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电脑和电子游戏都有屏幕 (Screen)。所有使用屏幕仪器的时间,在西方都被统称为屏幕时间(screen time)。而那些沉迷于屏幕的青少年则被称为Screenager。
屏幕时间对人,尤其是对孩子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大量的研究,然而依旧不能阻止屏幕对孩子们造成的种种负面影响。Dr.Ruston是一位美国医生。她目睹了大量青少年对手机的依赖和沉迷。面对自己的青春期女儿,她更是感到无奈。于是她拍摄了一部电影,名字是Screenager: Growing Up In The Digital Age。希望能够引导大家从方方面面来探讨屏幕问题。
这部电影并不曾公映,只能由学校或者其他单位直接联系进行小面积播放。我们爱之旅家庭教育十分荣幸邀请到胡文胜女士和大家分享她看Screenager之后的观感。希望能帮助大家多一些角度来思考屏幕问题。
智能手机是一把双刃剑。
在你把智能手机交给孩子之前,请先暂停,好好思考一下这三个问题:
  1. 孩子是否已经具备了正确应对屏幕问题的能力?
  2. 我们是否需要给孩子制定屏幕规则?
  3. 如何通过制定合理规则来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屏幕问题?
因为版权问题,我们无法观看到整部影片。但是我们给大家找到了胡文胜女士亲身体验的观后感。看完这篇文章,对于孩子使用屏幕,您有什么见解?欢迎留言,或者入群一起讨论!
胡文胜,96年来美,全职码工兼全职俩娃妈。女儿16岁,儿子马上14岁。最大体会:从小娃妈到大娃妈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学习进步的过程,孩子们强迫着我和他们一起成长。
上周学区组织父母亲和孩子一起看小电影 Screenagers,觉得受益匪浅,总结一下电影里的信息和我自己的一点体会。
影片里说,暴力游戏可能会导致青少年有更多的暴力倾向,在这点上我基本上是认同的。不过呢,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程度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多孩子即使玩了暴力游戏,也不一定以后就一定会有暴力。像我家儿子,他也喜欢枪战的游戏,但是他不玩那种有血腥画面的。我以前在一个YouTube上见到过一个数据,说小孩子五年级毕业的时候,已经从电视和游戏中看到七千多次的凶杀场面,真可算是久经沙场了。
如果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些心理偏差,产生了凶杀的动机,这种游戏的确是帮助他更容易承受这个行为的后果,毕竟是见怪不怪了,尤其是很多游戏的画面非常逼真,在一定程度上,可能的确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其实在美国的军队里,战争游戏是新兵训练的一部分。
影片里还说,那些喜欢玩社区服务游戏的孩子,大多在生活中愿意帮助别人。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可能是反过来的,因为小孩子比较喜欢帮助别人,所以他们才会选择这样的游戏去玩。当我跟儿子说起这个游戏的时候,他一听就说他肯定不会去玩这样的游戏的。不过因为我的儿子已经将近14岁了,如果孩子很小的时候让他就开始玩这样的游戏,是不是会培养他助人为乐的倾向性,我就说不好了。
总的来说,我其实是倾向基因论的,当然,不否定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关键性。孩子有学好向善的倾向,但前提是他们得看得见好的行为。如果天天低头玩手机,即使是玩社区服务游戏,很可能也只是为了挣分数。
男孩子大多是玩游戏成瘾,一旦玩起来就不愿意停。如果被强迫停下来,便情绪低落,很长时间什么都不想做。女孩子更多是社交网络问题。影片中讲述一个女孩子,用爸爸的专业照相器材,灯光啊、相机啊、背景啊,天天躲在楼上不下来,照了几千张照片,除了自己的肖像,没有别的。各式各样的服装、化妆、姿势,也算是精心尽力吧!
