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年有逾800万公吨塑胶垃圾流入大海,专家估计到2050年,海里的塑胶垃圾恐怕会比鱼多。 16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期刊》的报告指出,英美科学家在研究能分解宝特瓶的细菌时,意外制造出能分解塑胶的酵素,可望成为地球救星。

英国普茨茅斯大学与美国能源部国家再生能源实验室的科学家,研究日本2016年在大阪堺市宝特瓶回收中心底层土壤里发现的,专吃宝特瓶的Ideonella sakaiensis 201-F6细菌。
美巴发现角质酶
研究人员用比太阳亮100亿倍的超强X光,制作出这种细菌用来分解宝特瓶原料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的PETase酵素结构模型,被美国和巴西科学家发现结构酷似真菌和细菌用来分解角质的酵素「角质酶」,推测这两种酵素的相异之处应该就是分解宝特瓶的关键。
改造结构效果好
研究人员将PETase改造成更类似角质酶的结构,意外发现改造后分解宝特瓶的效果更好,还能分解用来取代宝特瓶的生质树酯PEF,接下来的目标是继续改良分解效率,盼有朝一日能用来工业化分解宝特瓶。
未参与这项研究的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凯尔指出,宝特瓶通常要花上数百年的时间才会被分解,在地球上长年累积下来很惊人,研究人员制造出能分解塑胶的酵素是很重要的发展,虽然可能还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投入工业用途,仍令人感到振奋。
根据海洋清理基金会上月发表的研究报告,漂浮在美国夏威夷和加州之间海面上的太平洋垃圾带,近年增长速度惊人,目前面积已达16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45个台湾大。
精选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