领导反复约谈,要被一整个学校施压,要被凌晨从床上“摇起来”,最后还要搬出亲情,搬出她的妈妈让她屈服,让她就范?
讲道理一个二十多岁的成年人,完全对自己的行为有负责的能力,又凭什么把她父母扯进来?
被妈妈禁足以后,岳昕同学作为我国最高学府的高材生,一样用的是“写公开信”这样理性的方式申诉自己的权利,而且那封信我通读过全文,没有任何煽动的意思,只是要求学院不再向她父母施压。
这样一封公开信,怎么就犯得着从微信封到微博,从虎扑封到贴吧?
大家的转发更像是一种控诉,每个人心中就两个问题。

为什么?
这到底触犯到了谁,不这样做到底对谁有损害?
凭什么?
凭的是哪条哪规,还是就是拍脑袋决定?
不止是这件事,这两个问题其实存在于每次刷屏的敏感热点事件里。
也没必要张口闭口这个英雄那个英雄的。
说到底,无论是之前的鸿茅药酒事件里的谭秦东医生,还是这次事件里的北大岳同学,都是正常行使自己权利的普通人。谭秦东在写文章揭露药酒的时候,一定不会想到自己会被跨省追捕,岳昕同学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应该也想不到学校会用家长来对付她。
这不是上前线当战士,不是在叙利亚当战地医生,不是抗洪救灾,也不是什么科学家,在研究造福全人类的技术。
不是这些离我们非常遥远的事情,就是普通人,就是说了几次真话,在坚持原则和正义的普通人。
但越是普通人的事情,就越和我们息息相关,因为可能明天这些“为什么”和“凭什么”就会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对他们境遇的焦虑和关心,很多时候也是对我们自己的焦虑和关心。
所以一些好为人师的朋友,真的没必要对这些死磕的人冷嘲热讽,说他们是幼稚的学生。鲁迅有一句被用烂了的话叫做
“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的消失,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炬火或太阳;因为他照了人类,连我都在内。”
确实,到现在还在发问的,多半是还没走上社会的,还在象牙塔中的学生,他们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懂,但他们不犬儒,他们知道这是不对的。
如果这些年轻人也沉默了,那就真的太糟了。
能不能得到答案是他们的事,但问不问是我们的事。如果哪天我们连问都不想问了,那可真的就太糟了。
况且,看看之前微博和人民日报发的声明,说话也不一定没有用对不对。

-END-
我是雷斯林,我回来了
【更多精彩点击下方图片即可查看】
回复“晚安”可以看到一篇以前写的发不出来的文章
性瘾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