还有一个女孩,因为特别喜欢一个男孩,在这个男孩儿的要求下,给他发了一张穿内衣的半身照,结果这个男孩子立刻将照片转发到社交群里。第二天她到学校以后,能够明显的感觉每个人都知道了这件事,造成她很长一段时间的抑郁,抬不起头来。
为什么孩子们会玩游戏上瘾,或这么热衷于社交网络?影片里面讲,当人看到新的信息,或者是学到什么新的东西,大脑会分泌一种激素(可能就是多巴胺),这个激素会让你感觉到愉悦,和毒品的作用是一模一样的。这种追求愉悦感受的欲望会驱使着人沉浸在游戏和社交网络中,不易自拔。
游戏里一直在变化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人物,收集意想不到的宝物,这些都是不间断的新的刺激。社交网络也类似,照新的照片,贴新的照片,得到新的赞美,人会不自觉地沉浸在追求这种愉悦感受的过程中。而且这些又是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实现。
游戏的虚拟世界,网络上的赞美词,都不需要花费太多的体力,而且愉悦不断,这恰好符合了人的体懒心贪的倾向,使自律还不是很强的青少年非常容易上瘾。(其实大人也一样啊!)
影片中针对游戏和社交网络对青少年学业上所产生的影响也有详细的探讨。
有一个实验,将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穿T恤衫,另外一组穿游泳衣,然后去考试。结果发现穿体恤衫组的成绩比穿游泳衣组的成绩普遍要好。这个实验表明,当人分心专注自己的外在形象的时候,会影响到大脑的思维。所以上课的时候,如果把手机放在桌面上,孩子可能会分心,随时警觉会不会有新的信息过来,学习效率自然就会降低。

还有,当孩子们在做作业的时候,同时打开音乐、视频,两三件、甚至三四件事情同时进行。类似情况的实验结果表明,multitasking时,其实每一项的效果都在降低。但是有意思的是,孩子本身会觉得自己做得很好,很能干。这个自我感觉,我已经从两个孩子身上得到了证实,他们的确都觉得自己能够 multitasking,很牛,即娱乐了,也没有影响到学习,其实只是没有意识到真相而已。
女儿承认有一次她做作业太专心,已经彻底忘掉了视频在放着什么。儿子昨天晚上在车上聊天的时候也表示,自己看过的一个视频,好像没有记住什么具体内容。(他们在家做作业时,基本上都一直是multitasking。)
还有一个针对年轻的小白鼠的例子。试验人员用屏幕刺激小白老鼠一段时间,具体多长我不是很记得,结果发现小白鼠的学习能力明显比别的差,它穿过一个迷宫的所用时间是其余的小白鼠的三倍。幸运的是,当挪走了屏幕的刺激以后,小白鼠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
由于手机和计算机在家庭里的普及,学生的成绩并没有因为可以接触大量的信息而提高,实际上成绩反而在下降。而且数据表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比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成绩下降的幅度更大。富裕家庭的孩子和贫穷家庭的孩子学习成绩之间的差距也是在增大。我觉得这个观察结果,可能是跟自我约束能力的强弱有关吧!
影片中用一个男生玩游戏上瘾并荒废了学业的实例引出了 restart center - 戒网所。

这个男生已经上了大学,可能是由于没有人管他,玩游戏开始上瘾不能自控。从开始时玩到凌晨一点、到凌晨两点、到凌晨三四点、到连续三个星期都没有上课。他发现所有的科目都不可能过了,不敢面对老师,也不敢面对父母,于是将宿舍里的东西扔到车上,跑到了朋友家里。
不知道怎么这么巧,他妈妈在路上行驶时看见了儿子的车子停在朋友家,发现里面扔着乱糟糟的私人用品,便去敲他朋友家的门。孩子从屋里出来,妈妈在拥抱他的时候,可以摸到他身上的骨头,妈妈描述说他就像个骷髅一样。看来不仅没有好好睡觉,连饭也没有正常吃。
