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4月21日推送《小事记,大转型:【老踏的彼岸空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算起,【老踏科研联盟】转型至今,已经接近两个月。目前来看,这种转型还算成功——就“用户数量”这个最为核心的指标而言,公号的关注人数从当时的6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5000多人。
我想我是有理由骄傲一下的。
很多朋友在后台留言,除了感谢和各种科研相关问题的提问之外,更多的是“哇塞,你太牛了!”“踏神!”之类的骂人话。是的,这些溢美之词确实大大超越我的实际状态了,怎么听怎么刺耳。
一方面,我有自知之明,深切知道自己在学术道路上的瓶颈和问题,以及现在所处的位置——我最多算是国内同行中的十八线学者,和我家乡呼伦贝尔在全国的地位差不多。如果非得夸我,请夸我脸皮厚就好,因为我愿意大言不惭地把自己那点小小的心得体会拿出来卖弄,然后幻想“万一帮到别人了呢”,整日沉醉在浮夸的价值感之中。
另一方面,我既不牛也不神,而且就算是眼前这十八线学者的身价,也是多年苦逼,慢慢熬熬熬熬熬熬熬熬出来的,最多是应验了那几句话:
不经历彩虹,怎么见风雨,每个人都能随随便便成功。
只有毫不费力,才能看上去拼尽全力。
不积千里无以至跬步
……
额,好吧,不胡扯,说正经事儿。
今天开始,我要在公号开辟一个叫「老踏成长日记」的专栏,把我从事科研以来的那些与科研相关的日记整理出来,陆续发在这里——我保证,除了错别字之外,我一个字也不会动。
然后,你就会从这些原汁原味的文字中,了解小踏的成长历程。从中发现我的缺点和不足,体会我的失败和彷徨和消沉甚至颓废。然后你会说:哦,原来老踏是这样熬熬熬熬熬熬熬熬熬过来的啊,那么——
既然那个德行的老踏都能做到现在这个样子,我也能。
如果你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并且开始你的奋斗——设置这个专栏的全部努力,就都物有所值。
还是那句话:学术成长之路,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END——
号主老踏:教授,博士后,社科科研工作达人,文艺老炮。知乎、简书「社科·学术成长」专栏作者,在行认证行家,分答认证答主。个人公众号【老踏科研联盟】(ID:tarenerxing)。
欢迎加入我们,我们将在每周一到周四谈「学术成长」,每周五到周日玩「文艺狂欢」。
投稿、转载、咨询与商务合作,请点击“进入公众号”页面右下角「联系老踏」查询相应信息。
苹果用户赞赏通道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