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老踏
(写于2010年9月8日。)
从去年9月7日来到这所学校读博,到现在,已经整整一年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自己都做过什么呢?想想都觉得汗颜啊……
如果说我这一年只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帮助导师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这个事情断断续续地做了九个月,在一位已经毕业的师兄(岁数比我小,汗……)弄的初稿的基础上,前后改写了至少三遍:我按照自己的理解,也参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于原稿的框架结构、行文方式进行了我以为的修正,同时,将冗长拖沓的地方大幅度压缩,将没有论述充分的地方进行扩展——以至于当把我修改后的二稿给导师看时,他都觉得相当陌生了。
之后,我开始按照导师的建议和要求,逐章修改了前三章。这三章(尤其是第一章)也是我投入心血最多的内容。后面的四章,导师没有管,让我放手去做,之后就我的修改稿给出了一些原则上的建议和细微的修正。
现在,这个“最终研究成果”,连同其他一些表格和材料已经打印完毕,这几天就要拿去送审,申请结项。虽然在这些表格、材料和研究成果中看不到我的名字,为此我也没有得到任何报酬,但可以确定的就是,为它我的确付出了认真的努力。
如果再多说一下,这一年除了弄这个“最终研究成果”之外,我还写出了两篇CSSCI论文。一篇已经见刊,另一篇编辑承诺今年年内见刊。这个其实真的没什么好吹嘘的,因为这两篇论文说起来都是属于玩票的,对于我的学位论文写作帮助不大。只是如果不说上它们,我这一年就显得更加冷清了。
说来说去,也就是这样一些了。那些课程的学习、给别人帮忙和为自己拼凑的其他论文、听过的讲座、幻想的兼职……此时此刻回想起来,都显得无足轻重。而在这一年的时光里,我花费了将近三万块钱;在爱人怀孕的关键时期,我没有办法陪伴在她身边;在琦琦满月后的大段时间里,没有得到父亲的呵护。
现在,同样在学生4号公寓的这间宿舍,同样坐在这个电脑前面,回想往事,有种得不偿失的感觉。无论如何,我的博二生活已经开始了,这会是我在这里脱产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了,该做点真正属于自己的事情了,是时候了。

没有题目的,外一篇。
(写于2010年12月11日。)
自从4号晚上风尘仆仆地赶回学校,就全力以赴投入到一篇课程作业的写作之中。时间总是麻木而古板地流逝着,心里就越发急切起来——太多的事情不断叠加着,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很难找到时间,来做真正属于自己的事。这些事情中,和我宝贝女儿有关的,总是要带着油然而生的喜悦去完成的,而且乐在其中(事实上,这样的时间总是短暂的,因为,学业上的事情总是要我不断的离开她,无奈);但是其他一些事情就不那么让人快乐了,却也着实无法推脱。
无论如何,经过整整六天的努力,于昨天下午,这篇课程作业终于写出来了——从构思到收集资料,再到现在的完成,前后也用了四十天的时间的。于是,带着一如既往的憧憬,投稿出去。我在想,可能投稿以及对于自己论文可以刊发在某某期刊的美好愿望,是一直以来支撑我不断前行的力量吧,否则,我为什么会乐此不疲呢?
每每完成一篇文章,无论是否满意,内心也总是快乐的。“完成”,是一个非常具有诱惑力的词语,虽然为了真正实现它,我付出了太多不眠不休的白天与黑夜。于是,昨晚去食堂吃饭的时候,格外犒劳了一下自己的身体;当我通过贴在食堂墙上的一海报而得知当晚有一场民大吉他协会的演出时,更是决定要去犒劳一下自己的心灵。事实证明,演出本身并不算出彩,却也因其“大学生社团”身份而带来的只属于那个年代特有的质朴和本真,更让人快乐和怀念。
接下来的时间,我要为自己以为的学位论文而收集资料、撰写文章,就像这学期开始之后,自己一直在做的那样。我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在导师那里能否获得通过,却也丝毫没有懈怠,一厢情愿的进行着努力。最多再有一个月,我就要回到以往的生活圈子,回到久违的工作环境;下个学期,我要开始自己热爱的教学工作了——回归总是会伴随着一些美好的向往和期待的,只是现在的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楚,那将会是一个平淡的开始。
也许,记住这一点就已经足够了。
老踏成长日记系列往期推文——
PS:搬家过程中忙里偷闲,带女儿出来滑冰。而我,跑到冰场楼上的咖啡厅蹭网,编辑这篇推文——是我读博一年之后的两篇流水账,无病呻吟的那种。为了保持日更,破鞋烂袜子也是在所不辞了,请各位多包涵。
好吧,搬家的这个事情已经忙碌了接近一个月,期间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网络。于是我满世界的蹭网,抓住仅有的一点点时间,登录公号的后台,编辑推文。新的写作计划不断涌现,可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虽然有着那么多的野心,也不乏落笔成文的幻想,可这一切,终究消解在了忙碌繁杂、漫漫无期的搬家工作之中。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大家在后台给我的那些留言,提出的那些科研相关问题,我越来越无法及时回复了,实在抱歉。
真心感谢大家的容忍、担待和体谅。事实上,在我搬家的这一个月,公号涨粉至少超过两千的。而我的第一个荔枝专栏微课的卖相也很好,多平台的互动与合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未来,终归还是美好的。
无论如何,请一定相信:学术成长之路,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战。我会,一。直。在。
——END——
号主老踏:教授,博士后,社科科研工作达人,文艺老炮。知乎、简书「社科·学术成长」专栏作者,在行认证行家,分答认证答主。个人公众号【老踏科研联盟】(ID:tarenerxing)。
欢迎加入我们,我们将在每周一到周四谈「学术成长」,每周五到周日玩「文艺狂欢」。
投稿、转载、咨询与商务合作,请点击“进入公众号”页面右下角「联系老踏」查询相应信息。
长按上图二维码
关注→【老踏科研联盟】←关注
发送→  简历|PPT|科研|巨婴|电子书|软件  ←发送
~免费资料包奉送~
苹果用户赞赏通道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