后来这个男生被送到了戒网所,慢慢戒掉了网瘾。戒网所里的孩子一般要呆45~90天,没有电视、计算机、手机等任何影屏设备。孩子慢慢才发现自己原来也可以做别的东西,把弹了12年的钢琴重新又捡了起来。据戒网所的信息表明, 8% -15% 的孩子都有网瘾。
其实不光是孩子上瘾,大人也一样上瘾,就像我微信刷屏一样,时不时的想要去看一眼,有的时候的确是需要刻意去控制自己,关掉提醒,或者就干脆不带手机。
了解到游戏、社交网络上瘾的危害性,作为父母亲,不免想要在家里定些规矩。影片里一再强调,这些规矩应该适用于全家每一个人,不能只针对孩子,父母亲除外。真正能够影响别人的还是要以身作则,孩子看你怎么做,并不是看你怎么说。
看电影之前,学区给每家发了一页纸,上面介绍一些用于家庭的规章制度:
1. 卧室里面不可以有任何屏幕电器。我们家所有的娱乐电器都不允许带到楼上,必须在楼下玩儿,作业也在楼下写,这是两年前开始的。他们曾经也在楼上自己的卧室里写作业,后来我发现他们经常是看着录像做作业,有的时候干脆就看录像,根本不写作业,所以导致睡得很晚。搬到楼下以来,尽管年级升高,学业加重,他们睡的倒反而没有那么晚了。
2.不要一心多用( multitasking)。这个是我看完了这个电影以后,跟他们讲了这些实例、道理。儿子好像听进去了一些,我看今天他基本上没有在multitasking,准备过两天再问问他的感受,他也承认以前玩游戏时看过的YouTube,没有记住太多具体的内容。
3. 吃饭的时候不可以玩任何屏幕电器,尽量多面对面聊天,增进亲情。
4. 开车的时候也要把手机都放下,据说有一半的孩子打小报告,说看到父母亲一边开车,一边打字发短信。
帮助孩子建立自我控制力:
1. 多鼓励孩子做正确的事。当孩子专注做作业的时候,父母亲可以走过去给他们一些关注,让他们知道,父母亲看到他们认真学习,心里面很安慰。书上说表扬和惩罚的长期效果都不好,都是有条件的行为。最好的是让孩子知道我们一直在关注着他们,关心着他们。时常询问他们自己的感受,让他们自己对自己满意,建立自豪感。
2. 实在控制不住,就把这些屏幕电器放到看不见的地方。自律的确是很难,看不到的时候可能就少被诱惑。
3. 和孩子多多交流,探讨这些高科技产品对生活的影响,他们为什么喜欢这些产品?这些产品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可以和孩子们一起探讨下面的问题:
1. 你知道在美国孩子们平均每天花多长时间看屏幕?据说是每天六个半小时,还不包括学校学习和做作业。
2.你觉得自己每星期花了多少时间在屏幕上?
3. 影片中说,小老鼠如果受到屏幕的刺激太久,他们的大脑会分配少量的脑细胞用来学习和记忆。你觉得这个对人会不会也是一样的效果?
4.暴力游戏会不会让人变得更暴力?
5. 你有没有觉得有人在用屏幕来试图回避面对面的交流?社交网络里面的言论,你会当面说出来吗?
需要更多、更详细的信息,请参考:
https://www.screenagersmovie.com/
我当时没有能说服孩子们和我一起去看,回来便罗哩叭嗦和他们分别讲了一通,其实主要是针对儿子,女儿课外活动忙,没有什么时间打游戏,她自己对社交网络也没有什么兴趣。儿子似乎听进去一些,只是不知道他能坚持多久。我在想能否和他一起建立一个相互监督的机制,只是还没有想好点子。

和孩子们讲的时候,尽量多讲述实验细节,不要只讲结论。然后一起探讨可行性建议,尊重他们的想法,不能只是父母说了算。语气要温和,一旦有人产生了情绪,赶紧停下来,过后再续谈。
针对女孩子迷恋社交网络,我自己还有一点看法。记得在文学城上看到一个说法:女孩子在家里没有感受到足够的爱,很容易早恋。我觉得“富养女”应该是精神上的富养,多给女儿关爱,可能会使她少迷恋外界的浮华。
时代变了,高科技产品给父母带来全新的挑战。不是说不让孩子玩游戏、上社交网络,而是要让他们明白利弊,有自律,学会掌控自己的行为,而不要被游戏网络掌控。
养儿育女,对现在的父母要求高呀!
请关注我们,中美德精英妈妈的爱之旅家庭教育
用爱和知识引领家庭教育
用心帮助万千家庭收获幸福
后台回复“入群”
加入我们这群
沿着爱的轨迹
慢慢前进的蜗牛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